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青少年心理卫生(完全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卫生心理卫生学:是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心理卫生学主要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医学和其他有关学科如社会学、教育学、法学、环境保护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有关知识,探讨人类如何来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心理卫生这一术语有三种理解:①指人的心理健康状况②指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③指维护和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项事业或服务性工作。心理卫生作为一项服务性工作其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①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各种心理疾病和不良行为的发生。②帮助人们及早发现心理异常,积极治疗心理疾病。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所谓心理监控,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感情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了心理健康的4条标准: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处理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①充分的安全感②充分了解和评价自己③生活目标切合实际④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⑤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⑥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⑦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⑨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⑩能适度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提出了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①力争自我成功②能客观地看待自己③具有内在统一的人生观④与他人关系融洽⑤具备人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专注于工作⑥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有生命的事物的爱。《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提出了心理健康的6条标准:①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②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③意志坚强,做事自由④人格健全⑤养成健康习惯,无不良行为⑥人际关系良好,能适应社会。国内学者许又新(1988)提出了衡量心理健康的3种标准:①内省标准②操作标准③发展标准。内省标准:指以个人主观体验为标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操作标准:指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收集的资料为标准,主要考察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个人的社会功能,如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人际关系状况等。发展标准:指从个体的纵向发展来考察,考察个体是否有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以及是否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实可行的措施。马健青(1990)提出了心理健康的7条标准:①智力正常②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③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④人际关系和谐⑤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⑥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①自我意识良好②人格健全③智力正常④情绪乐观⑤意志坚定⑥人际关系和谐⑦社会适应良好⑧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心理异常(MentalDisorder):通常指包括心理疾病在内的所有不健康的心理及其倾向按心理异常分为三个层次:①轻度心理异常②中度心理异常③重度心理异常轻度心理异常:也称轻微心理失调,是心理活动的局部异常状态,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暂时性。中度心理异常:也可称心理障碍,和主要包括各种神经症和异常人格。神经症: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的总称,常见有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症、疑病症、癔症和抑郁性神经症等。重度心理异常:指各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包括各类精神病。精神病:是由于机体内外各种有害因素的作用,引起大脑功能失调,致使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出现明显异常的一类精神疾病。精神病的主要表现:躁狂、毁物伤人、胡言乱语、情绪不稳、意志缺乏以及离奇的幻觉、荒谬的妄想等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正式成立,其目的是:“保护与促进国民之精神健康及防止国民之心理失常与疾病”为唯一目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宗旨:以研究心理卫生学术及推进心理卫生事业为唯一之工作中国心理卫协会提出的8项工作任务:①关于心理卫生之学术研究②关于心理卫生资料搜集事项③关于国内外心理卫生实况之调查统计事项④关于心理卫生书刊之发行事项⑤关于心理卫生人才训练之协助事项⑥关于心理卫生问题之解答事项⑦关于国内外心理卫生机构之联系、合作事项⑧关于其他有关心理卫生事项。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成立:是中国心理卫生史上的一件大事。青少年心理卫生的意义:①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需要②青少年心理成长的需要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①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②终极目标、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③矫治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青少年心理卫生工作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和增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促使他们全面发展。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可分为:①一般目标②特殊目标一般目标包括两个层次:①学会调适和②学会寻求发展两个层次,学会调适是基础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学会调适的目标包括: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确立合适的志向水平、保持个人精神活动的和谐,以及矫治不良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等。学会寻求发展目标包括:引导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担负起社会责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发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卫生的特殊目标是针对:青少年某个年龄段的特殊矛盾,或针对某个青少年的特殊问题而制订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目标。中国香港的林孟平将学校心理辅导目标分为三级体系:①终级目标②中间目标③直接目标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不管是采用二分法,还是采用三分法,都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都遵循以发展性辅导为主、预防性辅导为辅的基本原则。矫治性目标:是以矫治青少年的异常心理和行为为主,目的在于矫正已经严重妨碍青少年成长的心理问题矫治性目标旨在:矫治性目标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能力。预防性目标旨在:预防青少年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减少其产生心理问题的潜在可能性,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性目标旨在: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现实与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内容:①性心理卫生②个性与心理卫生③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④情绪与心理卫生⑤意志与心理卫生⑥学习与心理卫生⑦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⑧生活习惯与心理卫生⑨环境与心理卫生⑩心理危机干预性心理:指与性征、性欲以及两性交往等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性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青春期的性生理变化和性心理发展特征,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的表现和容易产生的性心理问题,帮助与指导青少年学会与异性正常交往,解决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困扰,如早恋、性恐惧、手淫等,正确对待性冲动,遵守性道德。个性: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整体心理面貌。个性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个性发展的特点,了解逆反、孤僻、依赖、怯懦等常见的不良个性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帮助与指导青少年塑造良好的个性。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人关系的认识和态度。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了解自我中心、从众、自卑、自负等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帮助与指导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和控制知我,发展和完善自我意识。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情绪的发展特点,了解焦虑、抑郁、恐惧等常见情绪问题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帮助指导青少年学会控制、表达、宣泄情绪的适当方法,建立正常、积极的情绪生活。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意志的特征和意志品质的发展特点,帮助与指导青少年掌握锻炼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深刻理解挫折教育和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关系。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也是青少年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学习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入学习动机、学习情趣和学习策略在学习中的作用,了解学习困难、学习疲劳、厌学、考试焦虑学习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形成的原因,帮助与指导青少年形成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能。人际交往: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相互认识和相互作用的联系过程。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认识影响人际关系和人际关系建立的因素,李哦啊就青少年在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和师生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了解人际关系中常见的认知、情绪、人格和行为问题,帮助与指导青少年懂得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和艺术。生活习惯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青少年了解吸烟、过量饮酒、网络成瘾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原因和对身心健康的不良影响,帮助与指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环境:是指客观现实中围绕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的外在事物和现象,环境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与心理卫生主要是:帮助家长和教育者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种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危机:是个体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重大事件时出现的严重心理不平衡状态。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有P11:①面向全体与个别对待原则②矫治、预防与发展性结合的原则③主体性原则④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个别对待原则:指心理卫生工作要重视青少年的个别差异。矫治、预防与发展性结合的原则要求: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主动开展心理卫生工作,而不是等发现了问题才被动采取措施,要有意识地挖掘每个个体的潜能,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品质。主体性原则:指在心里卫生工作中要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让他们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心理卫生工作。青少年心理卫生常用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实验法④测验法⑤个案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心理现象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行为等)进行系统的观察与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在实际情况观察中,按观察的时间可分为:①分为定期观察②长期观察在实际情况观察中,按观察的内容可分为:①全面观察②重点观察在实际情况观察中,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可分为:①参与观察②非参与观察在实际情况观察中,按观察的方式可分为:①直接观察②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指凭人的感官对观察对象所进行的观察间接观察:则是指在借助于录音、摄影等技术手段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主动引起所要考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以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①实验室实验②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指在特设的实验室中借助于专门的实验仪器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自然实验: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是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适当控制调节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是通过搜集被研究者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调查发最常用的方法有:①访谈法②问卷法访谈法:又称谈话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访者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的方法。访谈法主要有三种形式:①结构式访谈②半结构式访谈③非结构式访谈问卷法:是以书面或通信形式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即研究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问题或量表,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要求其填写、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问卷法的主要特点P13:费用低,调查面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并使结果处理达到高数量化和规范化。测验法:是指使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对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测量的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卫生研究中使用的测验主要是:心理测验心理测验的种类,按测验的功能可分为:①智力测验②特殊能力测验③人格测验心理测验的种类,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可分为:①文字测验②非文字测验心理测验的种类,按测验的方法可分为:①个别测验②团体测验心理测验的种类,按测验的要求可分为:①最高作为测验②典型行为测验使用心理测验需要注意两个基本要求:①测验的信度②测验的效度信度:指一个测验的肯靠性,即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人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效度:指一个测验的正确性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