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临床七年制——李凌鸥《病理生理学》《绪论&疾病概论》【知识点总结】[part.1]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重点掌握)概念病理生理学(pathoph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一门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任务主要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和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其机制目的科学地揭示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性质是与基础医学中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内容①总论(疾病概论,generalconceptofdisease):主要讨论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②病理过程(Pathologicalprocess):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③各论(系统病理生理学,systemicpathophysiology):论述体内几个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part.2]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方法(了解)临床研究(clinicstudy)包括临床观察和临床试验动物实验(animalstudy)①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②动物的自发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从宏观/微观世界中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发生发展规律和趋势。为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提供依据。[part.3]健康与疾病的概念(重点掌握)1.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2.疾病(disease):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自稳(homestasis)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part.4]病因学(Etiology)(熟悉)——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疾病原因(etiologicalagents)1.疾病原因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致病因素,指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2.病因的种类:2010级临床七年制——李凌鸥①感染性因素:最常见,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在一定条件下,主要靠侵袭力和毒力对机体发挥致病作用;也与病原体的数量、机体的抵抗力也有关。②理化性因素:1)物理性因素:致病与物理因素的强度、范围、作用部位有关;常没有潜伏期;致病作用没有器官选择性2)化学性因素:致病与化学物质毒力·剂量及机体解毒能力有关;有器官选择性③营养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④遗传性因素:遗传性疾病&遗传易感性⑤先天性因素:能够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⑥免疫因素: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⑦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疾病发生的条件(precipitatingfactor)1.条件的概念:作用于机体或/和病因,指那些能够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它们本身虽然不能引起疾病,但可以左右病因对机体的影响或者直接作用于机体,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疾病的条件中能够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诱因(predisposingfactor):作用于机体或病因,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2.条件的分类:身体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病因与条件的相互关系①在病因学中病因是引起疾病不可缺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而条件是在病因作用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②原因和条件是相对的,同一因素可以是一种疾病的原因,也可以是另一疾病的条件。③一种疾病引起的机体的某些变化,可以成为另一疾病发生的条件。④但有些疾病(如创伤)只有原因,毋需条件使可发病。[part.4]发病学(Pathogenesis)(重点掌握)——研究疾病发展及转归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Generalrulesofdiseasedevelopment):(1)损伤与抗损伤规律: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意义:正确判断疾病过程中损伤和抗损伤变化,应支持和保护抗损伤反应,减轻损伤反应,发现抗损伤反应转化为损伤反应时,应及时消除这种变化。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十分重要。①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是构成疾病各种临床表现,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②损伤与抗损伤反应之间的力量对比常影响着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③损伤与抗损伤之间无严格的界限,彼此间可以相互转化。④抗损伤反应包括各种防御适应反应和代偿措施,对不同的损伤所发生的抗损伤反应是不同的,这就构成了各种疾病不同的特征。(2)因果交替规律: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原因,引起另一新的变化,原因和结果不断转换,形成一个链式发展过程,从而推动疾病不断发展。2010级临床七年制——李凌鸥——意义:预测疾病发展的基本规律,及时阻断,正确地治疗疾病,防止疾病恶化。①在某些疾病因果交替人的发展过程中,某几种变化互为因果,构成一个环式运动,因果循环使病情加重、恶化,称恶性循环(viciouscycle)。②疾病经恰当的治疗,在康复的过程中也可形成良性循环。(3)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有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局部病变可以通过神经-体液的途径影响全身,而全身功能状态也可以能过神经和体液途径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意义: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的局部与整体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是全身病变还是局部病变在疾病发展中是主导作用(4)自稳调节紊乱2.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mechanism):(1)神经机制:①直接损害或作用神经系统②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疾病,如失血性休克。③通过阻断或干扰正常递质的作用(2)体液机制:主要指致病因素引起体液质和量的变化以及体液调节的障碍,导致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发生。体液调节障碍常由全身性和局部性的体液因子以及细胞因子的数量或活性变化引起。*内分泌(endocrine)、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3)组织细胞机制:致病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造成某些细胞功能代谢障碍,以致疾病发生。(4)分子机制:*分子病(moleculardisease):DNA遗传性变异→蛋白质异常1)酶缺陷:I型糖原沉积症2)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3)受体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重症肌无力4)膜转运障碍:胱氨酸尿症(cystinuria)[part.5]疾病的经过和转归(熟悉)1.疾病的经过:1.潜伏期:主要是指病因入侵到该病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2.前趋期:在潜伏期后到开始出现明显症状前的一段时期。主要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3.临床症状明显期:这是出现该病特征性临床表现的时期,此期的特殊症状和体征往往是疾病诊断重要依据。4.转归期(prognosis):疾病的转归包括康复(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和死亡。2.疾病的转归:(1)康复(rehabilitation):①完全康复:主是指疾病时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②不完全康复:是指在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2010级临床七年制——李凌鸥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后遗症。(2)死亡(death):死亡分为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其标志即脑死亡(braindeath)。◇病理性死亡的原因:1.生命重要器官的不可逆的损伤。2.各器官系统之间发生严重的协调障碍。3.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极度衰竭。◇死亡经过:①濒死期:临终状态,脑干以上N中枢功能丢失或深度抑制②临床死亡期:是复苏的关键,5-6分钟。延脑深度抑制、功能丧失;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③生物学死亡期:死亡的最后阶段,不可逆◇脑死亡(braindeath):指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脑死亡),标志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机能永久性停止(死亡),表示全脑机能的不可逆永久性丧失*判断脑死亡的标准:①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②自主呼吸停止(经人工呼吸抢救15分钟不能恢复)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对光反射消失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意义:①伦理与法律需要-判断死亡时间②对复苏的概念更新③对器官移植有重要实践意义◇临终关怀: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方法的全方位服务与照顾,使病人在较为安详、平静中接纳死亡。安乐死:指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在频死状态时,为了免除其精神和躯体上的极端痛苦,用医学方法结束生命。【思考题】(一)概念:1.病理过程2.循证医学3.稳态4.疾病5.脑死亡6.分子病7.恶性循环8.完全康复9.不完全康复10.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2010级临床七年制——李凌鸥(二)问答题:1.疾病和病理过程的关系?2.病因、条件、诱因的相互关系?3.什么是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因果交替规律?4.病理性死亡的原因?5.脑死亡的概念?诊断依据?及临床意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知识点总结】[part.1]水、电解质总论(重点掌握)1.体液的含量和分布:◇第三间隙液:又称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fluid),需要细胞耗能,完成一定的化学反应,再分泌出来。如:胃肠液,汗液,脑脊液,关节囊液,炎性渗出液等。◇体液规律:①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液的含量依次递减②体液随着脂肪的增加而减少2.体液的含量和分布:ECF:Na+、Cl-、HCO3-ICF:K+、HPO42-、Pr-、Mg2+2010级临床七年制——李凌鸥3.体液的渗透压(Osmoticpressureofbodyfluid):溶液的渗透压取决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体液内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95%来源于Na+、Cl-、HCO3-,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K+、HPO42-,血浆蛋白质产生的渗透压很小,仅为血浆总渗透压的1/200,但很重要。【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4.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1)水的生理功能:①促进物质的代谢,参与水解、水化、加水脱氧等重要反应②调节体温:水的比热大(吸收热使体温不升高);水的蒸发热大;水的流动性大③润滑作用④结合水(如心脏):与蛋白质、粘多糖和磷脂等结合的水,发挥其复杂的功能。(2)水平衡:每日必需水量=1500ml(每日必需排出量)–300ml(代谢水)=1200ml,占体重2%,即日需要量;对无尿的病人,每日进水量也至少700ml。*每日至少排尿500ml才能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每日尿中固体溶质=35g,尿液最大浓度6g-8g%)5.水、电解质的调节:(1)神经调节:【口渴中枢-下丘脑视上核侧面】当血浆晶体渗透压↑或血容量↓时,口渴中枢N细胞脱水引起口渴感(thirst)。(2)体液调节:①抗利尿激素(ADH)↑:②醛固酮(aldosterone)↑:③心房钠尿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1)ECF渗透压↑→渗透压感受器2)有效循环血量↓→容量感受器3)疼痛、情绪紧张4)血管紧张素↑ADH↑肾重吸收水↑ECF量↑渗透压↓1)有效循环血量↓→容量感受器2)低血Na+,高血K+醛固酮↑肾重吸收水、钠↑ECF量↑血容量↑ANP↑①利钠、利尿②拮抗肾素-醛固酮系统③显著减轻失水或失血后ADH↑的程度血容量↓2010级临床七年制——李凌鸥[part.2]水、钠代谢紊乱(重点掌握)★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1.根据血钠浓度分类:低钠血症、高钠血症、血钠正常的体液容量平衡紊乱2.根据体液容量分类:①体液容量不足(脱水)②体液容量过多(水肿、水中毒、盐中毒)③体液容量正常:(等容性血钠异常)(一)脱水(dehydration):概念:各种原因造成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2%),此时水代谢呈负平衡状态,并伴有Na的丢失。导致机体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等渗性脱水体液丢失特点失水失盐,血清N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