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纪录片流派及创作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纪录片流派及创作方法演变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第二节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第三节英国的“纪录电影运动”第四节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第一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早期电影1895-12-28法国卢米埃尔兄弟1896高尔基谈卢米埃尔的电影“那是一个无声、无色的世界,在那里,每一样东西--土地、树木、人和空气--都沉浸在一片单调的灰色之中。灰色的太阳穿过灰色的天空,灰色的脸上长着灰色的眼睛,树上的叶子都是烟灰的颜色。那不是生活,只是生活的影子;那不是运动,只是运动的无声的幽灵。1910托尔斯泰“电影应该纪录各种不同状态的俄国现实,必须用电影来反映俄国真实的生活,而不是寻求最虚构的题材。”弗拉哈迪与《NanookOfTheNorth》1922年《北方的纳努克》世界第一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RobertJ.Flaherty“纪录电影之父”1)生平1884-19512)创作经历《北方的纳努克》1920-1922《摩阿拿》1923-1926土地《工业化英国》1932-1933《亚兰岛人》1932-1934《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1946-19483)拍摄模式搬演把戏剧性引入纪录片听从灵感再现往昔长镜头交友拍摄关注一个对象遁世浪漫主义他的代表作大都表现偏远地域人类的生活状态,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搏斗。“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它伟大的地方……电影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去发现和捕捉隐含着这种伟大的东西,哪怕只是瞬间的现象。”第二节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20世纪20-30年代吉加·维尔托夫DzigaVertov(1896-1954)1、简介未来派诗人、作曲家1916-1917声音实验室1918-1919《电影周刊》编辑-莫斯科电影委员会《革命周年纪念》1919年《内战史》1921年2、三人组和电影眼睛派1922以“三人委员会”的名义发表宣言:“电影的躯体已经被习惯的剧毒麻醉了。我们需要机会在这垂死的机体上做一次实验,以寻找解毒的良方。”吉加•维尔托夫米哈伊•考夫曼斯维洛娃反对剧情片等1922.5三人小组创办《电影真理报》“电影眼睛”电影眼睛人小组1923.7《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我是电影眼睛,我是机械眼睛。我是一部机器,向你显示只有我才能看见的世界。按月发行的新闻电影,至1925电影眼睛=电影视觉(我通过摄影机看)+电影写作(我用摄影机在电影胶片上书写)+电影组织(我剪辑)“从现在起,我将把自己从人类的静止状态中解放出来,我将处于永恒的运动中,我接近,然后又离开物体,我在物体下爬行,又攀登物体之上。我和奔马的马头一起疾驰,全速冲入人群,我越过奔跑的士兵,我仰面跌下,又和飞机一起上升,我随着飞翔的物体一起奔驰和飞翔。现在,我,这架摄影机,扑进了它们的合力的流向,在运动的混沌中左右逢源,记录运动,从最复杂的组合所构成的运动开始。……我的这条路,引向一种对世界的新鲜的感受,我以新方法来阐释一个你所不认识的世界。”3、主要艺术主张强调摄影机的特殊功能,认为机械“电影眼睛”无所不能,远胜于人眼;主张抢拍和隐蔽拍摄,反对人为干预和表演;强调蒙太奇的作用;--过分迷恋形式强调电影的任务是反映社会现实;“解放摄影机”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拍摄时的绝对客观VS推崇后期剪辑,通过剪辑创造新的意义4、代表作《电影眼睛》1923《带摄影机的人》1929《关于列宁的三支歌曲》1934《热情:顿巴斯交响曲》1931第三节格里尔逊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1、格里尔逊John·Grierson纪录片定义者“格里尔逊模式”1930-1937艺术主张1)纪录片应面向现实,关注社会问题2)电影即“讲坛”——认识和宣教功能3)艺术加工——兼顾纪录片的真实美和形式美;构图、剪辑、解说词、音画配合……**《纪录片十四条戒律》《漂网渔船》(1929)《锡兰之歌》(1934)《住房问题》(1935)《夜邮》(1936)《烟雾威胁》(1937)2、英国纪录电影运动格里尔逊在职期间,他领导下的纪录片创作者形成著名的“格里尔逊学派”;“格里尔逊学派”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创作活动;第四节真实电影众多写实学派(20世纪60年代前后):真实电影(真理电影)直接电影影像人类学基本主张:对生活中的真实事件进行跟踪和客观纪录,千方百计追求真实自然效果。1、真实电影(真理电影)法国让·鲁什伟大的人类学学者eg.《割礼》1949《求雨先生》1951《我是一个黑人》1957《人类的金字塔》1959《夏日纪事》1960艺术主张不是纪录原本状态的现实,而是受到行为刺激后的现实。揭示我们所有人的虚构部分,尽管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但对我而言这正是一个人最真实的状态。纪录的正是这个新的、在没有拍摄成的情况下不存在的现实,这种拍摄行为揭示了一种新的真实,也就是真理电影。2、直接电影20世纪60年代美国罗伯特·德鲁and理查德·利科克德鲁小组《党内初选》原则1)拍摄过程中“观察者”、不干涉不影响拒绝采访、重演、灯光、解说同步录音、现实说话2)剪辑过程中避免“暴露剪辑”、“身临其境”避免解说和音乐《老头》《幼儿园》《幸福在哪里》《跑吧,中国》形象化文献20世纪30--60年代莱妮·里芬斯塔尔代表作:《意志的胜利》1935《奥林匹亚》1938尤里斯·伊文思飞翔的荷兰人审美取向和艺术观的转变:先锋派——纪实派代表作:《桥》《雨》《须德海》《博里纳奇矿区》《西班牙土地》《四万万人民》《印度尼西亚在呼唤》《愚公移山》……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