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下数学 第三单元 乘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乘法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练一练”、第30页练习五第1-4题。主备:吴小备课组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激活经验,引入新课。1.计算。128x628x16板演、评讲提问:上面两题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用十位上的1去乘28,为什么乘的积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2.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学生独立练习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引导学生读题得出:(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1)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交流想法以及算式:2(2)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128×167681282048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3.总结算法。(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小组交流算法小组讨论互相交流3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拓展练习,深化理解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2、4题。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独立完成计算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第2、3小题)独立找错改错。默读题目认真分析独立完成交流数量关系以及计算情况课堂总结谁能告诉大家,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总结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作业布置练习五第3题提示第2题的竖式的书写格式独立完成作业教学反思:4课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例2、例3,“练一练”,第30—31页练习五第5-11题。主备:吴小备课组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谈话引入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出示题目)(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2.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交流共享(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1.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5(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4)认识总价。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1)出示下表:单价数量总价钢笔()元/支()支()元练习本()元/本()本()元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总价=单价×数量(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师生交流后板书: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4.师生共同小结。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学生汇报6×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3)认识时间和路程。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1)出示下表: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路程=速度×时间(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师生交流后板书:单价数量总价列车()千米/时()时()千米自行车()米/分()分()米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学生先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7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4.小结。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题。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练习五第6题和第8题、第10题。教学反思:8课题:乘法笔算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练习五第12—19题,思考题。主备:吴小备课组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揭示课题。谈话:今天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笔算练习。1.做练习五第12题。(1)做第12题前两题。指名板演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做第12题后两题。交流:第1小题列竖式要注意什么?第2小题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归纳方法。提问:你觉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要注意什么?学生笔算思考学生笔算把体会和其他同学交流。解决问题(一)基本题练习。1.做练习五第13题。阅读表内条件,了解各求哪些数量。独立完成表1、表29交流:表1是怎样填空的?各应用了哪个数量关系?为什么应用的数量关系不一样?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有哪些?表2呢?2.选择条件提问题。(1)出示条件:商店卖出5件上衣,每件98元,一共卖得490元。引导:你能每次选择两个条件提出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吗?交流:你每次选择条件提问题时,用了哪个数量关系?(2)出示条件:小明家到学校540米,小明从家上学平均每分钟走60米,用了9分钟。(二)发展题练习。1.做练习五第15题。提问:这组练习题里你能找出哪几个数量?这3个数量有什么关系?板书数量关系式。追问:工作效率是什么意思?工作总量呢?引导:联系上面的解答,你能发现新的数量关系吗?交流。2.出示条件:的计算,填表。同桌互相讨论学生练习交流。学生独立解答板演。讨论想法,写出发现。10服装厂每天加工100套衣服,5天一共加工了500套。提问:这里3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数量?你能用这3个数说出不同算式,并说出各可以代表哪个数量关系吗?3.做练习五第16题。交流。这两个问题的算式不同在哪里?为什么用的条件不一样?4.做练习五第19题。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5.完成思考题。引导:可以从哪里想起?交流推理过程。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思考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各要怎样解决。独立解答。说说已知什么列式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总结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完成练习五第14、17、18题。独立完成教学反思:11课题: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教科书P33例4、练一练,第35页练习六第1-4题.主备:吴小备课组教学目标:1.探索、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变化规律;能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地进行计算。2.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口算练习1.口算。40×86×7024×10提问:上面的题怎样口算,各按哪道算式口算比较方便?2.有什么规律呢?板书课题。互相口算40×8探索规律。1.出示教材第33页例题4的表格。(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1)独立观察。请同学们自己观察表格中的乘数和积的变化情况,想一想: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全班,了解各小组的交流情独立完成计算独立观察。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进行4×812况。(3)全班汇报交流。指名汇报交流。汇报预测:①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②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③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④第二个乘数不变,第一个乘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4)概括规律。提问:谁能将刚才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说一说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积的变化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3.验证规律。引导: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再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看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交流验证的情况。4.解决课堂导入时的问题。提问:小明在计算“42×5”时,将乘数5写成了50,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交流。学生交流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验证规律。13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指名汇报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纠正。引导学生发现:小明在计算时,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所以他算出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应用巩固。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