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季氏将伐颛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授课班级:高一(4)班(系借班上课)授课时间:2001年11月14日教学目的:1.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2.理解体会孔子的思辩艺术。3.巩固积累实词,理解句式、难句,理解成语。教学重点:实词的巩固与积累,孔子的政治主张。教学难点:孔子的思辩艺术,句式的理解。教学设想:1.因为本文语句艰深,故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梳通文句难解处,教者作点拔甚至延展,师生互动,以师为主骨。内容方面引导学生讨论,教者作点拔引申,以学生为主,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已近未知数,故教者吃透教材,暗设多种方法,为应变准备条件。2.练习设计:巩固实词、难句的理解,巩固对孔子思辩艺术的理解。3.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小黑板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感谢学校为我提供的与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我想我们一定能愉快地度过这短暂的时光,希望我们能互相配合。课下我已经了解到我们语文已经学习到我们的语文已学习到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请问,这是什么散文?[明确:历史散文]今天,我们暂且跨出历史散文的门槛,共同迈入先秦散文的另一殿堂——诸子散文。[请学生将书翻到第69页]在诸子散文中最有影响的是《论语》。初中我们已学过了《〈论语〉六则》,那里主要反映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通过《季氏将伐颛臾》这课,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义)2.背景简介孔子时代的鲁国动荡不安,作为臣子的季氏把持了大权,而颛臾是鲁境内的一个小国,且把赋税等交给鲁王室,季氏想占有它,据为己有。身为孔子弟子的冉有、季路是在季氏门下从事,参与了季氏出征前的准备。本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拉开了序幕。3.诵读课文[学生将课下注释读音标在课文上,注意长句、难句的停顿,准备诵读,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评说示范。颛zhuān臾yú兕sì柙xiá椟dú费fèi4.词句理解、疏通[出示小黑板][教者选择点拔、延伸]①是见(常用义与现在差不多,但对象不用,用现代汉语替换也不一样,拜见、召见、接见、会见、进见等)过②主相国家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④无乃……与?→恐怕……吧?(与“得无……乎”对比)尔是过→借助“是”字倒装(宾语前置)⑤既来之,则安之:“来”“安”是使动用法,今义不是,古今异义。[学生自译,教巡视答疑]5.内容分析启思:本文共三段,每段皆写孔子针对错误的言行作的批评,请问这三个错误言行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见板书设计二)启思:孔子反对颛臾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受先王之封不可伐;已是附庸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不当伐。说明要遵循“周礼”,不可违礼而动。(见板书设计之二)启思:孔子说明冉有、季路应负责任时,运用了什么方法?明确:引用、类比、比喻。(见板书设计之二)另,课下称“小相”是比喻,不明确,实为类比。启思:当孔子知道冉有实际上赞成季氏时,当头棒喝:“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便道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政治理想,以说明冉有的错误,这个政治理想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达到?明确:均——财物平均分配和——上下能和睦相处安——上下相无事(学生齐读课下注释对“均”“和”“安”的解释)伐颛臾与此背道而驰,孔子反对了。6、小结孔子以主张“仁”“礼”而著称,“仁”“礼”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似不太被注重了。但据说1999年在德国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大会上,与会者有一个共识:要想人类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现在,党中央提出“以德治国”这与孔子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当然,孔子这些先哲们的思想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吸取其有益的成分,一定能有利于我们自己、我们党、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健康发展。本文是一个小小的窗口,透过它,我们可以窥视孔子的思想于一二,我们也初步感受到了其敦厚的风范各简括的语言风格。但窥一斑难知全豹,辨一叶难识金秋。希望学生们课下阅读《论语》这本书。须知,《论语通译》是中学的必读书目。7、作业布置⑴课后练习二⑵归纳虚词“而”“于”的用法⑶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文章,赏析孔子的思辨艺术。板书设计之一板书设计之二寡人之于国也教学实录设计意图:让古老的经典和现实挂钩,古为今用。师:出示文言片段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回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我们看到忧心国运的梁惠王才一见到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老孟啊,你大老远地来我们魏国,有什么有利于我国的高招儿没有?师;谁见梁惠王。生:孟子生:从这次会见可以看出惠王的品位?是——生:比较急。有点急功近利,恨不得马上把国家建设好。直接进入小康社会(笑)生:梁惠王对利益很看重,师:看重利益也不见得是坏事,司马迁不是说过,天下熙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生:他不太讲究礼貌。神气的很,你看,称孟子为老头,似乎还是糟老头师;老孟好歹在江湖上是有点名气的,你这样称呼我,我还不生气,我周游列国,向各个诸侯兜售自己的政治理想,屡屡碰壁,对国君提的意见哪怕再尖刻也不会给自己招来任何人身安全方面的风险,至多人家国君“顾左右而言他”。所以孟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推销员。他的座右铭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师:如今梁惠王向孟子大吐苦水,今天这位国君碰到了一个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什么问题?(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生;是说别国的人民不减少,而自己的百姓没有增长。师;百姓多少和国家有联系?生;百姓多了国家的战斗力就强,人多力量大,生;人口多了,就可以称王称霸了,就可以实现他的梦想。我有一个梦想——师;现在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政策,在古代是鼓励人口出生的当时越王勾贱为了振兴越国鼓励生育实行性开放政策...呵呵人口确实很多,也是打败夫差的一个理由.。师;我觉得梁惠王的疑惑也是有理由的,因为——生:大王认为自己很努力。简直是治国仁君。师:何以见得?生;他自己说,我治理国家,尽心了,努力了,付出了,师;而结果是——生;竹篮打水一场空。师:他说尽心了是怎样的语气。生:自夸炫耀。、焉耳矣,是尽心拉啦啦(笑)师;说到治国政策是很简单的,一言以蔽之——生;就是移师:怎样移法,你认为这有效果吗?说魏国境内发生凶杀案,就开始移民——生(笑):不是凶杀案,这里的凶是荒年。师:哦,你是对的,我是错了。(笑)生:把河北的老百姓移到河东,把河东的老百姓移到河内生:发生在河东也是如此,师;移是他的法宝,忙得不可开交,而结果确实一团雾水。到底他移动的是哪些人?生:是全国人民,师:是全体老百姓吗?这里就有奥妙了了。(生思考)生:可能不包括老弱病残的,不能走动的。生:文中说把粮食移过去,说明河内还有人,生:移的是一些青壮年,是国家的兵源。师:对,一针见血啊,(笑)宋代的朱子解释“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给其老稚不能移者”。着眼点在留下的老幼,注意的是老幼的不能行走。若真是为了救灾,根本不必要移民,而且,移民涉及到家庭伦理等社会稳定的诸多因素。你看三峡移民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梁惠王的一切决策都要以战争为指归。为什么这样看重青壮年呢?生:各国的人口却是可以在国际社会自由流动的,好比出国不用办护照,入境不用申请签。师:就连暂住证都不用办。(笑)在这个时代里,人民的自由迁徙被看作是理所当然的,而国君要想增强自己的国力,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用比邻国更好的政策和生活来吸引邻国的人口迁徙到自己的国家里来,成为自己国家的国民——在地广人稀的当时,人口可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啊。梁惠王现在就在操心着这点,他觉得自己很冤:为什么我为人民做了这么多,可还是没能把邻国的百姓吸引过来呢?师:好比有一个同学每天埋头读书,但读啊读,读啊读,一碰到问题,大脑也不思考,就跑办公室,跑啊跑,察邻桌之人,无如本人之用心者,同桌之分不见少,本人之分不加多,WHY?(笑)师:孟子怎样说明这个抽象问题?生:打比方,孟子是打比方的高手,生:用战争打比方,因为大王的爱好是战争,(翻译句子)/共4条师:当时,如不打仗,就难以生存,也就不叫战国了(笑)师;注意其中的词语鼓,走,而字用法。师:我们一个俗语——生:以五十步笑百步。师:你能猜想孟子讲这个故事时的语气和神态。生:是很平缓,慢条斯理的,是不露声色的生:其实跟钓鱼一样,不要太心急,要慢慢来。师:王就是一条鱼,面对投下的鲜美的诱饵,你能说出他的神态——生:马上上钩,脱口而出,不可。生:直不百步耳,是很自然的回答,根本没有看到这是一个圈套。师:此刻你再想象了孟子的神态——。生:面露喜色,踌躇满志。很自然马上接口,王如知此,师:有点类似于赵本山和范伟的小品,老赵用忽悠大法,马上接口说恭喜你生:答对了。(笑)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师:俗话说,老鸹站在炭身上,尽看见人家黑了。说的就是你。此刻此刻,作为梁惠王的心理活动是生:梁惠王是失望透顶,我希望得到霸道,而你却给我王道,师:人在失望的时候,很想得到别人的指点,是自己感觉到还有希望。孟子提出了“五十步笑百步”这个观念性的比喻之后,开始进入细节了,孟子的政治主张是——生:王道师:王道是什么?什么是王道?(笑)老孟在阐述自己的王道治国哩念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心态?比如昨天中午二班和别的班级乒乓球赛,我们二班赢的痛快,直落三局,干净利索,我看到我们二的同学载歌载舞,发出了胜利的欢呼(生兴奋)生:哦耶师:还要伸出两个食指做胜利状。师:当我们失败的时候,在今天决赛时4班被横扫,大家的语气是生:唉,师:这是伤心的心情。当然表达出我们班级中集体意识和荣誉感。语气助词的功能是巨大的,比如初中时候学过的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连用20多个“也”,表示轻快感情(有生在背诵《醉翁亭记》)师:在这段文字中我们读一读,然后找出一些关键的语气词,注意语气。(生朗读)找到哪些语气助词生:有也。矣。焉。师:我们在电视中看到古人朗读是摇头晃脑,自我陶醉,我们模仿模仿(生模仿)师:很有古风啊,这段文字是围绕一个词而展开?生:是王道之始也,师:王道是个好东西,是孟夫子追求的目标和行动的指南,你具体说说王道是什么——生:好象比较简单,很容易。生:农业搞好,渔业搞好,师:什么叫数罟,生:细密的渔网,师:现在怎样捕鱼?生:用电捕鱼,属于乱捕。生:有些地方直接用毒药,害鱼。生:还有地方用炸药炸鱼,手段更加恶劣。连鱼子与孙都赶尽杀绝,,师:如今孟子生活在如今,不知他老人家做何感慨。孟子是早期的环保主义者啊。生:还要保护森林,不要乱砍乱伐。现在有许多荒山,就是任老百姓自由砍伐,不知保养。师:所以斧头要按照时节进山林,在保养期间千万别残害幼小的心灵(笑)师:王道的养成有一项指标——生:养生丧死无撼。师:养生是——生:供养活着的人。师:这里的生就是活人,现在养生就是保养身体,比如打打拳,跳跳舞之类的,所以这里的“也“是有感叹感叹语气,多些畅快,王道是小菜一叠,距离小,易达到,像孟子所提倡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好比大家考大学一样,上课听听,作业做做。下课玩玩,有信心,学习的门永远向你敞开。如此而已。(笑)我们来说说第二个语气词矣,是围绕哪句话而展开?生:然而不王也,未之有也。是王道的成功。师:其中的句式是——生:宾语前置。师:怎样到达王道的成功。生:种种树,养养猪,师:为何提到桑树?生:桑树是养蚕,养了蚕可以织布,有了布所以说老年人可以穿丝织品,老人的生活就幸福了。师:在古代丝绸是贵族的专用品,老年人穿丝绸,这说明社会的福利保障有提高了。生:养养猪,老人可以吃肉。现在吃肉很简单,我每天都吃肉(笑)师:但古代吃肉是当官的事,肉食者鄙,左丘明《左传o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现在看到猪肉涨价的报道,穷人不怎么在乎这个问题,买的起就吃肉,买不起就吃素,饿是饿不死人的师:王道之成不仅仅是物质的——,生:还要讲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笑)生:注意学校教育,仓廪足而知礼节,生:班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一师:班白者——生:就是老年人,师:什么意思?生:老人年人不用干活,有养老金。生:老年人可以安度晚年,夕阳红之类的。师:你的意思有敬老院,晒晒太阳,呵呵,跳跳老年迪斯科和街舞的。(笑)这里的矣就传达出神往而满足的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