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古汉语文选部分基础知识(王力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选部分第一课神话四则一字(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下同)形—刑,鼇=鳌,二虚词:1、以:A介词: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把”)B连词(1)操干戚以舞。(“而”)(2)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而来”)后三句同。2、于:介词。饮于河﹑渭。(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于河渭”介宾词组作补语)3、与:(1)介词。形天与帝争神。(引进动作的参与者,“跟、同”)(2)连词。夸父与日逐走。(和)4、焉:(1)代词兼语气词,“于是(此)”。故日月星辰移焉;故水潦尘埃归焉;5、乃:副词,“于是、就”:乃以乳为目。三、词类活用:(1)欲得饮。(动→名,饮的水。)(2)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名词作状语,在道路上。)四、常用词:1、逐:(1)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2)引申义:追击——赶跑、驱逐—放逐—被放逐的官。2、干:(1)本义:盾牌。如“操干戚以舞”(2)引申义:“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冲撞、触犯、冒犯—追求、求取—干预。3、极:(1)本义:房屋的正梁。(2)引申义:北极星—最高的地位—最高准则、标准、、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四极废”—达到极点、穷尽(动词)—最高的、最远的、达到极点的(形容词)—非常、最(副词)。4、济:(1)常用义:渡过水流。(2)引申义:过河的地方—帮助、给济、拯救,如本课:“杀黑龙以济冀州”—成功、成就事业。(3)济济: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5、天:(1)本义:人的头顶,如:“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2)引申义:天帝、上天—自然所生成的事物—头等大事—头顶上刺凿涂黑的黥刑—把头发剃掉。6、道:(1)(本义):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2)引申义: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规律、道理—思想学说、政治主张—理想、志向—美好的道德—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引导、疏导(后写作“导”)——遵循—称道、述说。第二课寓言四则:一、字:腹—覆,有—宥。菜—采。反→返,说→悦,麤=粗,有—又,部—培,责→债,譆=嘻,端—耑二、虚词:1、微:否定副词作状语,表假设否定。如“微二人,寡人几过。”(“如果没有”)2、所以:“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此臣所以辞而去也”(“导致…的原因”),“是乃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的地方。)3、是:(指示代词“这”):“是必夫奇鬼也。”4、因:于是(连词)“鼠因往托焉”。5、之:“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吏书之不善”:(用在主谓间,取消独立性)“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动词“到…去”)“与之去”、“则宓子贱为之怒”(代词)三、活用:1、“扶而道苦之”:道:名→状,苦:形→使动(使…苦),“汝道苦我”:同上。2、“灌之则恐败其塗”:动→名,(涂的泥)。(注意:“束木而涂之”中的“涂”是动词“涂泥”)3、“孽矣!”名→动,作孽。4、“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名词性词组,是“相”的状语。意为“根据形貌筋骨来识别”。四、特殊句式:(符号:主语、谓语、宾语。以下同。)1宾语前置:治国何患?何谓也?(以上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又何马之能知也。(以上是代词复指宾语前置)2、判断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五、常用词:1、过:(2)本义:走过、经过(2)引申义:超过、胜过—过分、太甚——犯错误(动词)如本课“微二人,寡人几过”—责备、批评—过访、拜访。2、责:(1)本义:债款、债务—收取债款、讨债,如本课“往责于东邑”—索取、要求、责令—责问、责备、审问—责罚—责任、职责。3、诛:(1)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2)引申义:要求、索取—声讨、讨伐—杀戮、消灭,如本课“不诛之则为乱”。4、相:(1)常用义:仔细看、审察,如“九方皋相马”“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2)引申义:相貌—观测命运—扶助、辅佐—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官吏。(名词)作某国或某人的相—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以上各义均读xiang)(3)用作副词读xiang.互相—递相—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如“杂然相许”第三课《论语》八章一、字:脩—修,芸—耘,反→返,归—馈,知→智,塗→途。二虚词:1、盍:“何不”的合音字“盍各言尔志?”之:(取独)“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道之不行”,“君子之仕”。2、且:(连词“而且”)“不义而富且贵”。3、焉:“又何加焉”(“于之”),“则将焉用彼相矣”(疑问代词)4、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5、夫:“君子疾夫舍曰”(指示代词,那个)“夫如是”(句首语气词表提示议论)“今夫颛臾”(与“今”组成固定结构相当于一个发语词。)6、“予与尔言”:“予”,我,代词。“与”,介词。7、“遇诸途”,“之于”的合音字。8、“亟失时”,副词,屡次。9、“如之何其废之”:语气副词,加强反问语气。三、实词:1、“颜渊季路侍”:在尊长者旁边陪伴侍候。2“学之不讲”:研究、讨论。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憋闷、郁积。“启”,开导。“发”启发。4、饭疏食:“饭”吃(动)。疏食:粗粮。5、子适卫,冉有仆:“适”,“到…去”。“仆”指驾车的人。6、庶矣哉:“庶”,众,指人多。7、无乃尔是过矣(动,责备)且尔言过矣(形,错误)是谁之过与:(名,过错)8、相:“将焉用彼相矣”:扶助盲人走路的人(名)。“相夫子”,辅佐,(动)。9、陈力就列:“陈”,陈列,摆出来。“列”,位、职务。10、萧墙之内:指宫内。国君宫门内的矮墙,叫萧墙。11、有事于颛臾:战争。12、有国有家:“国”,诸侯统治的区域:“家”,大夫统治的区域。13、岁不我与:在一起(动)。14、归孔子豚:小猪。15、时其亡:不在。16、亟失时:时机。17、吾将仕也:动词,做官。18、子路从而后:“从”跟随:“后”,动词,走在后面。19、四体不勤:“四体”,四肢:“勤”辛劳、劳苦。20杀鸡为黍:做粘黄米饭。21、而乱大伦:指君臣之间的关系准则。22、道之不行:指儒家所主张的治国之道。四、词类活用:1、“敝之而无憾”:“形→使动”使…坏“。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都是使动用法,”使之安逸“”使之信任“”使之归依“。3、“曲肱而枕之”:“曲”,形→使动“使…弯曲”,“枕”,名→动“用头枕物。”4、“富之”:形→使动“使…富起来”。5、“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6、“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用法,后省“之”。7、“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使动,“使之见”读。后“见”,及物动词,会见。8、“怀其宝而迷其邦”,形→使动“使…迷乱”。9、“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使动用法,“使之吃”、“使(其二子)拜见”。10、“欲洁其身”形→使动“使…洁”。五、句:1、判断句:(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是”是指示代词“这”意。)2、宾语前置:(1)无乃尔是过与?(2)何以伐为?(3)又何加焉?(4)岁不我与。3、双宾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六、常用字:1、饭:(1)本义:动词,吃(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2)引申义:给人饭吃或喂牲口。——谷类熟食(名)——泛指饭食。2、食:(1)动词,读shi,吃。(2)动词,读si,给吃。本课“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也”—养活,喂养。此义后写作“饲”。(3)名词,读shi,泛指吃的东西。(4)名词,旧读si,特指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3、启:会意字,从户从又。(1)本义:开门。(2)引申义:开口、张口—开导、启发。如本课:“不愤不启”—兴起—发生、萌生、萌发—开拓、开关—陈述、禀告—开始。4、发:(1)本义:把箭发出去。(2)引申义:发出、产生;兴起—出发;使出发、派遣—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用于“开导、启发”义的如本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表达、抒发、传布。5、国:(1)古义:A诸侯的封地,如本课“有国有家。”B诸侯国的国都。(2)今义:国家。6、家:(1)古代常用义:A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如“国”例。B家庭,(2)今义:家庭。7、至:(1)本义:到。如本课“至则行矣”(2)引申义:抽象义,到某时—达到最高的职位—极、非常(副)—最完美的(形)8、遇:(1)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课“遇诸涂”。(2)引申义:接触—知遇、遇合。第四课《老子》二章一字:伯—佰二、虚词: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表“…的原因”。2、“是以欲上民”“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就是“以是”,因此。3、“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虽然。“无所”是动词“无”和代词“所”组成的固定结构,意为“没有什么必要”。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互相(副词)。三、实词: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同类事物中的首领、最杰出者。2、“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推”,推举:“厌”,厌恶、抛弃。3、“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十倍百倍。4、“虽有舟舆”:车。四、词类活用:1、“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都是形容词作意动。“重”译为“认为重”:“害”译为“认为有妨害”。2、“小国寡民”:形容词作意动。“小”是“使…小”。“寡”译为“使…少”。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形容词作意动。顺次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好看”、“认为…安适”、“认为…满意”。4、“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形容词作意动。译为“认为…重”(即“看重、不轻易”)。五、常用词:1、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1)本义:升登,上。(2)引申义:上车、乘车、驾车—驱马驾车—乘船、驾船。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借助、利用、趁机会。(3)另一个常用义:兵车,读sheng—兵车单位—出使、畋猎等用车也以“乘”为单位。2、先:(1)本义:前进、走在前面。如本课“欲先民,必以身后之”。(2)引申义:先做某事—带头,做出表率。(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表示时间,在…之前。(4)形容词“先”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通常表已故的—祖先、先辈(名)。3、后:(1)本义: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如“子路从而后”。(2)引申义:位置、时间、次序在后面。如本课:“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后面。常作状语—位置、时间、次序在后的。(形)——表时间,在…之后—后代、子孙(名)(注意“后”“後”是两个不同的字。)4、与:形声字,从舁牙声。(1)本义:赐予、施予(2)引申义:附和、亲附—赞许、称道—参与—在其中—跟、同(介)如本课“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和(连)。第五课五柳先生传一字:=吝二虚词:1、“因以为号焉”:“因”,连词,于是、就:“焉”,句尾语气词,表提示语气。1、“或置酒而招之”:有时候(肯定性无定代词)2、“曾不吝情去留”:语气副词,与否定副词“不”连用,以加强否定语气。3、“造饮辄尽”:每每、总是。三实词: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名词)。2、“不详其姓字”:清楚。3、“或置酒而招之”:邀请。4、“造饮辄尽”:到、往。5“曾不吝情去留”:偏义复词,重在“去”,离开。6、“环堵萧然”:墙。7、不戚戚于贫贱:愁苦的样子。8、不汲汲于富贵:急切追求的样子。四常用字:1、造:形声字,从辵,告声(1)本义:到、往,如本课“造饮辄尽”。(2)引申义:造访、拜访——达到某一境界。(3)、今义:制作、做。(此义与古义同)。2、去:(1)古义:离开,如《掣肘》“辞而去也”。——距离(空间、时间)——除去、废除—死亡的委婉语。(2)今义:往。(与古义相反)。3、解:会意字,从刀从牛从角。(1)本义:分解动物的骨肉肢体(2)引申义:A把纠结的东西解开,解脱—特指解脱对犯人的囚禁,解除罪罚—特指解除军事包围、战争B打开、开放C破碎、离散——松弛、懈怠(这个意义读xie,后来写作“懈”)-D对事理的分析、解释—理解、知晓。如本课“不求甚解”。4、读:(1)本义:解释、阐发文字语句。(2)引申义:阅读、

1 / 6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