1/4《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科技术语,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2.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学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学大部分的字。“率”字是多音字,在“死亡率”这个词中读“lǜ”;“康”字被包部分的下半部分不要写错;“蔬”字笔画较多,要重点指导。2.阅读理解主要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采取“读—画—议—悟”的方式,自读自悟,学会自己分析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纳米技术造福人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语言运用学习课文中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2/4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科技术语,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1.课前谈话。(1)师导入:这节课先请大家观看一段影片。(2)师播放视频。(课件出示:《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小虫,趁铁扇公主喝茶时进入了铁扇公主肚子的片段)(3)生交流观后感受。(感受影片故事的神奇)2.导入新课。(1)师述: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有比这更神奇的事物。(2)课件出示医用纳米机器人工作时的图片。(3)简介图片,导入新课。师:这是一张医用纳米机器人工作时的图片,它可以清理人体血管垃圾,可以将人脑与云脑连接,可以送药、手术……这样微小而具有神奇功能的机器人,就是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制造的纳米机器人。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4)板书课题: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3.读题质疑。(1)生齐读课题。(2)师引导: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你最想知道什么?(3)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的新奇特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设计意图】用视频、图片导入新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课题中质疑,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引起阅读期待。板块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1)师:究竟什么是纳米?它的新奇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快快走进课文去看看吧。3/4(2)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3)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4)同桌互读,纠正读音。2.检查预习。(1)学习要求会认的字。①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②读准字音。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臭、蔬、症”读翘舌音,“灶”读平舌音。③认识多音字。师:谁知道它的另一种读音?(课件出示“率”的读音)(2)学习要求会写的字。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②读准字音。生自由认读;师指名读,相机正音。③识记生字。师引导: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生交流)示例1:说文解字识记“蔬”字。(出示课件)示例2:顺口溜识记“臭”字。自大加一点,就读“臭”。④指导写字。(视频出示书写笔顺)师在田字格范写“康”,提醒“康”被包部分的下半部分不要写成“水”。(3)学习要求会写的词语。①课件出示词语。②读准字音。师指名认读;全班齐读。③理解词意。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与同桌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无能为力:用不上力量;多指没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或解决某个问题。预防:事先防备。④运用词语。师:谁能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并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4.了解科技术语。4/4(1)课件出示科技术语。课件出示:纳米技术碳纳米管碳纳米管天梯吸波材料探测雷达癌细胞病灶缓释技术死亡率(2)反复认读。生自由练习读词语;师指名认读;全班齐读。5.整体感知。(1)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关于纳米的哪些知识?(2)生交流。示例: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的美好前景。6.理清课文层次。(1)师:你认为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2)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什么是纳米技术。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介绍了在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能让人更健康。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讲了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7.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课文的生字、新词,而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下节课我们继续探寻纳米的世界。【设计意图】识字、写字词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本课生字新词较多,而且科技术语较多,因此教学时将学生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引导他们主动识字读词,力求识用结合,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