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论述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发展经济学论述题1、分析说明经济发展理论演进的两个阶段在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发展经济学的演变,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以后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曾有三种主要看法:第一,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二,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这三方面十分强调,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点,后来被称为“唯资本论”或“资本第一主义”和“唯计划论”或“计划第一主义”。在形成发展中国家的初期,一般重视物质资本的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是很自然的。如果把上述三个侧重点综合起来,这一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具有下述的一些特点:⑴结构主义的影响。结构主义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具有结构上的特点,如刚性、滞后、短缺、过剩、低供求弹性等等,应当以动态的观点,从互相联系的因果关系中,去研究经济发展问题。不应当完全寄希望于市场调节,而应当发挥国家干预的作用,进行结构改革,有计划地对资本积累和工业建设作出安排。⑵反单一经济学传统的倾向。⑶自认为经济发展理论是“宏大的理论”,这些理论连同以此为依据的政策建议,可以适用于一切发展中国家。⑷内向发展战略倾向。⑸反新古典主义的基调。60年代初期,特别是6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经济出现了和第一阶段经济发展理论所设想的结果不相一致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发展经济学家不得不对50年代以来的理论和政策重新评价,在许多方面作出重大修正和转变。这些修正和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对经济计划化的得失重新评估。⑵重新对市场作用作出评估。⑶对农业的偏见得到了纠正。⑷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重新得到强调。⑸社会项目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的兴起。综上可以看出,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和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在基本思路、问题论证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不同之处。归纳到一点,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比较注意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的特点,突破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统一体系,提出了不少特殊理论。第二阶段的发展经济学则在许多问题的分析中恢复了新古典主义的观点,并扩大了新古典主义的应用,无论在计划化的批评上、市场作用的重估上、农业重要性的强调上、国际贸易的在认识上,还是在社会项目评估的研究上,都可以看出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的深刻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被人们称为“新古典主义的复兴”。这两个阶段的差别,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后都能找到很好的佐证……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罗默模式的认识罗默模式是一个“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生产要素的收益问题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罗默模式中,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们不仅能形成自身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递增的收益保证着长期经济增长。罗默模式的意义在于,它将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增长模式,并且认为知识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它把知识分解为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一般知识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可以要素的递增收益。两种效应的结合不仅使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本身产生递增的收益,而且也使资本和劳动等其它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对于个别厂商来说,这种递增的收益形成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又成为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来源。这就是为什么经济能够长期持续增长,以及世界各国不同的企业在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罗默模式更有启发意义的一点是,他指出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知识在世界范围迅速积累,而且通过新技术的引进提高了穷国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直接引进新技术而节约了本国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也间接增加了国内的资本积累。这两方面的效应可以使穷国的经济发展更快,并在较短的时期内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科学知识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尤其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调动了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国际贸易的开展、大量新技术的引进,也使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得到较大改变,也有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整体国力的增强。3、试述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类型及就业战略选择失业可分为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是公开失业,即劳动者没有工作,劳动力资源被闲置。发展中国家除了公开失业,还有大量的非公开失业,即劳动者形式上没有失业,但劳动力资源被全部或部分闲置。发展经济学家爱德华兹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非充分利用归纳为5种形式:第一,公开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第二,就业不足,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其愿意且能够工作的时间。第三,虽然形式上没有失业,也不是就业不足,但是有劳动能力和工作意愿的劳动者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分为:一是伪装失业,指劳动者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需花其工作时间的一部分就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其工资率。二是隐蔽失业,指劳动者因找不到工作而选择非就业活动。如有些人受过一定教育后本来想参加工作,但因缺乏就业机会而被迫继续上学;有些妇女本来愿意参加工作,但因无工作机会不得不回家做家庭妇女。三是过早退休,为了给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而让一些尚有工作能力的劳动者提前退休。第四,健康受损者,因营养不良和缺乏保健措施使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少于其意愿工作时间。第五,非生产性的劳动者,由于缺少其它投入要素的配合,致使劳动效率低下,工资收入微薄。近年来,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各国专家、学者针对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不少关于发展中国家就业政策的建议。总括起来,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减少劳动力供给和增加劳动力需求两个方面。从减少劳动力供给方面看:⑴控制人口增长,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策略,它不仅影响现在,还会影响到未来劳动力供给。⑵重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加大在农村的投资,发展农村的小型工业、副业、商业、服务业等,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自行消化,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这一措施既有助于农村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能减少城市劳动力的供给。从增加劳动力需求方面看:⑴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由此而引起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推广普及,也会使人们的传统观念发生改变,降低人口出生率。⑵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进行本国的投资决策时,应优先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⑶劳动力出口。劳动力在国际间的流动可以调剂劳动力余缺,发展中国家非熟练劳动力有剩余,鼓励他们到国外工作,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不仅在总量上供过于求,而且也有劳动力的供求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人才短缺,但每年都有一大批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加入失业大军的行列,因此应改变不合理的教育结构,调整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根据实际需要,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4、论述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情各异,因此它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是唯一的。但是,总的看来,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如下几个方面:㈠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人力资源是以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最活跃最积极的主动性的生产力要素,是推动和促进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其中人力资源的质量即人力资本是实现经济发展、增加环境意识、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关键所在。因此,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就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选择。为此,要做到:第一,控制人口增长,实现适度人口目标。第二,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减轻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状况。发展中国家应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广拓就业途径;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第三,最重要的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发展中国家首先完全有必要大幅度提高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强度。其次要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发展中国家应该重点发展基础教育;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另外,由于农民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主体,对农民教育及科技意识的投资更不能忽视。㈡建立节约型的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是针对过去的资源浪费模式而言的,是依靠科技进步,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和能源耗费取得较多的产出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发展方式。其主旨是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㈢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应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经济发展的体系中,将政府干预和市场作用相结合,使环境与发展相统一。其次,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实施污染控制的全过程管理,并优先发展环保产业。再次,促进国际合作,推广多种形式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来推动发展中国际的环境保护事业。最后,加强全民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需求。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实现环境保护是不可想象的。㈣充分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第一,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完善。第二,进行资源核算,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三,加快人口与环境立法进程,适时制定和修订各项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规章,并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第四,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投资、信贷政策,在财政预算、投资渠道和信贷方面对教育、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给予扶持。第五,在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方面,要制定与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标准,并积极从事或资助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开发、引进和推广。更重要的是强化征收环境费制度、环境税收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以及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以实现对污染的最优控制。5、试论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的含义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的含义是:现代工业部门资本积累引起了工业部门的扩张,工业部门的扩张引起工业部门劳动就业需求量扩大,从而吸引剩余劳动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这种转移对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劳动力转移后,农业部门中的劳动与土地的比率发生了变化,消除了过剩的劳动力,而现代工业部门则得到了它为增加产出所需要的额外劳动力。因此,对于不发达经济来说,通过建立和扩大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现代资本主义部门,将不发达国家经济内部处于隐蔽失业状态的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使之与土地等非再生性资源脱离,转而与现代工业部门中的资源相结合。这样,当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将整个经济内的过剩劳动吸纳尽净时,工业化将使收益递增取代收益递减趋势,整个经济就转变为稳定增长的发达经济。可是,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实现这种转变,而这一转变对于经济发展又是最重要的。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剩余农业劳动被吸收到工业部门为止,由于农业部门不再存在剩余劳动,农业劳动对工业的变动并不完全具有弹性了,工业部门要想扩大生产,增雇工人,就必须与农业部门展开竞争,以提高实际工资吸引工人至工业部门就业,并且因为工业部门的增加以及实际工资趋于上涨,农业商业化也必然开始了。6、试论我国城市化的特殊性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在发展战略的问题上,城市化战略是一个最摇摆不定的战略,也是教训最多的战略。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城乡发展就是行驶在两条不同轨道上的马车,在城市发展问题上,通过10多种制度安排,长期将农民拒之门外,关起城门搞建设,造成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发展活力不够,劳动力短缺,即使是在80年代体制改革以后,虽然赋予了农民自主择业的权利,但事实上许多的城乡壁垒依然存在。与之相对应,农村发展强调“就地消化”和“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工业化模式,然而这些并没有能够解决中国的农村发展问题。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可能在各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因为它不单纯是城市系统或农村系统孤立运行的结果,城市和农村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是指在坚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打破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合理分布,求得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