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套餐】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学产生初步发展春秋儒家思想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隋唐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三教合一理学产生,儒学复兴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一、兴起背景1.儒学发展出现危机(1)时间:魏晋南北朝(2)原因:①汉代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和赤裸裸的恐吓已无法控制人心②社会动荡,人民渴求宗教2.三教合一(1)时间:唐宋(2)原因:三教在辩驳中互相吸纳渗透3.唐宋儒家学者使儒学得到丰富、更新(1)目的:重兴儒学,回应社会上礼佛、崇道的挑战(2)特点、表现①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②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③把对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和对现实的关怀联系起来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二、宋明理学的内容(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一)程朱理学1.含义:新兴儒学确立的一套更为精密的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2.代表:2、代表宋明理学兄程颢弟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二程遗书》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性即是理。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四库全书》将《二程遗书》列为“儒家类”的重点内容。3.主张(1)核心:“理”①目的:维护专制统治,论证等级秩序合理性②性质:世界本原,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③内容:社会上人身上(2)实现途径:“格物致知”①含义:通过接触、研究万事万物去认识、体验“理”.②目的:贯通明“理”(3)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的“理”(或“真知”)。4.发展(1)南宋以后发展为官方哲学(2)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考内容(3)明初确立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4)流传海外,产生很大影响陆九渊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材料一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材料二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陆九渊南宋思想家,人称象山先生。心学创始人王守仁明思想家,世称阳明先生。心学集大成者•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由程朱理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转变为陆王心学的主观唯心主义。(二)陆王心学—理学的发展1、陆九渊(1)背景: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表示不满(2)思想①核心:心即理也,心是万物本原②途径:发明本心2.王守仁(王阳明)(1)背景:理学成为求取功名的敲门砖,失去求问精神(2)思想①核心:“致良知”②途径:克服私欲,回复良知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狂人日记》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恐怖的三寸金莲三、理学的影响1.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2.进步: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了人性的庄严3.局限: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学派代表人物对世界本原的看法求知方法程朱理学“二程”朱熹宇宙之间,一理而已格物致知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王阳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发明本心,致良知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2010年广东文综卷,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C(2010年全国卷新,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A宋代书院讲学蔚然成风,与一般学校相比,当时的书院学子感受最深的可能是A.书声朗朗B.风景优美C.科考技巧D.义理之辩D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