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思考阎笑鸣吴莹1概述在当今科研周期短、技术更新快,国际、国内竞争激烈的大趋势下,技术标准研发和科技创新同步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标准化工作必须把握科技前沿趋势,应用最新技术成果,在行业发展中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必须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方面,结合重大专项科技计划等,同步开展标准研究、制定等工作,推动科技与标准协调发展,加强科技计划执行与标准制修订的互动,寻求将新技术变为标准的快捷途径,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形成先导性技术规范,并在应用和不断创新中完善成为技术标准。2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内涵科技创新成果是指由组织或个人完成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并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等属性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和新工艺等各类科学技术项目。科技创新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它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作为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正日益演化为一项与科技、经济和社会三者紧密联系的综合活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是指从科技成果的形成开始到制定基于该成果的标准的一系列活动。3科技创新成果与标准化的关系3.1标准化为科技创新成果提供技术支撑技术标准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科技创新是提升标准水平的手段和动力,科技创新成果与标准两者互为支撑,密不可分。科技创新的成果通过一定的途径转化为技术标准,通过技术标准的实施和运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在技术标准实施以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市场的信息和反馈又可以促进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和持续改进。标准化过程就是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过程。标准作为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就是把该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科技成果纳入标准。企业通过制定、贯彻实施标准,为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进入市场,形成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同时也为自主创新提供了技术性能指标参考的依据。企业的利益更多的取决于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标准化贯穿于产品的全寿命周期,项目的立项、设计、鉴定、生产、使用和维修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基础工作的技术支撑。3.2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标准化作为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技术基础性工作,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环节,标准化通过跟踪研究国际、国内先进的标准,及时掌握标准之间的技术差异,结合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工艺制造转化制定技术标准,为企业获得最佳产品实现方法;在集成创新环节,通过标准化的设计理念对产品零部件的功能、规格和接口等进行统一化、规范化,实现了装备间的互连、互通和彼此协调,从而实现集成创新;在原始创新环节,通过标准化建立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为企业自主创新搭建了平台,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促进原始创新。3.3标准化有利于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技术标准是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要支撑,它能反映企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标准转化为优势产品,促进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一个企业要保持较强的竞争力,除了要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外,还应有较强的把研究成果形成新兴产业和行业的能力。只有标准化工作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才能保证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进入产业化,通过将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制定为具有核心技术的标准,从而有力地支撑创新成果,同时将其上升为国家标准并推动制定为国际标准,使企业在实行产业化的过程中能获得持久的技术优势、更好地控制市场。技术标准既对产业有促进作用,也有规范作用。技术标准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己成为科技成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3.4创新成果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提升科技创新需要标准的支撑,制定和实施标准,本质上就是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标准化作为一项科学活动,其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企业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标准化工作者应将最新的创新成果纳入标准,实现标准创新。只有推动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提升和发展,企业才能在更深的层次上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可见,创新成果和标准化是密切联系、相互的,标准化在指导自主创新实践的同时,促进标准化本身向更高的水平迈进。4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对策思考4.1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制度体系企业要研究并建立技术标准与科研项目工作的衔接方法、工作机制和制度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快速有效的上升为标准。确定企业在开展研发的同时要重视标准的研究,每个课题的立项都要研究是否有相关的标准、规范和专利等存在,只要有产品和技术属于创新的课题都要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以技术创新的科研成果来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一是企业在对科研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在合同的立项中明确提出的对标准规范、专利、论文等的要求,在合同的评审和项目结题过程中应有对标准规范、专利、论文等的评价指标和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评审要求。从制度上完善和管控中加强。二是科技计划要支持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企业要将技术标准战略贯穿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的全过程,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带动相关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试验验证。三是建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科研项目开发和标准研究,形成良好的科研与标准互动平台,成果和标准结合的转化平台,促进标准制定与科研、产业化和技术更新同步。推动企业自主制定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工作。四是建立标准化工作的激励机制,制定科技成果和技术标准奖励管理办法,引导产、学、研等各方面能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确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技术标准政策,通过科技计划涉及重要技术标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相关项目的实施,带动技术标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国际标准和重要技术标准推广应用人才。五是建立技术标准专家库,为涉及重要技术标准相关项目的立项评审、技术标准编制评审等提出意见。4.2建立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和工作流程密切跟踪技术创新成果,建立成果转化的绿色通道。促进标准制定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引导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共同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标准研究制定,使技术创新成果及时上升为标准。一是要引导研发人员在产品研发、科研项目立项的同时进行标准的立项,进一步缩短标准的编制时间;二是在研发部门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科研项目研究的同时,提出技术标准与科研项目同时进行验证和制定要求;三是在科研项目结题时,要有成果转化的考核指标要求,是否能形成标准或规则。通过三方面来以推进标准的进程,以此达到通过科研创新成果来提高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作为标准化人员要创新工作机制,变事后把关为事前引领,在产品策划初期规划好标准化综合要求,提出新制定标准的要求和产品通用件、模块设计要求,引导产品设计在研发的同时,同步开展标准的制定和模块化的设计工作。4.3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管控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管控,推进企业技术标准的快速转化。一是企业科研管理人员要对产品开发、研究类的合同立项和评审中,要建立管理台帐,对有形成标准或规范等要求,纳入管理和评审。二是企业标准化人员在科技项目合同立项和评审中,要及时跟进,确定技术标准目标。建立了科研项目与标准项目对接机制,形成了科研项目与标准项目对接跟踪表。对合同中明确提出要形成的标准信息进行汇总,纳入跟踪目录清单进行跟踪。适时组织标准立项和开展标准制订工作,将企业的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二是编写标准制定计划,研发初期确定技术标准的框架,研发中期和后期对标准的技术细节进行修改,研发后期确定基本的测试方法和判定标准,研发成果鉴定后,修订标准的技术部分,最后形成完整的企业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将其重大的能够规范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4.4推进企业标准创新和标准科研项目开展标准化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必要前提和催化剂。只有将标准化的技术基础和标准化方法带入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全面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才能实现标准化的价值。因此企业应从组织上保证标准化人员贯穿于产品研制全过程。目前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己将技术标准研发逐步嵌入到了科技活动的各个环节,为科技成果快速进入市场,形成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依托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个国家级研发试验机构,在企业自主创新的进程中,根据行业与产品特色制定计划,利用企业己有优势大力推动标准创新工作。立项和评审中,要及时跟进,确定技术标准目标。建立了科研项目与标准项目对接机制,形成了科研项目与标准项目对接跟踪表。对合同中明确提出要形成的标准信息进行汇总,纳入跟踪目录清单进行跟踪。适时组织标准立项和开展标准制订工作,将企业的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青藏铁路高原客车系列产品是公司原始创新的科研成果,该产品重点解决了高原低气压、缺氧、高寒、大风沙、强紫外线辐射、多风雪与滚地雷等不利环境因素带来的问题。通过对以上因素的研宄,公司在客车相应的结构、材料、系统上进行开发研制和试验,并在青藏系列旅客列车上实施装车运用,获得成功。通过跟踪技术成果,同步研究标准,公司制定了标准研究项目计划和要求并组织实施,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公司标准的同时,积极争取行业标准立项与标准制定,补充了铁道在车窗、车门、安全玻璃、制氧、高原供电等方面行业标准,填补了铁道行业高原客车标准的空白。公司研发的广州地铁四、五号线直线电机车辆是当前世界上单车运量最大的直线电机车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直线电机地铁车辆技术的国家。依托集成创新成果,公司完成了我国首列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车辆建设部行业标准的制定,并进一步主导国家标准的制定。公司在高速动车组的研发制造上一直处于行业内领先地位,特别是自主研制的CRH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实现了列车低阻力流线头型,良好振动模态系统匹配,高气密强度和气密性车体,安全可靠的高速转向架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在京沪先导段创造了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公司搭建的高速动车组可持续自主研发平台,研发能力己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实现由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质的转变。围绕动车组研发的创新成果,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公司开展标准化科研项目,与科研工作同步进行标准对比分析研究、标准制定和验证工作。从设计类、产品类、工艺类、检验类等方面,系统规划出高速动车组的技术标准体系架构和重要技术标准的制定计划,涉及高速列车车体技术、高速列车关键材料及部件可靠性、高速转向架技术和共性基础及系统集成技术四大课题。同时系统开展高速动车组技术标准的分析、研究、转化、提升工作和高速动车组标准体系建立工作。在科研项目研究中同时进行标准的制定,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在CRH380A研制过程中,从中国的运用需求出发,运用部门、制造厂、科研院所联合确定列车的各项技术指标、性能要求等,作为列车研发的目标,指导列车的研制,并在列车研制中不断完善,形成相应标准。如:针对速度提升后的列车与空气的耦合关系,主机厂联合科研院所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仿真方法,进行模拟计算,并进行模型试验、线路试验,试验数据完善了理论模型,形成了高速列车动力学理论;通过试验,确定了高速条件下的边界条件作为高速列车气密强度、气动设计标准;围绕气密强度提高的条件,主机厂采用系列措施提高车体强度,提升列车气密性,形成了围绕气密设计技术标准;围绕列车气动阻力、气动升力、气动噪音等变化规律,形成了高速列车气动外形设计技术标准;针对气密要求、轻量化要求等,主机厂联合供应商开发薄壁大型中空型材,形成了铝合金制造技术标准等。可见,技术开发与标准形成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深入系统地开展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尽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动车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