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避难场所的疏散通道规划布局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基于城市避难场所的疏散通道规划布局研究作者:郭莉莉隋明琦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01期摘要:本文从防灾避难疏散通道的功能入手,提出了疏散通道的规划方法,并结合大连市的现状实际,重点探讨分析了基于城市避难场所设置的疏散通道布局规划,以期把疏散通道的规划、实施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结合,构建完善的城市应急体系。关键词:避难场所;疏散通道;总体规划我国幅员辽阔广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伴随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和财富进一步向城市集中,近年来城市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威胁日益突出。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城市防灾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市民防灾意识的缺乏,使城市的整体防灾减灾功能一直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加强防御、控制城市灾害、增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已是一项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在此背景下,城市的防灾减灾研究愈发得到重视,随着地震、洪涝、气象和火灾等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不断增加,城市避难场所及其应急通道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应急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线。1大连城市避难设施概况大连城市的避难场所主要为部分街道根据辖区特点进行设置,总体可分为公园广场型避难场所和学校类避难场所,这些场所只有应急避难场的标志牌,没有配套的应急设备,不成系统。同时,这些避难场所缺乏相应的疏散通道,城市内部的应急疏散体系不够完善。当城市发生高等级、高烈度的地震等自然灾害,需要对城市中的大量人口进行异地转移时,陆路、空运和水运在内的交通系统将面临严峻考验。2避难疏散通道的功能城市防灾应急疏散通道在抵御灾害发生后引发的二次灾害和避灾、救灾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在城市减灾工作中充分考虑城市防灾避难疏散通道的规划建设。(1)紧急避难:避震疏散通道距离与避难场所有方便的连接,且有足够安全的开敞空间,以便人员能迅速从建筑物疏散到室外空旷地带,疏散通道将成为人们首选的紧急避难地。(2)联系各级避震疏散空间:连接建筑物与避难疏散空间以及联系城市中各级避难疏散空间。同时将城市中各级避难空间连接形成网络系统,便于人们在各级避难场所中进行避难转移。龙源期刊网(3)对外联系:灾害发生后,要依赖于应急通道保证救灾物资和居民生活必需品的紧急调运、抢险救灾部队和其他援救人员进入灾区或在灾区内实施救灾活动、伤员从受伤地点送往医院或转运外地治疗、政府进行灾情视察指挥、新闻记者灾区采访报道等。(4)隔离次生灾害:具有足够宽度的应急通道及其沿线绿化能够形成空气隔离带,可防止有毒物质扩散和减少疫病蔓延、对火灾蔓延起到有效的遮断功能。3避难疏散通道的规划方法(1)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总体规划确定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对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进行了系统布局。防灾疏散通道作为综合防灾体系的一部分,是受灾人员到达各避难场所、救援物资到达灾区的必经路径,因此疏散通道规划应该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结合城市用地和交通网络统筹考虑。同时,在城市的用地布局上也应考虑到灾害发生时交通的防灾疏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2)与避难场所布局紧密衔接避难场所布局是疏散通道规划的基础,应在已确定的避难空间上对疏散通道进行合理安排,实现避难场所与疏散通道的紧密衔接,为人民群众和财产的快速转移提供保障。因此,应确定灾害应急疏散区域范围,分析避难所的服务范围和交通可达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避难所位置及其周围具体路网条件,建立基于时间最优和道路畅通可靠度的疏散路径选择,为相关决策部门进行城市总体交通规划及制定地震应急疏散预案提供决策支持和依据。(3)充分利用现有交通网络现有公路、海上、空中、地下等立体交通网络,是防灾疏散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现有交通体系的疏散功能,通过对其进行分级、改建或扩建、增加设施、提高安全系数等手段,是建立完善的防灾疏散通道体系的根本途径。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资源,不仅可以减少防灾疏散通道的用地,大幅度减少建设投资。同时,通过新建建疏散通道,也可以完善现有交通网络,提升城市交通的容纳能力。(4)综合设置多种类型疏散通道除城市道路、公路体系外,一个较完善的疏散通道系统还应考虑海上、空中、地下等其他路径。此外,城市中的带形绿地(如生产防护绿地)也可以被加入疏散通道的统筹规划。4避难场所设置龙源期刊网根据城市实际特点和总体规划,大连市核心区采用“三级”避难场所的结构:Ⅰ级为紧急避难场所,主要是在灾害发生时或灾害发生后1小时以内供居民紧急疏散、集合的场所。选定Ⅲ级避难场所6个,总面积约356公顷;Ⅱ级为固定避难场所,居民由Ⅰ级避难场所转移过来,在灾后一天至数周内居民将在此等待救援和灾情稳定。确定Ⅱ级避难场所供170处,总面积达863公顷;Ⅲ级为中心避难场所,当灾情基本稳定后,城市基本恢复正常秩序,但仍考虑部分居民因房屋毁坏,需要在避难场所居住较长时间。在全部避难资源中除去Ⅱ级、Ⅲ级避难场所后剩下的作为Ⅰ级避难场所建设,总面积约184公顷。5避难通道规划5.1疏散通道分级结合三级城市避难场所分布,规划建立由海、陆、空等不同方式的组成的立体应急通道系统,其中陆地疏散道路系统可分为四个等级,即一级(远程避震)疏散道路、二级(集中避震)疏散道路、三级(就近避震)疏散道路和四级(紧急避震)疏散道路。5.2疏散道路规划一级疏散道路:联络灾区与非灾区,既要确保救援人员、救援物资等能快速通畅地到达灾区,还能保证内部疏散的要求,主要为城市快速路及具有对外功能的区域性主干道。二级疏散道路:灾害发生且灾情稳定后,作为城市内部运送救灾物资、器材及人员的通道。主要为联系城市各个功能区的交通性主干道。三级疏散道路:以人员避震疏散为主,供灾民前往避震疏散场所,同时应兼具消防通道的作用,与一级、二级通道相连接,以构成完整的路网。主要为城市一般性的主干道及部分次干道。四级疏散道路:为一些无法与前三个级别的应急通道相连接的避难场所而规划布置的辅助性通道。城市支路、居住区道路等低等级道路设为四级应急道路。(见图1)5.3疏散机场建设将规划新建大连机场作为应急疏散机场,在5处中心避难场所建设直升机停机坪,并保证每个区以及对外疏散不便的区域至少有一处停机坪可进行对外联系。需建设直升机停机坪的避难场所一共9处,分别为:星海广场、辛寨子公园、光明路公园、华北路公园、朱祺路体育中心、劳动公园、老虎滩公园、凌水避难场所、龙王塘避难场所。5.4疏散港口规划龙源期刊网大连核心区临海,港口资源丰富,规划将港口作为物资或人员输送的通道在香炉礁、大连港设置主要应急码头,进行物资运输和人员救援。6结语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阶段,面对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等复杂因素,未雨绸缪地谋划、构建覆盖广泛、通达便捷的城市应急通道体系,将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是摆在城市领导者、建设者和广大公众面前的一个系统性问题。当前,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的疏散通道体系,把疏散通道的规划、实施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结合,在近期建设规划中促进其实施,构建真正意义上安全少灾的城市。参考文献:⑴张毅.城市防灾避难疏散空间规划研究.中国对外贸易,2011.⑵李宁等.建立城市避难疏散防灾空间体系的探讨.河南科学,2010.第28卷第7期.⑶刘光贞.建立城市避难疏散防灾空间体系的探讨.公路,2009.作者简介:郭莉莉,女,工程师,现就职于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龙源期刊网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