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调研处处长李拥军演讲全文实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调研处处长李拥军演讲全文实录李拥军:尊敬的骆铁军司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一些交流,原定王晓齐副会长做一个钢铁工业发展的展望,但是他在新加坡没有赶回来,我在这里也给大家做一个展望,但是我这个展望是王晓齐副会长大展望里面的小展望,也是骆司长讲的,我们“十二五”有效重点工作里的第八项工作,钢铁产业链的整合。首先,从今年危机以后,我们国内就开始有一种提法,叫做打造钢铁产业链。实际上打造钢铁产业链这句话的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歧异,为什么?只要一个产业跟另外一个产业有一定的关联度,只要形成了一个物质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动态流动走向,都叫产业链。所以在我们没有提打造钢铁产业链的时候,我们钢铁产业链已经存在了。最早的时候,我们提钢铁产业链的时候是在一个学术界,学术界的时候大家在2003年、2004年钢铁市场波动的时候,我们希望打造中国钢铁的供应链,最后我们发现,我们打造这个供应链存在很多的难度,因为供应链要讲究及时化生产,要讲究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讲究库存的最优化。我们现在来看,我们达不到这一点,达不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提出要打造产业链。实际上,精确讲我们要打造高效率、低成本、高收益的钢铁产业链。产业链的建立是在产业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表达的是工厂和用户之间的生产最终交易的整个活动过程。要打造产业链,在国际上有两条途径,一个就是产业的专业化发展方向,最近我们强调的是专业化发展方向,就是大家经常看到的,我们在2003年到2007年大家有一种理论,就是钢材流通是一个独立性的产业,这个提出的理论基础就是产业专业化的问题。但是根据我们的发现,我们现在忽略了一个产业链的整合问题。报告的内容有三部分,一个是产业链的整合已成趋势。第二个是产业链的约束及发展周期。第二个问题更多是讲钢铁的发展周期,因为要通过美国的钢铁发展周期告诉大家,美国的钢铁工业是处于竞争力的衰退期,但是美国的钢铁市场从我们的长期观测来看,依然处于消费的稳步上升期,就回答了一个问题,钢铁工业作为世界整个材料工业的基础产业,当没有出现完全替代性产业的时候,钢铁工业将伴随着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写发展,这是第二个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就是谈一下产业链融合的基本框架。首先看几点启示,现在每年要从国外进口一些钢材,进口一些钢材排在前面的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我们从日本进口钢材的数量进行观测以后会发现,我们从2005年到2010年,我们进口日本钢材的数量从600万吨到800万吨之间波动。特别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大家感觉到钢材进口量缩减,但是我们在日本进口的数量还有所增加,2010年又有所增加,接近了800万吨的水平。我们有一种解释,中国的钢材质量低于日本的钢材质量,我们钢材跟日本钢材在质量、规格上具有不可比性,所以日本的钢材因为稀缺性进入到中国市场。同时,大家用这个作为依据来论证中国的钢铁企业在产品研发上、技术创新上的缺陷,中国钢铁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但是这个论点可以讲,大面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实质来讲,我们要找本质。我们发现把中国所有的历年从日本进口钢材的海关数据调出来以后,发现一个很集中的现象,就是在中国进口日本钢材的企业主要是日本在中国投资的制造性企业。就是说是日本的制造企业在跨洋进口母国的钢材,这就是提出了一个为什2么要进口的问题,实际上这个大的背景是日本钢铁厂,日本整个国家由贸易利国到科技利国到投资利国的转变,日本进入投资利国之后,大量的日本资本向东南亚、美国,以及向一些其他地区去释放,在中国有了大量的日本制造企业。这些制造企业跟日本的GFE等等大型钢铁公司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供应链关系,所以他们通过综合上市作为依托,从日本进口钢材。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详细的分析了从日本进口钢材的规格,还有各个材质。我们发现日本说700万吨总量的话,至少有500万吨我们中国钢铁企业是可以生产,是可以替代的。我们宝钢的汽车板打入到日系在中国的汽车制造企业,宝钢汽车板之所以能打进去,很重要的一点宝钢的汽车板进入到日产汽车的供应链体系当中去,并没有挤压新日铁、GFE的进口份额。而是因为日本汽车工业在中国扩大了投资以后,他的日系汽车的产量上升,上升以后对于钢材的需求量上升,这块增量部分,汽车板需求的增量部分由宝钢来填补,而并没有损害到新日铁、GFE的基本利益。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日本这种出口模式实际上就是一个生产者,新日铁、GFE作为生产者和钢材的主要流通者,以及日本的制造企业的一种紧密联合,这就是我们说的产业高度融合。在日本之所以要排斥我们的钢铁产品,他规定了很多的技术标准,这种技术标准是由日本钢铁企业和日本的制造企业来进行谈判,来进行协商共同制订的,这个标准对其他的国外企业是一种排斥。那么,有一点我们要看到,日本钢铁企业做到了钢铁跟着制造业走,实现了产业链的整体性跨国推进,这是钢材出口的主要核心竞争力之一。当然第二个核心竞争力也是产品的优异性等等。但是他的产品优异性并没有优异到我们无可替代的地步。我们再看一张新日铁的图,新日铁在日本跟日本综合商社进行资本的融合,我们传统意义上讲,日本的典型钢材流通方式是以综合商社为中间体联系了日本的钢铁生产企业和日本的用钢行业,但是我们看这张图可以给大家一个新的启示。日本新日铁并没有完全放弃在钢材流通中的一种基本作用,新日铁在日本的国内建设了大量的中转仓库。新日铁在日本全国有14个成品物流基地,为新日铁产品销售及优化供应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反过来,我们大家带着问题去思索,我们中国的钢铁企业产品销售,我们讲中国的产品销售的聚集地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圈,我们的钢铁企业是不是在这些地区有你的成品仓库呢?回答肯定是否定的,没有。我们成品的仓库是由谁来承担呢?实际上在任何的流通环节里,都避不了中间仓库的问题,中间仓库是由大量的经销商和大量的钢材交易市场承担了中间仓库。借鉴日本,实际上中间仓库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占用了大量的周转资金,也影响到了物流的配送效率,你需要一种整合。我们想日本37万平方公里土地,新日铁在日本有14个成品物流仓库,我们中国的钢铁企业如果面向的是中国的华东市场和珠三角市场,需要建立多少个销售网点呢?我们很多的国内钢铁企业设立了外属公司、销售公司支部也好,分公司也好,实际上数量是有限的,你对客户的覆盖程度有多少呢?我说的客户是终端用户。3在这里有一张图,中国的钢材出口,因为我们的出口没有形成产业链的推进出口,所以我们中国的钢材出口的量波动很大,当我们中国的钢材价格与国外的价格差距非常大的时候,远远低于国外价格的时候,我们钢材的出口量是迅速增长。当我们的钢材价格跟国外价格接近的时候或者持平的时候,甚至高于国外价格的时候,我们的出口量剧减,反之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的低价钢材,就是每吨四五百美金的钢材大量涌向中国。就是我们在钢材出口商没有形成产业链的推进,而是单纯纯贸易方式。这样纯贸易方式在钢材流通中已经不算一种主流的方式,不是大家所提倡的贸易方式。这种方式随着贸易周期的波动影响非常大。同时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对于日本的钢材无法提出反倾销起诉,因为日本进口中国的钢材每吨在1000美金以上,避免了一个反倾销的起诉。还有一点,我们大家还有一一点可以看到,就是德国的企业,德国和美国在中国建的汽车厂,他出于降成本需要,都要极大的、最大限度地采用中国的汽车板。我们叫做汽车工业的国产化率,为什么日系的汽车不采用呢?就是说作为一个商人,企业作为一个商人,本身都有趋利性,为什么日本的一些制造企业明知道中国的钢材价格要低于从日本进口的钢材价格,还要日本的钢材呢?就是在中间里,这条链条里有一个很完整的利益分配规则。这个利益分配规则的承担者是谁呢?是日本的综合商社,因为日本的综合商社有银行的背景、融资的背景,为日本制造企业、钢铁制造企业以及用钢行业提供了信誉担保,之后会用其他的方式,比如在中国的制造企业,用了日本高价格的钢材,成本上升了,没有利润了,回过头来在国内用其他的方式有重新的二次利益分配。这个规则到现在没有详细掌握到,但是大家可以想,三菱在中国很多的钢材加工中心的利润基本上是零或者是偏负的,盈利的非常少。我们投资一个钢材加工中心利润为负、零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都是为利的,这个利润流在哪儿呢?留在了日本国内,里面有很好的利益分配规则。我们要建立一个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分配规则。我们国内在解读美钢联重组的时候,经常从产业集中度的角度去解释,认为美钢联的成长、扩张是一个企业兼并的问题。实际上表面看是一个企业兼并的问题,从技术层面讲就是一个产业融合的问题。把大量的产业融合在一起。我们大家可以想,以大量的烧结厂、炼铁、炼钢厂是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把这些单位整合在一起,是不是意味着在一个区域形成一个长流程区域,就意味着关闭一些工厂。美钢联的整合是以牺牲了,或者是以关闭了众多分散的小行业的企业为代价,进行了规模整合。所以美钢联的年出产量40万吨,在20世纪初来讲是很高的经济比值了。美钢联进行了整合以后,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我们国内很少有人研究,卡内基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整合了765家企业,最大的贡献是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也就是1920年的时候,美国钢铁价格从100个美金降到12美金。也就是说,美国钢铁工业通过美钢联这种巨无霸企业的成立,通过产业链的融合,极大的降低了钢材、钢铁的成本,为用钢行业提供了低成本的钢材使用。所以说我们才有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福特公司T型车的出现,福特公司之所以能够推出一辆汽车500美金的价格,让每个美国人都开上T型车,最大的贡献是卡内基钢铁行业的整合。我们讲今天,大家都讲中国的钢铁企业分散,中国的钢材流通业分散,中国的制造业分散,我们分散进行钢铁企业要直销也好,经销商转型变成钢材服务商也好,最终让用钢行业能不能选择你,是你能否给用钢行业提供最低的用钢成本,就是把用钢的成本降下来。现在很多企业上钢铁加工中心的时候都是这样测算的,我原先不上钢材加工中心的时候每钢材卖4000块钱,上了加工中心以后应该卖到4400块钱。如果这么计算增值服务的话,那么我们这种产业链整合将是失败的,我们4最终大家要记住要有主导者,由这个主导者进行利益的分配,利益均沾,最终让大家形成多赢,最后给用钢企业创造低成本的用钢,把大家的利润再分配,这是我们从美钢联看到的。国外的龙头产业给我们的启示,产业链的融合就是产业工艺的革新。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我们建钢材加工服务中心,钢材的剪切我们以前不存在吗?每个造船厂都有自己的钢材金属结构车间,干什么的?就是干钢材剪切的,或者说大型企业建钢材剪切中心的,是不是把造船厂的剪切加工中心移出来?我们最经典的案例发生在武钢,武钢跟奇瑞建了汽车板剪切中心,但是大家知道吗?武钢用的跟奇瑞的汽车板剪切中心,用的是奇瑞原有的厂房和剪切中心。但是奇瑞原本也有剪切中心,但是这块是很大的负担。最后和武钢形成了合资,武钢保证这块的供应,最后形成的双赢。就是奇瑞的用钢成本大幅度下降,武钢的增值服务业做到了很好。你看这个是不是一个产业工艺的革新呢?链条缩短了,大家要有一个产业之间的模糊的融合界限。产业链融合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能否为终端用户降低用钢成本。如果单纯把产业链建加工中,建钢材交易市场,变成在钢材原有价格上加价的话,这是失败的,这是美钢联把100美金降到12美金,降了整整8倍。我们也要在这方面下工夫。工业融合和工艺重组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企业的重组必须有工艺的融合,之所以说现在中国钢铁的集中度虽然在增加,市场能力没有上升。我们有几家钢铁企业整合之后有谁进行了整个集团采购的建立等等。四是专业化分工协作与资本融合相辅相成。多个产业的融合意味着产业规模存在着1+12的定义。大家想,很多的用钢行业和建筑业把自己的金属结构的这一块、剪切的这一块、组装的这块移出来。钢铁要延伸,我们这两个产业的总量规模是不是在缩小。你缩小的总量规模实际上就是流通成本,缩小了物流成本。你在每吨缩小了100个人民币的物流成本的基础上,再用钢用户加20块钱的纯利,这才是你的纯利。我们讲,这才是真正的产业融合,就是1+1从产业的规模上讲要小于2。当年钢铁融合的关键点是打破行业界限以降低成本。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