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李商隐诗三首_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1广东教育出版社全国优秀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9.李商隐诗三首无题二首(其一)贾生柳知人论世话义山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狐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娶王女为妻。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斥打击。其间也曾在朝任官,但终不得意。此后还郑州故里,病卒。李商隐工骈文和近体诗,尤擅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其诗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和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咏史诗、咏物诗和言情诗成就极高。艺术上,其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属对精切,色彩绮丽,韵律和谐,深于用典,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这首诗大约写于开成四年(839),当时诗人任秘书省校书郎。诗人与自己所爱的一位贵家女子,在一个美好的春夜相见,第二天自己就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郎生活。一切美好,都成为难以追寻的记忆,于是作者就写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诗歌背景:诗歌赏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相会、暗示性气氛情人间心意相通宴会热闹(相聚欢愉,独自凄苦)昨日相会,今日分离→思念惆怅、身世飘蓬注释:画楼:雕饰华美的楼。桂堂:用桂花香熏过的厅堂。彩凤:彩色的凤凰。《山海经》:“丹穴山,鸟状如鹤,五彩而文,名曰凤。”灵犀:犀牛在古代被视为灵物,特别是它的角的顶端和底部之间有白色的线(角质层)相通。送钩:古代人们在宴会上玩的一种游戏。分曹:分组。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用器皿覆盖着东西让人猜。听鼓应官:听到报晓的鼓声后到衙门报到。兰台:唐朝对秘书省的称呼。转蓬:被风吹得不断在空中飞转的蓬草。此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此诗构思巧妙,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常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并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展现。全诗看起来以赋体写诗,但断续无端,变幻迷离,富有浪漫气息。诗中时空的转换当中,有虚有实,富有想象张力,只要解释得合乎情理,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可作多样阐释。李商隐的诗含蓄朦胧,俊秀凄绝,意境深广,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诗歌史上一个新的高峰。这首无题诗从追忆昨夜的宴会写起,将曾经经历的幸福时光和生活情景再现,结尾却将欢情化为乌有,写出了诗人多情而又无奈的相思,将婉转轻快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美不胜收。《无题二首(其一)》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参考答案:比喻。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思考探究:贾生李商隐贾谊贬长沙时所作。《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祐),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发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诗歌背景:诗歌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召见。一“求”一“访”表现文帝求贤恳切,欲抑先扬。才华高超。叹息和微讽,承转关键。“虚”字使文帝求贤举动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跌宕。警策,直接对“可怜”一词的回应。这首诗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实,托古讽今,以贾谊自怜,抒发自己的感慨。参考答案:诗歌开始两句从正面下笔,写贾谊的才能无与伦比,汉文帝好像极为爱惜贤才,特地将贾谊从放逐地长沙召回宣室访问。“求”、“访”似乎表明汉文帝求贤若渴,同时衬托出贾谊的才能超凡。这两句是“扬”,为下文的“抑”张本。“可怜夜半虚前席”一句承上启下,似乎更表现出汉文帝爱惜贤才,从侧面烘托了“贾生才调更无伦”,最后笔锋一转,引出下句“不问苍生问鬼神”,由上文的“扬”转而为“抑”,显示出文帝的昏庸与贾谊的不遇。思考探究:《贾生》是如何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的?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柳李商隐这首诗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活。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诗中经历昔荣今枯悬殊变化的秋柳,也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诗歌背景:诗歌赏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春日之柳,繁华得意秋日之柳,零落憔悴衬托这是咏柳寄慨之作,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这首咏物诗用暗示手法融会了诗人深沉的感慨。此诗全篇无一“柳”字,却又是句句写柳;句句写景,可又是句句含情;句句咏物,可又是句句写人,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也有人认为诗中表达的是对先荣后悴的人事的感喟,或对官场上只知上进而不知后退者的讥刺。诗中虚词运用精妙。“如何”、“肯”连用,加强了反诘语气,使诗人的感叹更为悲怆而深沉。“已”、“又”,层层推进,正是“数虚字转折唱叹,弦外有音”。《柳》中“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参考答案:这两句诗追想了春日之柳的情景。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最易联想到舞女的飘然舞姿。诗句抓住了“舞”字,形象地表现了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筵结合起来,更加衬托了柳枝的欢乐。“拂舞筵”三字,仿佛使人看到柳枝同舞女一起翩翩起舞的场面,分不清谁是舞女,何为柳枝,意境是何等优美!思考探究: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中却一“逐”字,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气。后一句写乐游原上的舞筵,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原上,仕女如云,舞筵上觥筹交错,歌管迭奏,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起翩翩起舞,真是繁华到了极点。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