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目录页CONTENTSPAGE—*—叙事疗法的哲学渊源1叙事疗法的基本理论及方法2叙事疗法案例分享3目录页CONTENTSPAGE—*—叙事疗法的哲学渊源1叙事疗法的基本理论及方法2叙事疗法案例分享3叙事疗法作为后现代心理治疗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疗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澳大利亚的麦克·怀特(MichaelWhite)和新西兰的大卫·艾普斯顿(DavidEpston)创始。1986年,萨宾的《叙事心理学:人类行为的故事性》一书标志着叙事心理学作为一个正式的领域开始从心理学家族中显现出来。叙事疗法的产生叙事疗法的含义咨询师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适当的方法,使问题外化,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从而引导来访者重构积极故事,以唤起当事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心理咨询应持有一种和个体生命状态的过程同行的姿态;生命个体受制于文化、历史等各种要素,所以言语就成了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叙事就具有了意义;每个生命个体都是有着很多人生主题,所以可能有着很大的叙事,也可能有具体的小叙事;解读这些叙事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叙事疗法看重每个个体的生命状态,提出叙事疗法的含义后结构主义社会建构论福柯思想叙事疗法哲学观叙事疗法的哲学渊源后结构主义的焦点主要是“消解中心”,即并不认为存在着静态的两极对立,也不认为任何事物和现象都由一成不变的深层元素构成,表现出对非理性和非逻辑的推崇。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认为,生活的意义是通过叙说的形式建构的,并不是对客观世界单一元素“刺激—反应”式的映像。因此,生活本身并不存在普遍成立的唯一的真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阐释和建构生活意义的方式。后结构主义的意义观后结构主义认为,自我认同是社会的产物,是经由历史和文化塑造的。后现代重要的代表人物福柯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固定的、普遍的东西,而是由许多带有历史偶然性的规范和准则塑造而成的,而那些规范和准则,又是由每个人都必须在其中成长的风俗、习惯和制度所规定的。后结构主义的自我认同观社会建构论对“现实(reality)”这一概念的理解影响着整个叙事治疗的世界观。社会建构论一、现实是由社会建构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看待,其实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这个所谓统一的标准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建构出来的。受这种世界观影响的叙事治疗,不再关注“通则”,而把兴趣点放在“例外”上,对人们常常忽略但却始终影响人生活的细节进行好奇,使人们看到自己的独特和价值,进而重构对生命的看法。社会建构论对“现实(reality)”这一概念的理解影响着整个叙事治疗的世界观。社会建构论二、现实是透过语言而彰显的社会建构论认为,语言不是表达思维,而是规定思维,什么样的语言会让人脑中形成什么样的思维世界,人们对现实的认识都是借由语言而限定的。叙事治疗也认为,语言不仅是用以描述事物的抽象工具,它更多地用于建构我们的意义世界,并因此使事件发生。叙事心理治疗所要做的不是对当事人的问题提供一个具体明确的答案,而是要关注人们怎样使用人际的语言习惯来解释自己的经验以及如何对事件做出反应,这才是心理治疗的关键所在。社会建构论对“现实(reality)”这一概念的理解影响着整个叙事治疗的世界观。社会建构论三、现实由故事组成并得以维持故事就是生活,人们通过叙说来组织经验和记忆,将日常生活中琐碎的经验串联起来,统整为一个有意义的实体。当叙说的时候,一些零散、不起眼的事件依时间顺序组织成有意义的情节,事件有了意义,故事就鲜活了起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故事不仅仅是故事本身,它还塑造了人的自我和生活。改变自我和生活,也就意味着改变故事。社会建构论对“现实(reality)”这一概念的理解影响着整个叙事治疗的世界观。社会建构论四、没有绝对的真理社会建构论认为,由于我们无法客观认识现实,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是诠释经验,而诠释经验的方式有很多可能性,可是没有哪一种诠释是“真正”的真理。在诠释真理的过程中,语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人建构了不同的“自我认同”,这种“自我认同”和主流文化所认为的“符合标准的自我认同”必然有一定的区别。叙事治疗并不是让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找到其“真实的自我”,而是找到“较期待的自我”,然后带着自己喜欢的自我去发展人生。叙事治疗所强调的特殊意义事件可以透过文化的桎梏把人的心灵解放出来。叙事治疗重视“话语”的作用,对咨询师来说,好的问话技巧不单纯地能引发来访者思考,而且还能帮助其重组故事。在来访者的叙说中,以往单薄的闪光事件不再是零星地散落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而是通过“话语”串联成一条极具生命力的有弹性的“线”。咨询关系的稳固与否、探讨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的深入与否,都与两人共同“对话”水平的高低有重要关系。社会建构论对叙事疗法的意义米歇尔·福柯,作为后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对权力观点的独特阐释,对“自我”与众不同的看法以及对压制人性的制度的批判,都强而有力提供给叙事治疗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福柯思想一、知识/权力福柯所说的权力弥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它而是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力量关系,是整个关系运作的结果。他认为社会的论述决定了什么样知识是该社会中真实、正确或适当的知识,所以控制论述的人也控制了知识,同时特定环境中的主流知识也决定谁能占据有权力的位置。当知识经过历代的传承变为真理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权力来压制人们。在叙事治疗,麦克·怀特也指出人有内化其文化中“主流故事”的倾向,而这样就会使人们忽略到其他的故事和可能。福柯思想二、人的自我是被发明出来的福柯认为,人的自我是被发明出来的,而不是被发现出来的。如果人的自我是被发明出来的,人本身就没有任何不可改变的规则、准则或规范。这和社会建构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建构”的观点一致。对于叙事治疗的影响,就是治疗师不会以静态的视角去看待人们的问题,治疗师帮助来访者通过自己的叙说,打破其负向的自我认同,人就可以重新建构较为积极的自我,带着较期待的自我去发展人生。福柯思想三、“正常”与“异常”的分类福柯认为,主流文化和传统或是透过科学实证得出的结果都会让人们看到何为正常,何为异常。科学的分类以及社会、文化以及主流知识,规定了什么样的人是成功的人,什么样的人是失败的人。如果人们用这种观点去看待周围事物,就会是一种集权的方式,使人们不再尊重个人的选择,不再对“个人独特性”的闪光点好奇。福柯思想叙事的哲学认为,并没有所谓的“异常”的生命形式,只是有些形式的“常”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只要人们深知自己的观念并不是唯一的真理,并坚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专家,愿意带着谦卑好奇的心态去探索其他生命故事的历程时,他人生命故事中的力量才会被看到和闪现出来。目录页CONTENTSPAGE—*—叙事疗法的哲学渊源1叙事疗法的基本理论及方法2叙事疗法案例分享3理论背景叙事疗法的基本理念中浸润了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内涵。其世界观的四个基本理念:1、现实是社会建构出来的;2、现实是经由语言构成的;3、现实是以故事来组成的,并得以维持;4、没有绝对的真理。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创始人:麦克·怀特大卫·爱普斯顿他们在1980年代就提出了此理论,1990年代他们的书籍得以在北美发行,叙事心理治疗开始大为流行。怀特和爱普斯顿在其代表作《故事、知识、权力——叙事治疗的力量》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们有关叙事心理治疗的观点和方法。麦克·怀特认为,对于自己或他人经验故事的叙述,不足以代表他们的生活经验,个人重要的生活部分与主流叙事相矛盾,因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故事是关键。以这样的角度来看,可能帮助人的叙事心理治疗也就在于如何让人“产生或辨识了不同的故事,让他实行新的意义,带给他想要的可能性”。叙事心理治疗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当事人如何重新检视自身的生活,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进而回到正常的生活。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要代表人:李明李明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叙事疗法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的引介、科研和教学工作。出版国内第一部叙事疗法专著《叙事心理治疗导论》,发表专著译著多篇,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要观点认为个体的问题来源于主流文化的压制。身为人类,我们一直都在诠释。我们把经历的事件按照特别的顺序联结在一起,并找到解释和理解的方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生命故事,即主线故事。我们赋予主线故事以独特的意义,并形成一个固化的自我认同。叙事治疗的精髓是对个体经验的积极解释。个体将经历列入叙事,叙事治疗允许帮助来访者用较期待的故事去替换被压制的问题故事,为理解个体的成长提供了积极、正向的参考框架。主要观点叙事疗法看重每个个体的生命状态,提出心理咨询应持有一种和个体生命状态的过程同行的姿态。生命个体受制于文化、历史等各种要素,所以言语就成了一种象征性的表达,叙事就具有了意义。主要观点在叙事治疗的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合作治疗的关系,并且认为来访者才是专家,因为没有比来访者更能了解他人生故事的人了,只有他才能真正的帮助自己打开新的视窗,而咨询师在这一过程中是来访者的合作者。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将来访者看作是治疗的合作者甚至专家,可以使来访者更能体验到自身的力量感,使来访者发现自己是可以控制的,有利于发现过去的独特的结果及打开新的叙事空间。叙事心理治疗的过程更像是两位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在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故事,在交流的同时叙说的双方共同成长。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主要技术外化局外见证人团队、信件和仪式解构具体方法重写强调的是将人与问题分开,即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问题形成过程就是来访者将问题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并产生消极自我认同的过程。外化就是要逆转问题形成的过程,将问题和自我认同的剥离开来,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和问题是分开的,这时来访者就会看到自己的技巧、力量、能力与承诺,并开始对问题采取对抗的行动,同时与治疗疗师合作,重写他们与问题的关系。外化打开了可能性,让人从一个不是充满问题的新位置,描述自己、彼此和关系,让人更容易重新看待那些曾经控制他们生活的问题。这样人就不是问题了,人和问题的关系就成了问题。1、外化具体方法指邀请来访者探索问题、感受、想法的来历与历史,以及它们的影响力和结果。邀请来访者看自己是如何被建构的,提供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来看自己故事的机会,以引出其他可能的叙事。所以,这个过程还有一个名称叫“打开包装”(unpacking)。解构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摆脱处于强势地位的问题故事的支配。解构包括两部分:解构的聆听和解构的问话。2、解构具体方法1、外化解构的聆听就是以放空、好奇的态度去听,时刻保持对来访者言语的关注,并不企图教给来访者什么,只是好奇地对来访者有重要意义的词汇进行简短回应。解构的问话就是打开包装,探索对来访者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感受、态度、信念的来历和历史,探索主流文化对人和这些问题的影响,引出来访者的支线故事和特殊意义事件。2、解构具体方法1、外化问题不会百分之百地控制人的整个生活,即便是百分之百的控制人的生活,问题对人的影响也总是有大有小的。当发现问题在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变化时,人就会轻松一些,其固化的自我认同就会松动。当问题影响比较小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闪亮时刻(sparkingmoment),那就是探索人的技巧和能力的时候。外化与解构在治疗中并不是独立的,外化的同时也在解构,解构中始终渗透着外化的精神。2、解构具体方法1、外化就是寻求来访者主线故事之外的支线故事,通过丰厚这些支线故事,挖掘来访者故事中的亮点,即特殊意义事件。通过不同时空的见证和丰厚的问话,把特殊意义事件串联起来,使来访者的故事产生新的意义,重新建构积极的自我认同,并将积极正向的力量和自我认同迁移到现实生活当中,从而改写来访者的生命故事。重写包括以下五部分:挖掘特殊意义事件、丰厚特殊意义事件、见证、联结和迁移2、解构具体方法1、外化3、重写2、解构具体方法1、外化3、重写挖掘特殊意义事件治疗师引发来访者思考自己故事中宝贵的、不容易的地方或是不被问题影响的时候。特殊意义事件是新故事的入口,是任何不合主线故事的事件,或与主线故事相矛盾的事件。2、解构具体方法1、外化3、重写丰厚特殊意义事件当来访者看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