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A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第一章儿科学基础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目的要求]1、了解小儿年龄分期的目的与意义。2、熟悉小儿年龄分期的方法,各年龄期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内容要点]一、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分期方法。二、各年龄期的生理特点。三、小儿年龄分期对儿童保健和儿科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护理工作的意义。[概述]①儿童生命活动的开始,起于胚胎。新生命产生之后,始终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②不同年龄的小儿,其形体、生理、病理方面各有其不同特点,养育、保健、疾病防治等都有着不同的要求。③古代医家对小儿年龄的分期,最早在《灵枢·卫气失常》就提出“十八已上为少,六岁已上为小”,④现代将18岁以内均作为儿科就诊范围。⑤为了儿科临床工作的方便,将小儿时期划分为七个阶段,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儿童养育和疾病防治。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到出生前为胎儿期。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1天算起为40周,约经过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即“怀胎十月”。临床将妊娠全过程分为3个时期:①妊娠早期:前12周,即胚胎期,胎儿基本形成,可分辨出外生殖器。②妊娠中期:自13周至27周末共15周,胎儿各器官迅速增长,功能成熟。③妊娠晚期:自28周至40周共13周,胎儿肌肉发育和脂肪积累,体重增长。特点:①在整个孕期内,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如感染、药物、劳累、物理、营养缺乏,以及不良心理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胎儿的伤害。②胎儿受到伤害易发生早产,做好孕期保健,有利于保障胎儿健康成长。③古代医家为此提倡护胎、养胎、胎教,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于做好胎儿期保健仍具有指导意义。④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一、胎儿期附:围生期保健(围生期医学):①胎儿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观察和疾病防治;②孕母产妇的生理卫生和适当处理;③分娩时胎儿监测技术;④高危新生儿集中监护和治疗;先天性疾病筛查和及早治疗。⑤这一时期小儿死亡率最高,因而应特别强调围生期的保健。二、新生儿期①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②新生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需要在短时期内适应新的内外环境变化。③肺系开始呼吸,脾胃开始受盛化物、输布精微和排泄糟粕,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肾主生长的功能开始发挥。④小儿体质尤其稚嫩,五脏六腑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极易受到损伤。应当高度重视新生儿保健,才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三、婴儿期①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②婴儿期已初步适应了外界环境,生长发育迅速。③1周岁与初生时相比,小儿体重增至3倍,身长增至1.5倍,头围增大1/3左右,脏腑功能也在不断发育完善。④这一时期机体发育快,营养需求高。⑤婴儿脾胃运化力弱,肺卫娇嫩未固,受之于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力尚未健全,容易发生肺系病证、脾系病证及各种传染病。⑥须加强对这类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四、幼儿期①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②这一时期小儿体格增长较婴儿期减慢,③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增多,智力发育迅速,语言、思维和感知、运动的能力增强。④断乳后食物品种转换,容易发生各种脾系病证;⑤活动增加,接触面扩大,传染病发病率增高;⑥幼儿识别危险、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事故。⑦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幼儿期保健工作。五、学龄前期(幼童期)①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②学龄前期的小儿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渐趋完善。③确立了不少抽象的概念,如数字、时间等,能跳跃、登楼梯、唱歌、画图,开始认字并用较复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好奇、多问,是小儿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④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该年龄段儿童的智能发育特点开展早期教育。⑤学龄前期儿童容易发生溺水、烫伤、坠床、错服药物以致中毒等,应注意防护。⑥学龄前期发病率有所下降,但也要注意加强该年龄期好发疾病的防治。六、学龄期①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②学龄期儿童体格发育仍稳步增长,乳牙脱落,换上恒牙,③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更成熟,自控、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均进一步增强,已能适应学校、社会的环境。④要因势利导,使他们在入学之后在德、智、体三个方面都得到发展。⑤儿童的发病率进一步下降,但保健和预防工作应与学校配合做好。七、青春期①青春期受地区、气候、种族等影响,有一定差异。②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③近年来,小儿进入青春期的平均年龄有提早的趋势。④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其生理特点是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形体增长出现第二次高峰,精神发育由不稳定趋向成熟,易于产生相应的疾病。⑤儿科应继续做好该期好发疾病的防治工作,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思考与参考]关于小儿体质特点,钱乙、万全、吴鞠通分别提出了哪些著名论点?钱乙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万全概括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即“三有余,四不足。”吴鞠通概括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易于感触,易于传变。”[思考与参考]青春期生理特点是什么?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其生理特点是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形体增长出现第二次高峰,精神发育由不稳定趋向成熟。[思考与参考]⑴什么叫小儿生长发育?掌握小儿身长发育规律有什么意义?一般以”生长”表示形体的增长,”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进步,生长主要反映为量的变化,发育主要反映质的变化,二者密切相关,形与神同步发展,通常相提并论。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做好儿科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⑵怎样正确认识变蒸学说?变蒸学说是古代医家阐述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一种学说:即小儿生长发育在婴幼儿时期最快,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每经过一定时间周期,显示出显著的生长发育变化;形神是相应发育、同步发展的;变蒸周期是逐步延长的,显示婴幼儿生长发育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减慢;576日后不再有变蒸,小儿生长发育趋于平缓。变蒸学说对当今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是,古医籍中有的认为变蒸时小儿会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属于正常表现,不需治疗,这种说法则应当扬弃。[思考与参考]⑴如何运用小儿指纹来诊察疾病?小儿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婴幼儿皮肤薄嫩,络脉易于显露,故儿科对于3岁以下小儿常以察指纹作为望诊内容之一。指纹的辨证纲要,可以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浮”指指纹浮现,显露于外,主病邪在表;“沉”指指纹沉伏,深而不显,主病邪在里。纹色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纹色紫红,多为邪热郁滞;纹色淡红,多为内有虚寒;纹色青紫,多为瘀热内结;纹色深紫,多为瘀滞络闭,病情深重;指纹色淡,推之流畅,主气血亏虚;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主实邪内滞,如瘀热、痰湿。积滞等。纹在风关,示病邪初入,病情轻浅;纹达气关,示病邪入里,病情较重;纹进命关,示病邪深入,病情加重;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若非一向如此,则示病情重危。⑵儿科在具体应用四诊时有何特点?小儿问诊不全,或问诊资料来源于保育人员及父母,或不能准确反映病情;闻诊范围较小,有些患儿改变不甚明显;切脉由于形气未充,“脉息未辨”,寸口短小,且就诊时常啼哭叫扰,影响脉象气息,给诊断造成困难。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病则易于反应,“有诸于内,必形诸外”,比成人显著,内在疾病易从苗窍、颜色反映出来,故望诊具有早、多、准、方便的特点,且儿科望诊包括特异诊法——指纹诊法。因此,在运用四诊时,既要四诊合参,又要注意小儿的特点,以望诊为主。[思考与参考]⑴小儿疾病治疗为何特别强调及时、正确和审慎?小儿生理病理上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变化迅速的特点,因此要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措施,争取主动,力求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变化,又不可用药太过,损伤正气。当病邪在表,且有外解之机时,应因势利导,引邪外达,从表而解,不可凉遏而使表邪留恋,不可发汗太过耗损卫阳,也不可骤然固涩而闭邪留寇。⑵小儿疾病治疗为何重视先证而治?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虚实寒热的变化较成人为快,故应见微知著,先证而治,挫病势于萌芽之时,挽病机于欲成未成之际。尤其是外感热病,病情发展迅速,而医者在诊察之后,病家需取药煎煮,直到汤药喝下发挥药效,需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病情很可能已经变化。因而,医者应把握这种变化,揭示病情的演变规律,提前一步,在相应的证候出现之前预先落实治疗措施,先发制病,药先于证,先证而治,顿挫病势,防止传变,达到治病防变的目的。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