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元杂剧繁荣的原因山东省利津县第一中学杨富丁(257400)对于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许多同学感到很难全面理解和掌握,在此,笔者试图对元代杂剧繁荣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第一,元朝政府对歌舞戏曲的喜好。耶律楚材《赠蒲蔡元帅》诗云“素袖佳人学汉舞,碧髯官伎拨胡琴。”可见大帅出征前亦随身携带艺人,对伎乐的喜好,使元贵族在驰骋征战之际,还念念不忘藉助军事压力向宋廷索取杂剧艺人、讲唱艺人、百戏艺人。元统一全国后,由于政府对歌舞戏曲的喜好,大批地笼络全国艺人,从而为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奠定了厚实的人才基础。第二,元朝政府特定的文化氛围。蒙古统治者实行文化辖制和思想禁锢,但包括杂剧在内的词曲这一领域相对来说要较为宽松,杂剧作者能得以较为自由地表达那个时代的深沉的悲愤和抗争的苦闷。第三,元代科举制度较长时间停止,知识分子没有出路,社会地位地下。元代政府中止科举制度七八十年,读书人向上的道路被堵塞,与此相应,元朝统治前期,蒙古贵族实行界线森严的等级制度,民族分四等,汉人、南人压在社会底层,按职业划分的十个等级中,“九儒十丐”,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社会地位十分低下,面对重负卑下潦倒的命运,元初一些士人远尘世以保名节,另一些文人则“嘲讽弄月”,流连于唱唱打打、热闹非凡的勾栏瓦舍,其中的一些潦落文人和元杂剧产生了亲缘联系,他们与艺人为伍,并逐渐涉足于杂剧的创作,形成了一支具有高度文化素养,与演剧艺人生死与共、相濡以沫的元杂剧创作队伍,从而为元杂剧的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第四,吸取前代戏曲的精华。元杂剧吸收了金院本和诸宫调的长处,并融合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它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戏曲的成熟。第五,元杂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元杂剧系统的情节展现,直观的生活真实显示以及对内在感情抒发的注重,使得艺术家们有可能淋漓尽致地排泄内心的巨大的郁闷,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以极大的激情投身于杂剧创作,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第六,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工商业发达,人口众多,文化昌盛的城市为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喜爱元杂剧独特艺术的市民不断增多,为元杂剧的繁荣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第七,戏曲艺术家对戏曲的热爱和贡献。元杂剧的奠基者和杰出代表关汉卿对各种艺术形式极为爱好,他擅长歌舞,精通音律,不但创作了大量为人民所喜爱的戏剧,而且能粉墨登场,亲自表演,他一生共创作63个剧本,保留至今的还有15本。关汉卿等戏曲艺术家怀着对戏曲的热爱之情,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剧本,为元杂剧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三、元杂剧繁荣的原因元杂剧的兴旺发达,除了上述戏曲艺术自身进化的内在因素,同时也离不开元代社会所提供的外在条件。这些外在条件互相联系、渗透,形成一股历史合力,推动着戏剧发展的进程。归纳起来,对元剧具有直接影响的外因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政治方面:元蒙贵族乃至最高统治者多喜欢歌舞戏曲,并提倡、支持杂剧创作,这有不少文献能够证明。南宋孟珙《蒙鞑备录》记蒙古时期,“国王出师亦从女乐随行”。元末杨维桢《元宫词》:“开国遗音乐府传,白翎飞上十三弦。大金优谏关卿在,《伊尹扶汤》进剧编。”明初朱橚《元宫词》:“《尸谏灵公》演传奇,一朝传到九重知。奉宣赍于中书省,诸路都教唱此词。”元初以白朴为首的真定曲家集团,就是环绕在真定帅史天泽周围,并全靠他资助才得以生存的。元代法律中也有不少禁止戏曲的条文,但那些禁令所针对的,都是讽刺批判封建帝王一类不合元蒙统治者口味的内容,而不是戏剧本身。即使如此,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世风中,那些律令也往往流于一纸空文,历史文献中没有发现因编写或演出杂剧而贾祸的记载。由于元蒙统治者的提倡支持,明清才有元朝“以曲取士”的传说。史实刚好相左,元蒙不但从未进行过戏曲科考,倒是在前八十馀年的统治中,连隋唐以来相沿成习的科举考试制度都废止了。恢复科举是元朝后期的事情,也并没有以曲取士的记录。其实正是元蒙废除科举以及人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的民族歧视政策,反而带来了杂剧创作的繁荣。因为这些举措彻底堵绝了读书做官的传统进身之路,造成了文化人的群体失落,于是一部分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被迫不得不转以新兴杂剧的创作为业,以谋生存。钟嗣成《录鬼簿》中所记大量“门第卑微,职位不振”的所谓前辈“才人”,大多都是这类转行的失意文人。失意使他们了解社会与民众;结成书会切磋技艺,面敷粉墨参加演出的实践使他们成为杂剧艺术的行家里手。由于他们的投入其中,促使剧本创作和舞台演出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空前的提高。(二)经济方面:元杂剧的崛起与繁盛,有赖于社会生活的和平安定与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元蒙在早期南下灭金的战争中,作为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靠的是铁马弓刀,所到之处,玉石俱焚,甚至还有过杀光全部汉人,把农田变为牧场的计划。但随着灭宋统一,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自觉地放弃落后的生产方式,注意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这样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内,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与经济繁荣局面。《元史·食货志》说“世称元之治以至元、大德为首”,可以信从。元杂剧的黄金时期正好与这一历史时段相对应,决非偶然的巧合。《录鬼簿》中所谓“元贞、大德秀华夷……养人才,编传奇,一时气候云集”,所谓“一时人物出元贞”,所谓“乐府词章性,传奇幺末情,考(都)兴在大德、元贞”等等有关元曲家们的挽词,都说明一代戏曲的急剧繁兴正发生于元朝中前期的至元、元贞与大德之间。戏曲不同于诗文小说,不论是演戏还是看戏,都更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很难设想,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或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社会,人们还会有闲心写戏、演戏和看戏。此外,元朝经济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和大城市的“畸形膨胀”。原因是元蒙统治者出于自身利益,一贯特别重视手工业。据文献记载,每次战争都有大批手工业者和有一技之长的农业人口被沦为“匠户”,集中到大城市作坊中分行别业地进行管理生产。因此,元朝大城市的规模与商品经济发达的程度,都大大超越了此前的宋金两代。当时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传下的《游记》一书对此记述十分详细,已有译本,可以参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繁荣提供了物质的基础。(三)思想文化方面:任何一种文学艺术的创新与繁荣,都离不开思想文化的开放自由。元蒙继女真金朝之后入主中原,然后统一全国,在思想文化方面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对汉族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价值的结构内核形成又一次更猛烈的撞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从而为思想解放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元曲中呼唤的“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姻理想与放旷自恣,追求自由与享乐等等强烈反传统的内容,都是这一特定时代的产物。第二种结果是造成了异质文化间的融合与交流。表现于元曲方面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吸收大量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和语言的成分,二是有一批少数民族作家参与了创作,如女真族的李直夫、蒙古族的杨景贤等,就都是著名的杂剧家。应当说正是在这种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断裂、融合、再生的背景下,才有了元杂剧的空前繁荣。与北曲杂剧的黄金时代相平行,发生在南宋统治区的南戏,却有着另外一种风貌特色。。【兴盛原因】一、戏曲兴盛的基本前提1、城市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元杂剧的兴盛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现了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特别是作为都城的开封、大都、杭州等地更为繁盛。2、观众统治阶级和广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元朝的贵族对歌舞、戏曲的爱好,有不少文献记载。二、元杂剧兴盛原因的几种说法作为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在当时十分繁荣,从而使它在文学史上获得了和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后人对其繁荣的说法不一。明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和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元代以词曲取士是元杂剧发达的原因。李开先说是元朝政治衰微,文人沉下僚的结果。王国维则把之归于元初科举之废。孙楷第的认识就全面了一些。他认为元宫廷特尚杂剧,时人之爱好,书会才人与俳优密切合作。三、元杂剧兴盛的三大原因1、艺术原因:各种戏曲艺术的积累和发展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的成熟的文学剧本。传奇小说、话本小说等为戏曲准备了故事内容,并且提供了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说唱诸宫调的乐曲组织和曲白结合形式直接影响了戏曲的体制;各种队舞使戏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戏、影戏也给吸取的舞蹈动作和脸谱以影响。它们的发展使戏曲表演艺术渐趋成熟,同时也为产生优秀的文学剧本准备了条件。2、政治原因:元政府的文化政策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促使一部分人从事戏曲活动。3、经济原因:城市的畸形发展。发展阶段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自的特点。元代杂剧创作主体的分析。对元杂剧创作影响最大的两类作家。关汉卿,元代浪子文人的代表元杂剧兴盛的原因(一)元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对文学的重大影响,现实为杂剧创作提供了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并赋予杂剧积极的思想倾向和强烈的人民性。(二)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市民对文化娱乐的要求,为杂剧的演出提供了物质条件(演出场所)和群众基础(大批观众)。(三)元代统治者推行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使汉人社会地位急剧下降,民分十等,儒居末流,又长期废弛科举,文人没有出路,迫使很多“门弟卑微”、“职位不振”而又“高才博识”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投身杂剧创作,形成了有才能的作家群,并与民间艺人相结合,对杂剧的兴盛繁荣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四)经过长期的社会大动乱,儒学(特别是理学)文化传统力量削弱,遂使一向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戏剧,蔚为大观。(五)唐宋以来各种戏剧因素的发展,为元杂剧的产生、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文学传统上的借鉴,特别是金代的院本和宋金时期的诸宫调,在戏剧和乐曲两个方面给元杂剧的兴起以最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