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附录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附录专题四第一框第三框第四框第二框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第一框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探究活动1:(1)应当如何评价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2)苏俄如何才能摆脱1921年春天的危机?提示:(1)①积极作用:使苏维埃政府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②消极作用:使工农联盟出现裂痕,带来了1921年春的危机。(2)要摆脱危机,在新的条件下,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探究活动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哪些变化?有什么重要意义?提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顺应了农民的要求,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探究活动3:(1)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与后来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生产力状况一样吗?(2)苏俄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吗?提示:(1)不一样。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而后来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都相对较低。(2)不具备,因为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应具有的生产力水平的高度。探究活动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列宁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作用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1)列宁对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作用的认识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第二阶段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2)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第二框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探究活动1:(1)苏联“四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2)你知道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有何影响吗?提示:(1)成就的取得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这一时期的争论促使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发表,该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澄清了当时的一些错误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探究活动2:(1)前一种观点的实质是什么?(2)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与客观经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1)主张经济规律可以创造的观点,否认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唯意志论的表现。(2)二者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主观必须符合客观。国家制定经济计划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探究活动3:(1)想一想: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什么?(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商品生产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吗?(3)你知道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有何不同吗?提示:(1)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存在;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属不同的所有者。(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3)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不同体现在多个方面,最根本的不同是二者运行的经济基础不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探究活动4:(1)想一想: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什么?(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存在价值规律吗?提示:(1)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存在。(2)存在。因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因此,价值规律存在并发挥作用。探究活动5:斯大林高级赢利的观点意在说明什么问题?提示:在斯大林看来,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实他只看到计划的作用没有认识到市场的作用,具有片面性。第三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探究活动1:(1)谈谈“一五”期间我国基本上照抄苏联办法的原因。(2)对“一五”期间的做法,毛泽东为什么“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提示:(1)当时苏联是唯一具有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且取得巨大成就的国家,以俄为师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对我国也有帮助和意义。(2)“一五”期间,我国基本上是照抄苏联的发展模式,而且苏联党内和国内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如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遇到挑战,重工业轻农业、重重工业轻轻工业,地方缺少自主权、积极性等,已经影响到苏联的发展。我国还没有探索出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究活动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提示:要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探究活动3: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思考当时国内外有哪些积极因素。提示:(1)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对反动势力可以通过做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2)国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探究活动4:(1)想一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有哪些区别和联系?(2)促进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协调发展对国家有什么意义?(3)经济建设的发展对国防建设有什么影响?提示:(1)区别:重工业主要解决生产资料的生产问题;轻工业主要解决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资料的生产问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则关系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是关系吃饭的大事。联系: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重工业的发展为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提供生产资料。(2)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3)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必须首先加强经济建设。探究活动5:(1)毛泽东要求如何处理国家、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2)你如何理解“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提示:(1)国家、单位和个人三个方面必须三者兼顾,要给工厂一定的独立性和权益,要使农民在增产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收入。(2)在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上,提出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探究活动6:联系我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说明向外国学习的益处、对外国经验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提示:(1)向外国学习有利于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2)对外国经验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第四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探究活动1:(1)你知道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背景吗?(2)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意味着什么?提示:(1)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2)这一要求的提出,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注重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强调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认识的深化和提高。探究活动2:你知道毛泽东讲这番话的背景吗?提示: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有人错误地把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提出了要限制乃至消灭商品生产的主张。然而,人民公社消灭商品经济的尝试失败了。在此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主张。探究活动3:毛泽东对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原因和范围的观点有何突破?提示:(1)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毛泽东除了赞同斯大林的“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之外,还认为商品生产的存在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2)关于商品经济存在的范围,毛泽东突破了斯大林的商品生产活动只限于个人消费品的主张,认为商品生产也存在于某些生产资料的生产领域,提出了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探究活动4:应当如何评价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认识?提示:他认识到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经济的发展起调节作用。但由于历史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对价值规律作用的认识仍然不够,暴露了他认识上的局限性。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