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与咏史怀古诗的鉴赏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涵义解说】•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只是叙古事,而且会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基本思路:一、弄清史实(人物?事件?)二、推敲作者对古人古事的态度,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三、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四、分析技巧(表现手法)咏史怀古诗的鉴赏一、要弄清史实•弄清史实,是指了解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有关人物和用典(对于典故不仅要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要明确作者用典的目的)。•解密诗题•这首诗的题目是《马嵬》,你从题目中发现了哪些信息?【参考】①马嵬之变(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背景)②马嵬是一个地名——咏史诗③诗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关马嵬唐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历史人物:唐玄宗杨贵妃历史事件:①唐玄宗的召魂之举②马嵬兵变③唐杨的七夕盟誓•或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或借古讽今,批判现实•或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或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等二、推敲作者对古人古事的态度,领悟感情•诗中哪些词句比较明显的传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马嵬唐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对唐明皇召魂之举进行了讽刺,对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作了批评。并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以免重蹈覆辙。马嵬唐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哪些关键词句传达出作者态度?三、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作者抒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情的媒介是什么触动了李商隐思古之幽情?李商隐恩师令狐楚仙逝,他送灵回京至马嵬,远望杂乱的长着灌木丛和荒草,有的地方露出黄土,给人一种枯败苍凉之感的马嵬坡,联想到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情形,再联想到了李杨二人当年的七夕立誓以及唐明皇的召魂之举,并对这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李商隐于是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借古戒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之乱”讽刺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公元835(大和九年)11月21日,27岁的唐文宗在大明官紫宸殿和李训等人,试图诛灭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随以观露为名,将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行刺,后与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集团发生了激烈冲突,结果李训、王涯、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株连甚众。史称“甘露之变”。《马嵬(其二)》《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李商隐的告诫在现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或说:以此诗作为论据,可以用在哪些话题的作文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失民心者失天下玩物丧志防患于未然责任四、分析技巧•此类诗词的常用技法有借古伤今,借古讽(谏)今,用典、以景衬情、叙议结合、对比、烘托、以事起兴等。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即招魂)。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问: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用典对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听军队中传来巡夜的梆子声,不再有专人传唱报晓。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这一天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当时在七夕之夜还曾嘲笑牛郎织女。天宝十年七月七日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订立盟誓,愿“世世为夫妇”。他们认为天上的牛郎和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自己则可永世相守,因此“笑牵牛”。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此句依然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强烈对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是全诗的“诗眼”,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情感:诘责讽刺荒淫误国无尽感叹对比手法及其作用•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寻仙为妄死别是实(此日)(当时)军中逃难宫里为乐马嵬坡赐死长生殿盟誓天子不保百姓可安对比手法及其作用(此日)(当时)寻仙为妄死别是实军中逃难宫里为乐马嵬坡赐死长生殿盟誓天子不保百姓可安讽刺:荒淫误国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基本思路:•一、弄清史实•二、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三、推敲作者对古人古事的态度,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四、分析技巧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①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②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③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也表达了昔盛今衰之感。【拓展练习】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①采用对比。②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③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链接高考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作业: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