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我校课程建设和国家课程实施水平,根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教学现状,特制定《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全面提高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丰富的课程营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审议及评价制度,形成专业化的课程管理与质量保障机制。二、我校课程体系我校课程建设从两方面来实施,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二是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我校课程体系中,将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与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必修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等学习领域实践活动;选修课程又分为限定选修课程(主要指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主要指社团活动类课程)。附图表如下: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原因分析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到学校、教师、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国家课程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学校文化脱节;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素养脱节,容易与教学资源、学科发展脱节;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面向中等学生)要求,容易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脱节。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国家课程在实施方面必须走校本化之路。: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内涵国家课校本化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它是指在参照国家所提出的原则性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教师所面临的实际教学情境,特别是学生学习的特点及学习需求,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校自身传统及当前校园文化等,所做出的创造性实践。它包括三个要素: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系统整合,师本课程的创生。其基本要求是学校和教师通过运用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它是在学校文化基础上的融合与建构,必须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来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不是简单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包括学校在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课程空间内的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导向的完全自主的特色课程开发,同时也包括学校对国家课程“因地(学校)制宜”“因人(学生)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徐玉珍教授指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五、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方法途径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指导思想是,在国家教育目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校本化研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对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的改编和二度开发,首先需要调适,其次需要创新。(一)国家课程调适是对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审定的教材在学校实施层面中由教师进行的校本化处理,使调适的课程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更具有适应性,这是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要方式。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调适:1、教学目标的调适——延伸和细化:教学目标的延伸是指适当提高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的细化是将课程标准分解到年级甚至学期,结合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将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与教材中的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分解成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可以通过“研课标,说教材”活动来实现。2、教学内容的调适——补充与调整:新课程要求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教材仅作为最重要的教学内容(非唯一),需要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所以,教学内容的调适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核心环节,具体包括简单内容的合并、部分内容的改编、学科内部有密切关联的内容的整合、教学内容的补充、拓展与先后顺序的调整。立足现行国家教材,吸纳多种版本教材的长处,收集报刊书籍、网络、地方文化等与教材有联系的内容,作为对课程资源的补充。3、教学方法的调适——多元与更新:调适教学内容必然带来教法的更新与变化,使之符合内容与学生实际,所以各学科既要选择适应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且不断优化创新。我校运用“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把“教堂”变为“学堂”,提高了教学效率。4、教学评价的调适——优化与开发:在评价内容上要对学生进行多维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方法上要多样化,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质性评价,进行分层评价,让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评价主体上实行教师、学生、小组、家长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将口试与笔试结合,并不断优化。5、教学策略的调适——规范与优化:精细化的实施教学常规环节,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强化前置性预习,强化集体备课和二次备课,突出个性化教案。加强校本研究,实现研、训合一,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水平。落实学习规范,重视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法的指导。(二)国家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创新是指学校从国家课程中拿出部分内容和课时,作为学校自主开发的学科课程主题单元,它是在现有的国家课程框架内,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实际,创造性地开发相关课程内容或课程单元。如语文课程,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语文课程将针对本校学生语文阅读与习作能力弱的实际,开设拓展型阅读与习作课程,主要是对教材文本进行二度开发,根据教材单元的主题、文本的主题挖掘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结合点,推荐课外大量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延伸型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重视书写,开设书法课程,突出朗读,开设朗诵课程。这些拓展型的学科校本课程在制定课程方案时,必须写清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方法等。六、我校各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要点语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校本化实施方案》、《书法课程实施方案》、《以声传情,以情感人——语文经典诵读教程方案》、《亲近文本,润泽生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实施方案》。数学:《小学数学课程校本化——情境问题数学化实施方案》、《趣味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身边的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英语:《小学英语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品德:《小学品德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科学:《小学科学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音乐:《小学音乐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体育:《小学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美术:《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七、措施保障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项工作的指导与管理。组长:张德峰副组长:王效国刘德勇成员:高德水陈凯侯晓菲刘庆伦张军2、培训教师,更新观念通过参加省远程培训、县全员培训、校本研训、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更新教师课程观念,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3、加强管理,注重考核建立完善课程实施与开发管理制度,加强实施过程的管理,定期评估课程实施情况,并把评估结果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体系。附各学科实施方案: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语文阅读校本化的实施方案小学语文课程校本化就是学校依据本地区、本校以及师生的实际需求,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而进行的语文教育与教学。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彰显我校的办学特色,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并结合我校师生特点制定本方案:一、语文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的依据和原则从宏观上讲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以它为纲,以它为标。但国标毕竟是个纲领性的文件,我们在具体落实课标的各项要求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它进行细化和调整,以便教师操作。如:“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中的“阶段目标”小学段只分了三个学段,目标要求相对比较笼统。我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把国标中的低、中、高各学段的目标要求分解到具体的年级段,使教师明确各年级的教学目标要求,便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深浅。二、语文教材校本化的实施就语文教材本身而言,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同志说:“(语文)教科书编得再好,仍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教材内容的滞后性,课程资源的有限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了校本化的实施,主要包括对教材进行诸如补充、拓展、重组等适当性的处理及教学方法的加工,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能力的形成。1.补充教材,增加新鲜内容。以往,我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仅限于教科书。而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不仅面窄,而且存在陈旧和缺少弹性等问题。课标提出,课程内容要“新”,“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我校的语文教学,在充分运用好教材的同时,又为学生补充了“新”的阅读内容。一是学校图书室的图书。二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补充的阅读材料。三是学生的优秀的习作。四是各种媒体上的文章。如:可以从报刊、杂志、网络上中借鉴一些好的文章,经过加工,为我所用。这些文章具有很强及时性,对教材的滞后性作了极好的补充。2、拓展教材,丰富精神体验。语文教学要根植于课本,而又不能囿于课本;立足于课堂,而又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灵活的方式拓展教材,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1)围绕作者拓展教材。我们可以将一作者的多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异同点和作者作品风格。如《爬山虎》和《记金华的双龙洞》其作者都是叶圣陶。《爬山虎》讲得是做人的道理;《记金华的双龙洞》则是一篇游记,让学生感受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在学完这两篇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叶圣陶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皇帝的新衣》等文章,让学生在感悟文本受到启迪的同时也在享受着作者的的智慧。(2)围绕同主题拓展教材。如人教版一年级到六年级,写景状物的文章有《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观潮》等。从写作的角度来看,都是借景抒情。在教学五年级《彩色的非洲》时,我们可以再次温习以前学过的有关的的课文,课后在补充一些写花的短文,让学生感悟同样是写景,不同的作者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的表达效果。3、整合教材,提高学习效率。所谓“整合教材”就是依据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材内容内在的联系,对教材进行重组。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课文的教学与特定时期的教育存在错位现象:没到教师节时却碰到了《孔子拜师》,到了国庆节,热爱祖国的文章却又不在本单元或本册教材中,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适宜的时候上适宜的课文。调整教学时段的总体思路是:三月(植树节、环保教育):景物篇。四月(清明节,革命烈士教育)英雄人物故事。五月(劳动节,热爱劳动教育)好人好事,如为人民服务的故事等。六月(童节,关注儿童)儿童的故事。九月(教师节,尊敬教师)老师的故事。十月(国庆节,爱国教育)领袖的故事。十一月十二月(良好意志品德教育)哲理故事,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通过这种整合,既有利于学生结合时令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教师因时开展活动,更好地教育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东平县第三实验小学《写字》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写字素养是学生语文素养之一,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重视并担负起对学生写字能力培养的任务。2、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