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板带钢轧制工艺操作》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学习领域课程名称:板带钢轧制工艺操作适用专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方向)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课程间相互关系。课程地位: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学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功能:使学生掌握板带钢的分类、生产工艺过程及板带钢轧制的最新发展趋势,能熟练掌握和编制板带钢生产工艺规程报告、工艺设备安装与调试操作、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能对板带钢轧制生产中一般性工艺和设备故障进行正确判断与排除;具备轧钢调整工和工艺编制员初步能力。(由一个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专家)并能按照轧制生产工艺要求完成板带钢轧制的完整操作,使学生初步具备高等技术人才应有的生产操作的技能、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及组织安排安全生产的能力。课程间相互关系:本课程以“金属材料热处理”、“塑性变形及技术应用”、“轧钢设备操作与维护”、“板带钢顶岗实训”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并与“孔型与辊型技术及应用”、“钢材生产过程检测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相衔接。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开设依据、内容选择标准、学习领域载体设计思路、内容编排顺序(能力递进)、学习程度用语、课时和学分。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以生产产品或品种为工作任务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在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开设依据: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方向)学生就业后从事的主要岗位群,根据岗位群所面对的各工作任务领域设置了该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使学生懂得板带钢轧制的基本生产工艺制度、会基本工艺规程编制和工艺调整操作、会操作、维护和保养生产设备、能完成轧制板带钢材的完整工艺编制与实施操作,使之具备轧制板带钢材的工艺规程编制、轧机调整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因此本课程为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在进行了企业调研和企业专家研讨会基础上,确立了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是2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领域中各岗位群的普遍任务、同时充分考虑板带钢材生产发展前詹性而选取的。课程内容一定要便于有效的培养学生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实际工作岗位任务的相关性。学习领域载体设计思路: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到繁普遍的认知规律,确定围绕完成一块(卷)钢板(带钢)的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的基本训练,通过完成多个工作任务的反复学习与训练,使学生由易到难的学习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达到熟练掌握轧制各种板带钢材生产的岗位技能。内容编排顺序:在课程内容编排上,都是以工作任务来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都要以典型产品(案例或…)为载体设计工作任务的完成活动情况,以此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综合学习,而每个工作任务情景的学习都应在重复以往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增加新知识和新技能,直到使学生成为熟练完整掌握轧制板带钢材为目标。学习程度用语:为了更为清楚地表述课程目标,提高课程目标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价值,本课程采用表现性课程目标表达方法,基本格式为:“能(会)+程度用语+动词+对象”。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度用语主要有“熟练”、“准确”、“基本”。“熟练”指能在所规定的较短时间内无错误的完成任务,“准确”指没有任何错误,“基本”指在没有时间要求的情况下,不经过旁人提示,能无错误的完成任务。而不再采用“掌握……”、“了解……”、“熟悉……”、“具备……职业能力”等传统的课程目标表述方式。本门课程总学时为150学时,学分为10分。2、工作任务与课程目标2.1设计思路关键词:工作情境(背景)、工作内容、技术标准、设备工具和材料各项工作任务都要设计出一定的工作情境,按照技术标准,根据“咨询(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六步骤完成完整的行动模式,达到具体的工作目标。2.2课程目标关键词:知识、技能、态度本学习领域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能力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培养学生具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通过任务引领式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工作任务特点:是由职业定向的工作任务→职业系统化任务→蕴含问题的特殊任务→无法预测结果的任务和与其一一对应的工作活动系统化特点:是在外部指导下的活动→基于工作规律系统化的任务→知识指导下的活动→理论与经验共同导出的行动)。“板带钢轧制”这门课程可以按热轧、冷轧或按钢种、品种、用途等项目进行活动,使高等职业院校材料3工程技术专业(轧钢方向)的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钢板、带钢轧制方面的技能及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勤奋工作的意识,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以及善于沟通的能力,为学生发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职业能力目标:能熟练描述板带钢性能、用途及编号。能基本掌握常见热轧、冷轧板带钢生产工艺规程编制和熟练掌握轧机操作调整。能掌握板带钢轧制中原料准备→加热→轧制→冷却、精整及产品检验与包装等等工序的工艺规程编制和岗位群中各岗位技能操作。能掌握轧机及各主要设备的日常维护与保养、轧制生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能掌握板带钢轧制生产过程中不同产品或钢种的加热、酸洗、热处理工艺制度及岗位技能操作。能熟练掌握板带钢轧制生产中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常识。会识读板带钢生产车间工艺布局图和主要设备工作图。方法能力:具有查找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力。具有对生产工艺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通过多种途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开拓创新的能力。社会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环保和节能意识。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及要求技能内容及要求41板带钢原料准备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能熟练描述各类坯料工艺流程和原料管理基本知识。能正确描述原料准备中各工艺制度。如:原料的酸洗及热处理制度、加热温度制度、加热速度制度。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会各类坯料吊装、存放。填写原料登记卡片内容、原料标记、取样等技能操作。会检验原料表面各种缺陷并会正确选择清理方法并进行表面清理缺陷操作。会指挥原料装出炉操作,能熟练编制加热各项工艺制度、会灵活调整加热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参数和设备操作。2板带钢轧制掌握热轧板带钢生产中各类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知识。掌握轧制中除鳞、粗轧和精轧工序中生产工艺知识。掌握轧制中各类参数检测与控制方法。掌握主要设备性能参数与设备操作知识。能熟练掌握常见产品生产工艺流及各工序作用和操作技能要领。能读懂和编制一般产品的轧制制度报告并能熟练地在设备上进行实施操作。能掌握检测设备或仪器仪表的操作使用。3冷轧板带钢轧制掌握冷轧板带钢生产中各类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知识。掌握粗轧和精轧工序中生产工艺知识。掌握轧制中间酸洗—热处理知识。掌握轧制中各类参数检测与控制方法。掌握主要设备性能参数与设备操作知识。能熟练掌握常见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及各工序作用和操作技能要领。能读懂和编制一般产品的轧制制度报告并能熟练地在设备上进行实施操作。(包括中间酸洗—热处理)能掌握检测设备或仪器仪表的操作使用。4板带钢酸洗—热处理技术掌握板带钢桩基础的适用原则。3-2、掌握桩基础设计原则及方法3-3、熟悉桩基础施工工艺3-4、了解桩的检测技术3-5、掌握桩的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3-6、了解常见的桩质量问题活动一:识读桩基础施工图,判断桩基础的类型。活动二:根据堪察报告及设计要求,设计一桩基础。活动三:桩基础施工方案编制及施工现场参观。4、实施建议54.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生产产品或工作项目,按完成生产产品或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板带钢生产工艺流程中原料准备、加热、轧制、冷却精整和酸洗—热处理等工序,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3、教材应图文并茂,在“学、做、练”中加大“做、练”的比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板带钢生产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4.2教学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产品和案例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典型的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重合同守信用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板带钢生产技术的工艺流程,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及仿真实训车间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各类板带钢的产品的共同性与不同性、板带钢生产工艺流程中各工序点上的质量检测与性能控制的要点。5、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6、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4.3教学评价建议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4.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1、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6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院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3、积极开发和利用仿真实训车间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5、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4.5其它说明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