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虹口港地区区域特征——区域历史与规划唐荣浩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虹口,得名于虹口港,位于上海东北部,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虹口北面连接宝钢等重工业基地,内环线高架道路经中山北路穿越大柏树贸易区。东面与扬浦区相邻、西接闸北区,距上海火车站约2.5公里。虹口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她是除浦东新区以外上海唯一一个集中央商务区、中心商业区、中心城区于一体的城区。虹口区面积为23.45平方公里,占市中心城区面积的8.4%,南北长7.8公里,东西宽3.8公里。现有乍浦、四川北、提篮桥、嘉兴、新港、欧阳、曲阳、广中、凉城新村9个街道和1个江湾镇,共有266个居委会,户籍人口81万人。区内河道婉蜒,黄浦江的一支流经虹口港、俞泾浦、沙泾港再流入虹口港,汇入黄浦江,全长21公里。虹口港位于虹口区南部。北起四平路头道桥,和横浜相接,南至黄浦江,全长1.5公里,枯水期水深1.5米,宽5~8米。可通行30吨级船舶。虹口港亦名沙洪、穿洪或洪口,17世纪早期定名为虹口。虹口原义指虹口港入黄浦之口的地方,而虹口美租界最早也是从这个地方发展起来的。大约在1880年左右,美租界相继在虹口港上筑桥后,即以桥梁为界把虹口分为外、中、里虹口,今天的大名路桥俗名叫“外虹桥”,这座桥的南面一般叫作“外虹口”;今长治路桥俗名“中虹桥”,中虹桥与外虹桥之间的地方一般叫作“中虹口”,今天的汉阳路桥俗名叫“里虹桥”,里虹桥与中虹桥之间的地方一般叫作“里虹口”。区域现概况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租界时期建城时期复兴时期人口从无到有从渔村到租界从散居到聚居从衰败到重建从窝棚到复兴从水网到路网累积性多样性从滩涂到渔村从郊区到城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结合区域的空间、功能改造重建的新与旧功能的发展与改变本土文化的形成里弄电影院道路物流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今日虹口区这块区域约在公元6至8世纪成陆,当时是一片海滩。唐开元元年为抵御海潮侵蚀,沿海围筑捍海塘,虹口这块区域圈入海塘。明代这片区域小河纵横交错,由于黄浦江、吴淞江(苏州河)的改道和疏浚,原流入吴淞江的芦泾浦和沙泾浦的北沙洪、中沙洪、南沙洪三个河段,改在现嘉兴路桥南处汇聚,从现“虹口港”河段流入黄浦江。次河段因北接三洪,遂成三洪之口,曾称为沙洪、串洪、洪口,后来前两个名称逐渐湮没,泛称洪口。此时洪口指河流的河口。虹口地域河道纵横,村落、农田分散于河流两侧。后因居民增多,农业、手工业以及水运交通的发展而出现了集镇。江湾是本地区最早出现的集镇,五代时保宁寺即建于此。宋建炎年间,抗金名将韩世忠的中军驻扎在此,形成集镇的雏型。元明之际,商业甚繁盛。嘉靖十年在保宁寺附近即筑有两条街巷。嘉靖二十三年倭寇入侵,全镇焚毁殆尽,后又重建。明末为嘉定县四大名镇之一,有“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之称。虹口港两岸原为船民停舟、渔民晒网之地,稍入内始为农田村舍。明嘉靖初年,吴淞江上筑有头坝(今头坝路还在)。乾隆年间,虹口港上已架有桥梁。虹口港东侧和头坝均设有渡口,便利当地居民前往县城。此时该处居民也渐增多,逐渐形成集镇,俗称虹口。当时的虹口镇大致是在虹口港南段两侧,不超过今日之东长治路、吴淞路两街道范围,镇中心为虹口老街。郑成功攻打南京时为了避讳,改名洪口为虹口。虹口与虹口港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唐天宝十年(751年),区境吴淞江故道以南隶华亭县,以北隶昆山县,随吴淞江故道的变窄,人口渐增,农业商贸日兴。区域历史沿革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南宋嘉定十年(1218年),析昆山区东五县置嘉定县,吴淞江故道以北为嘉定区境。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析华亭县东北五乡置上海县,区境吴淞江故道以南为上海区境。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嘉定县置宝山县,区境虬江以北隶宝山县。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1848年,苏州河北岸(今乍浦路街道、提篮桥街道一带)辟为美侨居留地,界线未定。1863年6月25日,划定美租界界线,美租界扩至今唐山路街道一带。是年八月英美租界合并,改称英美公共租界。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1899年5月8日租界再次扩展至今嘉兴路街道的一部分。是年,英美租界正式改称上海国际公共租界(简称公共租界)。区境的其余部分,仍属上海、宝山二区。光绪二十九年,公共租界越靶子路(今武进路)延伸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后设北四川路巡捕房,强行越界管理。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民国元年(1912年)置闸北市。民国16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后,区境除公共租界外,闸北市改为闸北区。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八一三事变后,区境沦为日本海军警备地区。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租界,区境划为上海市第十六、十七、十八区和第二十一、二十二区,次年分别改名为虹口区、北四川路区、提篮桥区和新市街区、江湾区。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区域历史文化上海开埠后,区境南部沦为租界。20世纪20至30年代,日本在此设立政治、军事机构,虹口租界及其毗邻地段逐渐成为其实际控制区。外侨及各方国人的涌入,使虹口形成华洋杂处、五方会聚的特殊环境,呈现本土文化外来文化交融特征。广东人的大量涌入,为区境的粤剧演出带来繁荣。境内先后形成过广舞台和广东大戏院(今群众影剧院)两个沪上粤剧演出中心。淮剧、说书、评弹等地方剧种,在区境中北部亦有一定的观众群。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同文书局、同文书会先后创办,影印中国古籍,介绍西方文化,出版《万国公报》;清光绪八年,美国车利尼马戏团在外虹口广场演出,观众如潮,月余不衰,真有万人空巷斗新妆之概。民国元年(1912年)上海图画美术院创立,教授西洋绘画,展示虹口外来文化的多样性。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A.RAMOS)在虹口跑冰场创办的虹口活动影戏园为中国第一家正式电影院(1998年由于海宁路拓建工程被拆除)。嗣后,由腊盘配音到边片发音的有声电影在境内率先公映,32家电影院先后建立,47家电影公司的创建或迁入,使虹口成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祥地。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电影和电影院有声电影的放映,在上海虹口是第一家。电影在虹口的经历虹口区境内的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腊盘配音,再到边片发音的全过程。由腊盘配音的有声电影,民国2年12月29日在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前身)楼戏戏院试映,民国3年1月5日起在维多利亚活动影戏园正式上映。这是上海放映有声电影第一家。由边片发音的有声电影,始由百星大戏院于民国17年12月从美国输入特福莱(Deforest)《司密克三弦琴独奏》等17个节目。30年代两次淞沪战争中,奥迪安大戏院、世界大戏院、中国影戏馆、翔舞台四座影院全部毁于战火,只有虹口、万国、百老汇、东海4家由国人在艰难中经营。抗日战争胜利后,求知大戏院(国际电影院)、昭南剧场(胜利艺术电影院)、东和馆剧场(解放剧场)、银映座(后改名海光剧院,1950年已拆除)等4家电影院,作为敌产分别被政府有关部门接收,其他由日商经租经营和占用的均归还原主,部分电影院因业务清淡而转业。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国际、民光、上海文化会堂、海光等4家,由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接管,成为区内第一批地方国营文化事业单位;其他电影院于1954年7月和1956年1月先后实行公私合营。海光剧院和万国大戏院因属于危房,被拆除后辟为海宁公园和街头花园。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海宁路—周家嘴路定位:交通余杭路定位:交通、历史汉阳路定位:交通、商业长治路定位:交通、商业大名路定位:交通、商业虹口老街定位:历史、旅游、溧阳路定位:景观、交通塘沽路定位:文化、交通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东大名路东大名路是沿黄浦江的主要通道。南濒黄浦江,全长1.66公里,宽9~18.9米,灌入式沥青路面。这条路在19世纪50年代形成,是上海的美国租界里最早的马路之一。因为美国市镇中较宽阔的道路都命名为百老汇(Broodway),故也称此路为百老汇路。1943年改为现名。东大名路东段是当时市商业中心之一,商业集中,有百货、西药、果品、文具图书等店,那时虹口区最大高层宾馆—远洋宾馆以及大名电影院也设于此。南侧是上港汇山装卸公司公平路码头。公平路以西,南侧有上海远洋运输公司、上港高阳装卸公司、上海国际客运站;北侧主要是大型仓库,另有国际海员商店及旧式里弄百福里等。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百老汇路百老汇路位于虹口区南部。上海开埠前,此处为徐家滩。北为农田.坟山,沿黄埔江滩为渔民、船民晒网停泊场所。开埠后,美商在附近筑船坞、仓库、码头,渐成道路。1863年,辟美租界后,称为百老汇路(Broadwag)。后因外虹桥西堍的虹口路改称百老汇路,乃改称为东百老汇路,以示区别。亦称老百老汇路。1852年美商杜那普伯维公司在路南黄浦江边开设船坞修理船只,当时称为“新船澳”(NewDeck),1865年船澳卖与英商,改称耶松船厂,为上海外国资本主义最早的近代船厂(今远洋轮船公司)。1865年,李鸿章买下外虹桥堍的美商旗记铁厂,设江南制造总局,1867年迁往高昌庙。1866年,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工厂发昌机器房曾经设在该路(今旅顺路口)。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即在该路设招商局中栈、北栈两个仓库以及招商局码头。1879年,耶松船厂工人反对工头克扣工资而罢工,开始了中国无产阶级最初的反抗斗争。19世纪80年代,运昌、建昌、均昌等机器厂相继设于该路附近,这些是中国较早产生的民族资本工厂。19世纪中叶起,一些美国流氓在该路开设赌场和酒吧,人称为“洋酒店”,出售走私进口的外国酒,还以娼妓和舞女吸引顾客,暗中却将诱骗来的中国青壮年男女麻醉后,装入麻袋扔进教堂,待有海船来时,作为“猪仔”贩卖到美国作苦工。当时,对这些贩运华工的船只称为“浮动地狱”,此路一度成为行人”谈虎色变”的地区。20世纪初期,该路成为上海各行业较集中的道路之一。1943年此路外虹桥东改名为东大名路,桥西改名为大名路。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塘沽路塘沽路东起大名路,西至浙江北路。长1840米,宽9.3米到14.6米。塘沽路最初修筑于1848年,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向上海官府索得虹口为美国租界,便选中东大名路塘沽路口建成主教座堂-“救主堂”,带有哥特式塔钟楼,旁边文纪女校和同仁医局。整个上海苏州河北部是以此为原点发展起来的。该路命名为文监师路。1943年改名为塘沽路。塘沽路沿路多为里弄住宅。1880年代,美国监理会购进土地兴建中西书院,而在虹口拥有大片地产的广东富商徐润破产,地产为日本商人购买。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东有恒路(东余杭路)东余杭路,1949年前叫东有恒路。沿途多名人故居和旧式里弄建筑。宋宅位于东余杭路530号和526弄17号、23号至31号单号民宅。虹口宋宅是宋耀如夫妇最早的住宅。东余杭路800号百年老校澄衷中学最早是1900年由宁波籍商人叶澄衷创办的上海澄衷学堂,是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班级授课制学校。蔡元培为第一任校长。影星胡蝶曾在东有恒路(今东余杭路541弄)的德裕里赁屋暂居。区域演变里弄住宅历史街道历史建筑近期规划地区资源存在问题东长治路东长治路,西起虹口港长治路桥(中虹桥)接长治路,东至海门路。长1551米,宽18米到24米。东长治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修筑于1860年代,为熙华德路(长治路)向东的延伸线,因此命名东熙华德路。1943年,更名为东长治路。该路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