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复习题一、基本概念1、交通系统:由人、车、路、环境等交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2、交通工程学: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3、视力:认得的眼睛分辨物体形状、大小的能力。4、驾驶员的动(静)视力:动视力是驾驶员观察物体运动的视力;静视力是待检人员站在视力图表前面,距视力表5m,依次辨认视标测定的视力。5、视力的适应:人的眼睛对于光亮程度的突然变化,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6、视野:人的双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7、制动反应时间:驾驶员从发现紧急情况到把右脚移到制动踏板上去所需要的时间。8、制动器作用时间:从开始踏制动踏板到出现最大制动力的时间(包括制动系统传递的延滞时间和制动力增长时间)。9、持续制动时间:从出现最大制动力到使车辆完全停住的时间。10、饮酒或醉酒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后驾车;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11、交通量: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实际交通参与者(含车辆、行人、自行车等)的数量,又称交通流量或称流量。12、平均交通量:交通量不是一个静止的量,它是随时间变化的,在表达方式上通常取某一时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段的代表交通量。13、高峰小时交通量:指一天内的交通高峰期间连续1h的最大小时交通量。14、分别说明ADT,AADT,MADT,和WADT的含义并写出相应数学表达式:平均日交通量(ADT),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15行驶车速:它是指车辆在某一路段所行距离,用有效行驶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除之所求的车速。16、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17、设计车速:指在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条件限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18、时间平均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断面时,某段时间内车速分布的平均值,称为时间平均车速,简称平均车速。19、区间平均车速:某瞬间道路上某区间内全部车辆车速分布的调和平均值,或者定义为一批车辆通过某一路段时,其行驶距离与各辆车行程时间的平均值之比。20、85%位车速: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度,85%位车速为71km/h。21、50%位车速: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快速车与慢速车出现数量相等的车速,又称为中位车速。22、15%位车速: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15%的车辆低于该速度。15%位车速是用来确定最小限制车速,低于该车速的车辆将成为其他车辆的行驶障碍,尤其在等级较高的公路上不应当允许低于15%位车速的车辆行驶。23、交通流密度:又称车流密度,指在某一时刻,某单位长的路段上一条车道或几条车道内的车辆数。24、最佳车流密度:在交通密度中,能够使道路上的交通量达到最大值时的密度,称为最佳车流密度。25、阻塞车流密度:道路上的车流使车辆几乎无法行进,即发生交通阻塞时的交通密度,称为阻塞密度。26、车头间距:指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行驶的车辆车头之间的距离。27、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行驶的车辆之车头驶过某一点时的时间间隔。28、车道占有率:包括空间占有率和时间占有率两种。①空间占有率:即某一瞬时,单位长度路段上行驶的车辆总长占该路段长度的百分比,用Rs表示,Rs=×100%由上式可见交通密度除与交通量有关外,还与车辆的类型有关,另外还与空间平均车速有关。②时间占有率:单位观测时间内,车辆通过某一断面的累计时间所占单位观测时间的百分比,用Rt表示,Rt=×100%由上式可见时间占有率与车型及地点车速有关。29、基本通行能力:指公路组成部分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标准车辆的最大车辆数。这是假定理想条件下的通行能力,也称为理论通行能力。以C基或CB表示。30可能通行能力:指某已知公路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计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不论服务水平如何,1h所能通过的车辆(在混合交通公路上为标准车)最大数目,以C可表示。31、设计通行能力:是指设计中公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预计的道路、交通、控制及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有的设计服务水平下,1h所能通行的车辆最大数目,记作C设。它用来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标准。32、交通规划:是指确定目标与设计达到该目的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而“交通规划”就是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33、高速公路:是指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34、一级公路:是指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35、二级公路:是指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货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昼夜交通量为3000~7500辆。36、三级公路:是指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货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1000~4000辆。37、四级公路:是指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中型载货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双车道1500辆以下;单车道200辆以下。38、客、货流OD调查:是指交通出行是人和物从某一地点向另一地点的移动。一次交通出行的两端点即始点或终点称为交通端点。一次交通出行必定存在两个出行交通端点。交通出行的始终点调查简称OD调查。39、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二、简答题1.道路交通的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复杂性2.交通工程学的作用:能促进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方案的形成和实施;能有效的减少和避免交通拥挤.混乱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运输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能够通过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达到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有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的效果;能够促使车辆和道路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协调发展提高交通规划和公路网规划水平及道路的整体设计和施工水平;能增进汽车驾驶员.乘客.行人.骑自行车者等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少道路运输中的货物损失;能够减少空气污染.交通噪声等交通公害;能够提高各项交通工作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法制教育水平等。3.促进交通工程学建立和发展的两个因素:汽车工业和公路运输4.驾驶员的可靠性取决于三个因素:驾驶员的技术熟练程度;个性与感受交通情报的特性以及在动态交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5.略6汽车设置ABS和EBS的作用:ABS:简称汽车防抱死系统,其作用是防止汽车在紧急情况下紧急刹车防止车轮暴死而缩短刹车距离。EBS:称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其作用是在汽车制动的瞬间,高速计算出四个轮胎附着不同而导致的摩擦力数值,然后制动,使其达到制动力与摩擦力的匹配,以保证车辆的平稳和安全7.驾驶员遇到外界的五种信息:早显信息;突显信息;潜伏信息;微弱信息;先兆信息8.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的关系: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都是描述交通运行速度的指标,时间平均车速用于描述某地点一段时间内交通流的平均运行速度,区间平均速度用于描述某一路段某一瞬间交通流的平均运行速度。9影响车速变化的因素:驾驶员的影响;车辆的影响;道路的影响;交通条件的影响;环境的影响;10.我国道路服务水平及等级划分:我国道路服务水平划分为四级。一级水平:驾驶员能自由后较自由的选择期望的速度,交通流属基本自由流状态及稳定流状态中的较好范围。二级水平:驾驶员自由度受一定限制,交通流状态属于稳定流的中间及中下范围又拥挤感。三级水平:驾驶员选择车速的自由度受到很大限制,交通流接近不稳定流时常出现交通拥挤现象。四级水平:靠近上限时每小时交通量达到最大值驾驶员处于无自由选择车速余地的状况,交通流变成完全强制状态,能通行的交通量不稳定且时常出现交通拥堵现象。11.道路实践通行能力与理论通行能力的关系12.道路通行能留主要应用在那些反面:道路规划设计方面;道路交通管理方面;交通运输管理与运输调度方面;路政管理与公路养护方面13.交通规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和步骤:内容:经济调查和分析;交通现状调查;交通需要调查;根据以上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和交通评价模型,对现状系统进行整合交通评价,并进行未来个个时期的交通需求预测;根据预测提出交通治理方案和交通规划方案;在上述方案综合交通评价基础上确定道路网的布局;建立数据库,不断进行交通信息反馈,修订交通模型.交通预测数据和规划方案,使规划方案保持持续和不断完善。14.我国公路如何分级:高速公路昼夜交通量为四25000-55000六45000-80000;一级公路15000-30000;二级公路3000=7500;三级公路1000-4000;四级公路双1500一下.单200一下15.公路网规划有哪些要求:公路网规划必须与其他运输网密切配合,使其构成一个互相协调的综合运输;干线网的技术等级根据通过地区的重要性及交通量的大小来划分并规划沿线交通设施和修建顺序:要充分利用原有公路和地方道路,并通过改善逐步提高达到路网等级和技术标准要求;应符合分期修建和工程经济的原则;应力求做到公路网密度小而运输线短,运输效率高,运输成本低的要求;公路网规划还应注意配合地方农田水利建设以及开发区地方资源的需要;公路等级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综合确定;环境保护的要求。16.OD调查的目的:对远景交通量的预测.道路类型和等级的确定.互通立交的设置.道路横断面的的设计.交通服务实施的配置.交通管理与控制.规划方案和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以及财务分析等,提供定量依据,进而为教育规划的完善和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奠定基础17.OD调查的方法:家庭访问调查;交通区域圈线交通调查;交通阻越线交通调查18.交通规划的目的:建立完善交通运输系统;解决目前道路交通问题;获得交通运输最佳效益四论述题1: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说明什么?答:交通量随着时间变化而出现的变化,反映了社会与经济活动等对交通的需求.这种需求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增长并因为经济生产的季节性等影响,也使道路交通量也随之呈现随时间变化的特征.2: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道路的设计小时交通量有什么意义?答:第30位小时交通量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30位小时交通量.根据所绘制的曲线图可知,取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为设计小时交通量.这样,使道路设计既满足了99.67%时间内的交通需求,将交通拥挤时间保持在最低限度(只占0.33%),又大大降低了公路建设费用,经济合理。3:交通量调查的主要意义是什么?答:1确定道路设施的规模。交通量是确定道路等级、几何尺寸、交叉口类型,交通管理设施以及道路横断面布置等方面的重要依据。2确定交通控制的方法。根据交通量大小及分布,可以确定交叉口交通控制的方式、信号灯周期的长短。3确定交通与运营管理的依据。根据交通量调查加强管理措施,并可以根据道路交通量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变化规律,合理投放、控制运力,维持线路上运力与运量的平衡。运输企业也可以据此科学地安排,调度生产车辆,选择行车路线和时间安排,提高运输效率。4预测交通量发展趋势。可以找出交通量增长趋势,作为从宏观上调控运力、运量使之协调发展,以及交通规划的依据。5用于经济分析。可以计算出新建公路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大小,从而决定是否建新路以及建路的先后顺序。6评价道路安全程度。将道路上的交通事故次数、程度等与交通量及交通流量的速度联系起来分析,有助于找出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和对道路交通安全作出安全评价。5:影响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因素?答:1理想条件。理想条件就是通过改善也不能使通行能力有所增加的条件。2道路条件。道路条件的几何参数有:a交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