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毒蕈中毒•一毒蘑菇的识别•二、中毒的类型•三中毒的救治大鹿花菌•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8.9-15cm。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菌柄长5-10cm,粗1-2.5cm,圆柱形,较盖色浅,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吉林、西藏等地区。•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菌盖直径4-15cm。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直生,密,不等长,褶缘锯齿状。菌肉白色带黄,中部厚。菌柄细长或者粗壮,长6-11cm,粗0.7-3cm,上部黄色下部稍暗具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小鳞片,内部松软后变空心,基部稍膨大。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分布于我国台湾、甘肃、陕西、广西、四川、吉林、西藏、新疆等地区。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但也有人无中毒反应。白毒鹅膏菌•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直径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离生,梢密,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9-12cm,粗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福建、安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山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毒鹅膏菌•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边缘无条纹,菌盖初期近卵园形至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细长,圆柱形,长5-18cm,粗0.6-2cm,表面光滑或稍有纤毛状鳞片及花纹,基部膨大成球形,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白色。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此菌极毒,据记载幼小菌体毒性更大。该菌含有毒肽(phallotoxing)和毒伞肽(anatoxins)两大类毒素。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发病初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此后1、2天症状减轻,似乎病愈,患者也可以活动,但实际上毒素进一步损害肝、肾、心脏、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接着病情很快恶化,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谵语、面肌抽搐、小腿肌肉痉挛。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肝、肾细胞损害,黄胆,急性肝炎,肝肿大及肝萎缩,最后昏迷。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云南民间还利用毒伞的浸煮液杀红蜘蛛。该菌的子实体提取液对大白鼠吉田肉瘤有抑制作用和具有免疫活性。该菌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与松、支杉、栎、山毛榉、栗等树木形成菌根。条纹毒鹅膏菌•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直径5.5-12cm,扁半球形或后期中部稍下凹,表面灰褐色。边缘近灰白色,光滑,有细条纹。菌肉白色,较薄。菌褶离生,不等长,白色,稍密。菌柄圆柱形,长7-9cm,粗0.7-1cm,白色,近平滑,内部松软。菌环膜质,生柄之上部,白色,上表面具细条纹。菌托白色,苞状较大,厚,高可达5-6cm。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宽椭圆形或椭圆形,无色,糊性反应,6.5-10μm×5-7μm。经济价值:有毒,毒性很强。死亡率高,属树木的外生菌根菌。毒蝇鹅膏菌•又称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子实体较大。菌盖宽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褶纯白色,密,离生,不等长。菌肉白色,靠近盖表皮处红色。菌柄较长,直立,纯白,长12-25cm,粗1-2.5cm,表面常有细小鳞片,基部膨大呈球形,并有数圈白色絮状颗粒组成的菌托。菌柄上部具有白色腊质菌环。•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长。•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四川、西藏、云南等地。•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此菌还产生甜菜碱,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该菌可药用,小剂量使用时有安眠作用。子实体的乙醇提物,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所含毒蝇碱等毒素对苍蝇等昆虫杀力很强,可用于森林业生物防治。•据记载,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及雅库将人曾用作传统的节日食用菌。一般成人食一朵后便会产生如痴似醉的感觉,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享受。印度用它作为魔术师的药剂。在一些国家民间被作为一种安眠药物。我国东北地区将此毒菌破碎后拌入饭中用来毒死苍蝇,甚至毒死老鼠及其它有害动物。另外毒蝇伞表面的鳞片脱落后,往往与可食用的橙盖伞相似,采食时需注意区别。在德国民间将此菌浸入酒中,用以治风湿痛。该菌含丙酸,可用于制造丙酸盐用作防腐剂、香料脂、人造果子香等。此菌属外生菌根菌。与去杉、冷杉、落叶松、松、黄杉、桦、山毛榉、栎、杨等树木形成菌根。细环柄菇•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3-7cm,初期半球形、后呈扁平且中部凸起,污白色,中央有褐色鳞片,向边缘有短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菌柄柱形,向下渐长,长4-8em,粗0.3-0.6cm,白色,菌环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质脆。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苏、云南、广东、香港、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可食用,但有人认为有毒,不宜随意采食。大青褶伞•又称摩根小伞。•子实体大,白色。菌盖直径5-25(30)cm,半球形,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幼时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逐渐裂为鳞片,顶部鳞片大而厚,呈褐紫色,边缘渐少或脱落,菌盖部菌肉白色或带浅粉红色,松软。菌褶离生,宽,不等长,初期污白色,后期呈浅绿至青褐色,褶缘有粉粒。菌柄圆柱形,长10-28cm,粗1-2.5cm,纤维质,表面光滑,污白色至浅灰褐色,菌环以上光滑,环以下有白色纤毛,基部稍膨大,内部空心,菌柄菌肉伤处变褐色,干时有香气。菌环膜质,生柄之上部。.•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分布于我国香港、台湾、海南等地。•此菌普遍被认为有毒,不宜食用。其外形特征与高大环柄菇相似,明显区别是后者菌褶白色,可食用。细褐鳞蘑菇•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初期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平或稍凸,表面污白色,具有带褐色、黑褐色纤毛状小鳞片,中部鳞片灰褐色,边缘有少量菌幕残物。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灰白至粉红色,最后变黑褐色,较密,不等长,离生。菌柄圆柱形,长6-12cm,粗0.81cm,污白色,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基部膨大,伤处变黄色,内部松软。菌环薄膜质,双层,生柄的上部,白色,上面有褶纹,下面有白色短纤毛。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分布于河北、香港等。该菌有毒,有很强的石碳酸气味,食用后引起呕吐或腹泻等中毒症状。此菌外形特征接近于双环林地蘑菇,但此种幼时菌盖顶部不呈四方形,菌盖鳞片细小。毛头鬼伞•又称鸡腿蘑(河北、山西)、毛鬼伞。子实体较大。菌盖呈圆柱形,当开伞后很快边缘菌褶溶化成墨汁状液体。菌盖直径3-5cm,高9-11cm,表面褐色至浅褐色,随着菌盖长大而断裂成较大型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白色,圆柱形,较细长,且向下渐粗,长7-25cm,粗1-2cm,光滑。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缘、道旁、公园内生长,雨季可甚至在毛屋顶上生长。此菌有时生长在栽培草菇的堆积物上,与草菇争养分,甚至抑制其菌丝的生长。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该蘑菇一般可食用。但含有石碳酸等胃肠道刺激物,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种生物碱以及甾醇脂等。食后可能引起中毒,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毛头鬼伞可人工栽培,不过因为成熟快,容易出现菌褶液化,必须掌握采摘时间。还可以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半卵形斑褶菇•子实体一般中等。菌盖直径一般4cm,有时可达8cm,近圆锥形、钟形至半球形,顶部有的略带土黄色,光滑而粘,有时龟裂。菌肉污白色。菌褶初期灰白,后期呈现灰黑相间的花斑,直生,稍密,长短不一。菌柄圆柱形,长10-25cm,粗0.4-1.2cm,白色至污白色,顶部有纵条纹,菌环以下渐增粗,内部松软变空心。菌环膜质生柄之中、上部。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马粪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台湾、甘肃、陕西、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多见于高山牧场。此种在青藏高原的松潘地区草地多见,而在内蒙草原却未发现。此菌有毒,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毒粉褶菌•又称土生红褶菌。子实体较大。菌盖一般污白色,直径可达20cm,初期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边缘波状,常开裂,表面有丝光,污白色至黄白色,有时带黄褐色。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污白,老后粉或粉肉色,直生至近弯生,稍稀,边缘近波状,长短不一。菌柄白色至污白色,往往较粗壮,长9-11cm,粗1.5-3.8cm,上部有白粉末,表面具纵条纹,基部有时膨大。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丛生长,有时单个生长。分布于我国吉林、江苏、安徽、台湾、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地区。有毒,不可食。误食中毒后,潜伏期短的约半小时,有时长达6小时,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中毒症状往往近似含有毒伞肽的毒伞。抗癌试验表明,此菌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属树林外生菌根菌,可与栎、山毛榉、鹅卫枥等树木形成菌根菌。介味滑锈伞•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粘,初期扁平球形,后期中部稍突起,深蛋壳色至深肉桂色,直径一般5-12cm,边缘平滑。菌肉白色。菌褶浅锈色,稍密。菌柄柱形,长约10cm,粗1-2cm,污白色或带锈黄色。夏秋季常生在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吉林、云南、陕西、山西等地。有强烈的芥菜气味,口尝有辣味。有毒,不宜食用。粪锈伞•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近钟形,半膜质,表面粘,光滑,中部淡黄色或柠檬黄色,有皱纹,向边缘渐变为米黄色,直径2-4.5cm,边缘有细长条棱,可接近顶部。菌肉很薄。菌褶近弯生,密或稍稀,窄,深肉桂色,褶沿色淡。菌柄细长,柱形,长5-10cm,粗0.2-0.3cm,质脆,有透明感,光滑或上部有白色细粉粒,污黄白色,空心,基部稍许膨大。春至秋季在牲畜粪上或肥沃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四川、云南、江苏、湖南、青海、甘肃、陕西、西藏、福建、广东、新疆等地。怀疑有毒,不可食。美丽粘草菇•子实体中等大,白色,菌盖直径6-10cm,初期近圆形,后期近平展。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变粉红色。菌柄细长,长6-15cm,粗0.6-1.3cm,圆柱形。菌托苞状而大。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湖北、湖南、四川、吉林、新疆、香港等地。有毒,不可食用。毛头乳菇•又称疝疼乳菇。子实体中等。菌盖深蛋壳色至暗土黄色,具同心环纹,边缘白色长绒毛,乳汁白色,不变色,味苦。菌盖直径4-11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这缘内卷。菌肉白色。菌褶直生至延生,较密,白色,后期浅粉红色。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此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但在苏联地区生长的可食用。子实体含橡胶物质。属外生菌根菌,与区、榛、桦、鹅耳枥等树木形成菌根。臭黄菇•又称鸡屎菌(广西)、油辣菇(四川)、黄辣子、牛犊菌(广西)、牛马菇(福建)。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粘至粘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