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山区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专项报告时间:2011-05-1208:39:38|浏览:246次区发改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加速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我区医疗卫生事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需要进一步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来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升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方式。然而,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十分复杂,难度较大,要做好殊为不易。为此,区卫生局开展了专项调研,并在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广泛征求吸取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本报告。一、我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卫生信息化建设分为“计算机技术应用”、“业务领域信息系统建设”和“区域卫生信息化”三个阶段,我区目前已完成第二阶段的建设,正处于向第三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低级简单到初具规模,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了卫生信息化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更新换代,各医疗卫生单位相继建成了独立、模块齐全的业务信息系统。目前区内4家医院普遍采用杭州创业产品作为主体,以病人费用管理为核心构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又自行采购包括LIS、RIS/PACS、资材管理在内的各个系统,100家社康中心统一使用罡正系统进行日常医疗和健康服务业务运作,基本覆盖了各个业务环节,为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技术支持。尤其南山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第二阶段发展较为迅速,处于全市同级医院领先地位,但区内其它医院相对较弱。二、卫生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医药卫生领域的深度变革,目前我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已不能满足卫生事业进一步提升的需要,离市民群众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功能弱。如市民不能通过互联网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和病历资料,不能预约挂号,不能得到个性化治疗提示或健康警示。不但各医疗机构之间数据不能共享,导致重复检查,各单位内部也存在大量信息孤岛,数据不能得到挖掘和利用,失去价值。二是按项目开发的建设模式。一个医院一个版本,可拷贝和复制性差,不但开发时费时费力成本高,而且系统扩展、升级和维护的成本都很高、难以承受。目前我区4家医疗单位与杭州创业公司的合作均处于停滞状态,而医院本身的信息技术很薄弱,因而给医疗业务的正常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信息安全风险。三是管理和流程的梳理、评估、改进和重组不够,一些原本不合理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可能被数字化固化下来。基础技术与框架模式落后,很多重要的信息功能难以实现。综上所述,我区的信息化建设面临诸多发展瓶颈,已不能满足当前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也不能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迫切需要加快卫生信息系统换代升级,为卫生事业的腾飞插上科技的翅膀。三、对策与建议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罗育德副区长全面主持,区卫生局会同区科技局、市卫生信息中心,自2009年2月以来,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进行反复考察、调研和论证,并借鉴了香港和新加坡的卫生信息化建设经验,先后召开了十余次征求意见会和专家论证会,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建设方案,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多快好省地完成我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打造国内领先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促进南山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建设强大的南山卫生事业。(一)建议将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单独立项。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内涵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对内,一是体现为业务流程与服务流程重组,实现组织再造和精细化管理;二是体现为整合系统资源,实现区域均衡化发展,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三是体现为与先进的管理、高水平的优质医疗资源、以及低成本的在职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立起衔接渠道。对外,一是体现为服务水平、服务效率的提升;二是体现为服务方式、服务模式的改进,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个中心、三大平台”,即卫生数据中心,数字医疗平台、公共卫生平台、协同办公平台。以卫生数据中心为核心,通过统一的数字医疗平台,实现卫生数据中心与各医院与社康站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通过公共卫生平台,实现公共卫生信息的决策与支持;通过协同办公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整个南山区医疗卫生业务的集中统一管理。1、卫生数据中心。建立一个大集中的卫生数据中心,集成数字医疗、公共卫生、协同办公等三大平台,实现各医院、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社康中心等与数据中心的网络连接和信息互联互通。以三大平台为主体,以网络应用为核心,多种通信方式并存,建设跨平台、支持分布式处理的区域卫生信息专网,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2、数字医疗平台。构建一个高度集中的数字医疗平台,让区域内的医院通过信息共享、知识共享和资源共享,利用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网络门户等手段,实现区域内的协同医疗服务,使居民就医更方便,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有效缓解“看病难”的状况。居民可以查阅到自己的健康档案及诊疗信息,对不必要的检验、检查进行提示,逐步缓解“看病贵”的问题。3、公共卫生平台。构建一个高度集中的公共卫生平台,接入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慢性病防治等系统,逐步形成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建设完成区域卫生信息门户系统,供市民、政府与各医疗卫生部门使用,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4、协同办公平台。构建协同办公平台,采用“统一门户、协同办公”的技术,以OA办公自动化为主线,将卫生系统业务内网和信息外网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卫生决策水平和效率,加大对卫生资源的调配力度。综上所述,鉴于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所涵盖的项目多、技术复杂、量大,所需资金量大,因而建议单独立项。(二)建议采取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来解决采购问题。技术选型方面,通过考察、论证,我局认为香港医管局的技术路线,比较符合南山区的发展需求,即建立一个大集中的数据中心,全区所有的医院共同使用一套数据库,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低水平重复建设、流程不合理等技术难题。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技术选型上,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cache医疗数据库、SOA体系、B/S多层架构、一对多的数据库模式;在网络拓朴上,采用大数据中心模式、冗余的光纤专网、生产和容灾双中心模式。应用软件选型方面,根据确定的技术路线,我局组织专家对上百款软件产品进行了论证,初步确定华西医院与东华软件公司合作的产品能较好地满足我区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需求,且该软件以华西医院强大的管理及技术力量作为支撑,无论是前期设计,还是后期升级,都具有其它软件公司无可比拟的优势,预留端口能够与市、区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衔接,成为“数字化城市”的一部分。根据调研、论证与初步谈判,我区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前期投入总费用约需5600万元,包括需一次性投入硬件和系统软件费用4100万元和可分五年支付的系统平台维护和服务应用程序1500万元;后期全系统的软件开发及维护总费用约为180万元/年。与之相比较,目前仅南山医院一家与杭州州创业公司的合同,南山医院一年的软件维护费就达180万元,因而总费用较为合理,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建议前期硬件设备及系统软件费4100万元以财政投入为主,后期的平台系统维护和服务费1500万元、以及今后每年180万元的服务费用,由各单位根据业务量分担支付,并建议批准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模式,来采购最终确定的软件产品与升级维护服务。(三)建议设立南山区卫生信息中心。目前的现状是各单位都有自己的维护团队,但只能做低水平的应用维护。建议设立卫生信息中心,其主要职能是管理数据中心的核心技术,如小型机、核心网络、主数据库、系统安全以及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等,而一般应用仍由各医疗单位自行管理。设立信息中心后,可减少各单位的维护人员,实现高端人才的资源共享。信息中心作为卫生局所属独立法人差额事业单位,需工作人员14名,从卫生系统现有编制总额中调配。包括管理人员2名,网络工程师2名,Unix管理员1名,数据库管理员2名,软件工程师6名,安全管理员1名。人员实行差额编管理,中心负责发放人员的工资福利及考核奖金,按照全系统平均奖标准核定绩效工资总额,建立按工作绩效浮动的绩效激励机制。附件:1、南山区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书2、南山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3、南山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4、南山区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南山区卫生局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5、真正解决看病难和贵的问题远程会诊、远程预约挂号、远程代理检验、远程查询、远程医疗咨询等可为百姓就医大大提供方便,从而缓解难的问题;对市民来说,可以对自己的健康档案进行管理与利用,为市民自我保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有效避免重复检查治疗,从而有效缓解贵的问题;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把医护人员更多的时间还给了病人。5、技术架构从技术架构上看,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标准,包括标识符标准、通信技术标准、内容和结构标准以及相关的代码数据标准;第二、缺乏广度上的拓展,深度上的延伸;第三、数据资源分割,不能达到共享;第四、需要科学有效的安全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李包罗教授也指出,区域卫生信息化是将所有医疗机构应该以电子健康记录为核心,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共享的电子健康档案病历,把医院各部门搜集来的病人信息以病人为中心组织起来,首先是为所有临床医务人员服务,最终目的是实现为病人服务。可见区域医疗信息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