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溶洞的形态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自然界中的溶洞[实验探究]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CO2再通入过量的CO2,观察现象。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结论通入适量的CO2通入过量的CO2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消失出现白色沉淀由于溶洞中含有较高浓度的CO2,发生了CaCO3→Ca(HCO3)2→CaCO3的转化加热得到的澄清溶液探空气球和飞艇气球、飞艇为什么会飞起来?古代铁器制造它们用到了同一种物质,是什么?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如何制取它?现代炼铁高炉古代冶铁图化学科学发展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门捷列夫我国古代在化学发展方面的贡献用硅原子组成的两个汉字—中国。此照片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提供,照片中的每一个亮点代表一个硅原子(放大180万倍)。神舟五号返回舱号诺贝尔化学奖(近十年)1993年K.B.穆利斯(美国人)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史密斯(加拿大人)开创“寡聚核苷酸基定点诱变”法1994年G.A.欧拉(美国人)在碳氢化合物即烃类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1995年P.克鲁岑(德国人)、M.莫利纳、F.S.罗兰(美国人)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1996年R.F.柯尔(美国人)、H.W.克罗托因(英国人)、R.E.斯莫利(美国人)发现了碳元素的新形式——富勒氏球(也称布基球)C601997年P.B.博耶(美国人)、J.E.沃克尔(英国人)、J.C.斯科(丹麦人)发现人体细胞内负责储藏转移能量的离子传输酶。2000年黑格(美国人)、麦克迪尔米德(美国人)、白川秀树(日本人)因发现能够导电的塑料有功2001年威廉·诺尔斯(美国人)、野依良治(日本人)、巴里·夏普莱斯(美国人)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成就2002年约翰·芬恩(美国)、田中耕一(日本)、库尔特·维特里希(瑞士)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国)、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国)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并有巨大的探索空间。已成为现代科学中的“中心学科”小结化学1化学2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化学必修模块选修模块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与生活怎样才能学好化学?会听课勤动手善动脑巧做题重反思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自觉学习习惯:“四先四后”先预习后听课先理解后记忆先思考后质疑先复习后作业学习要求:※提高课堂效率,建立笔记本(重难点)※课后作业(书写和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保存资料(作业、考试题),建立改错本,及时复习本节教材要点:(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化学具有创造性、实用性、有着广阔的探索空间,已成为21世纪的“中心科学”。练习1.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A.无水硫酸铜、蔗糖B.硅胶、硫酸亚铁C.食盐、硫酸亚铁D.生石灰、食盐B2.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A.发现新物质B.合成新材料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D.研究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守恒关系D3.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属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A.推广使用燃烧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尾气污染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D4.在食品加工或餐饮业中使用量特别要注意严加控制的物质是()A.氯化钠B.谷氨酸钠(味精)C.碳酸氢钠D.亚硝酸钠D5.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以下解决能源问题的方法不当的是()A.用木材作燃料B.用液氢替代汽油C.开发风能D.开发地热A6.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A.含磷洗衣粉B.酒精C.氟利昂D.含汞电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