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中国海权海权是海域国土主权及国家海洋权益、维护蓝色国土安全等权利的简称。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海权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从历史上可以看出,那些称霸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西塞罗曾经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中国拥有184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海域,拥有众多的天然良港和沿海岛屿,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海洋国家。但是几千年来以农为本的经济结构,却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大陆民族。面对着中国东部这一片浩瀚的海洋,孙中山先生曾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感叹,并警示后人:“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为了建立中国的“海权”,毛泽东缔造了人民海军,并发出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号召。如此可见,海洋的重要性。而如今,中国面临着统一祖国,收复主权岛屿的严峻任务,因为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这既是中国政府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又是中国捍卫国家海权的重要内容。南沙群岛本属于中国,然而南沙群岛中有40多个岛礁被其他周边多国非法占领,其中越南占领29个。中国仅实际控制少数岛礁。中日在东海划界、钓鱼岛问题上仍存在争议。在这种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域外大国是频频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模式的确立,国家安全观念将有一个质的变化,必然从本土扩展到本土以外。我国的安全战略必须高度重视海权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口众多而陆地资源有限,目前有4亿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全国60%的工农业产值也来自于沿海地区。到了21世纪中期,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口的趋海移动和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将使全国人口的50%集中到沿海地区,这必然给沿海地区的资源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国未来的发展,必然向海洋索求空间和资源。在此,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凸显了中国海权问题。地球实质是个水球,在陆地开拓完成、太空开发任重道远的今天,海洋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拓展的主要领域,它所给予人类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还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中国本应是个海洋大国,其发展前景能否乐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海洋空间的开拓和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海权的概念如前所述,它是一个国家,为了国家利益,最有效的利用海洋的能力和程度,它包括与海洋事务有关的一切东西。然而,中国海权随中国主权同生,而中国意识到并力求捍卫、强化中国海权的努力却起步不久。中国目前的海权实践远没有达到追求海洋权力的阶段,而只是处在捍卫其合法的海洋权利的阶段。所以,中国应在海洋秩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承担更多责任,也将在海洋权益维护中面临更大的压力。海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大问题。中国从陆权到海权的过渡是历史必然。因此,借海强身,以海兴国,建立海洋强国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改变这一切对我们的不利现象,我们应该构建能够体现时代特征的中国海洋大战略。第一,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重要性,加快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尽快制定出台21世纪的中国海洋发展战略,为中国海洋建设指明大方向,将海洋建设真正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尽快完善国家海洋政策法规体系,为国家海洋战略的具体实施、细化落实提供有力的支撑。第二,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现代海洋管理机制。第三,推进海上国际合作,加大与国际海洋组织交流。因为中国海洋事业不健全,而且不是很先进。所以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是必要的。第四,强化全民海洋意识,加强海洋资源利用,保障发展安全。第五,充实海上力量,打造综合防护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海权就是国家安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海权意识逐步增强,为维护南海主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此,我们要不断发展我们的海军,因为,海军是国家海洋战略力量的核心部分,是“海权”必须依托的兵种。,海军建设,我想我们应该按照“十二五”规划,一是带我们海军官兵中要加强对海洋知识、海洋权益的教育跟认识。第二,要把我们自己的活干好,我们海军,尤其是我们北海舰队,把我们北海舰队建设好,把我们海洋权益保护好,我们既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我们也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海洋国土缩小了,更不能弄丢了。中国一定要有强大的海军,实现中国海,陆,空三军的全面建设。我自认为,那些海上争端问题,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要用武力来解决,否则很难得到解决。所以我们要壮大自己。不能说我们是在破坏和平,不热爱和平,我们是在为实现维护中国的利益与安全得到切实的保证努力着。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相信在中国努力谋求军事上的发展时,有很多国家会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盯着我们,比如说美日印韩,不断阻挠我们前进的步伐。因为,他怕我们强大起来危害他们的安全。所以,在这里我们应该说明,中国的“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是为了中国的利益而不断发展和加强的。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真诚的、坚定的。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民将永远做亚洲人民可信、可靠的合作伙伴。有人担心中国发展了、强大了,会给他国带来威胁,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21世纪是亚洲大有作为的世纪。和平、稳定、合作、发展是亚洲的希望所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亚洲各国坚持不懈的努力。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未来!最后,我们应该坚信,在我们伟大祖国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海权事业会更加壮大,我们的海军力量会更加强大,我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我们会迎来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我国海上事业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我们国家的和谐和平有序的发展,实现世界的共同和平与发展。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存空间与环境海权论一、简介:马汉(AlfredThayerMarhan1840-1914),为海权论的创立者,美国卓越的海洋历史学家,一八五九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军官学校,一生从军,最初担任新港海军学院历史学与战略学的讲师;一八八六年至一八八九年及一八九二年至一八九三年两度出任该校校长;一八九八年担任美西战争的指挥官;一八九九年代表美国出席海牙裁军会议,但坚决反对裁军;一九0二年至一九0三年被推为美国历史学会会长。一生致力于美国海权的建立而奉献。马氏著作甚多,有关海权的理论散见于其著作中,并未有专书。其中以一八九0年出版的『海权对一六六0--一七八三年历史之影响』;一九一一年出版的『海军战略论』较著名。二、海权的六项基本要素:(一)位置: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例如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陆相隔,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自然居于劣势。(二)地形: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奋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三)国土之大小: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四)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例。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包括航运和贸易)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持久力。英国即为典型例证,他不仅是航海国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贸易国家,拥有发展海权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五)国民性: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人人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海商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霸主。(六)政府的政策: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英国的成功主因即在此。自詹姆士一世开始,英国的国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为目的。三、马汉海权论之中心思想:(一)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拿破仑几次企图渡过海峡征英皆告失败後,于一七九八年征埃时,其海军在尼罗河口海战时遭英国纳尔逊将军所率领的舰队重创,地中海制海权尽失,本国与埃及远征军的交通线被切断而告失败。一八0一年,拿破仑为了削弱英国的商业,号召各国『武装中立』,俄国、丹麦、瑞典及普鲁士皆参加,一致反对在波罗的海行使交战国权利。英国必须仰赖波罗的海各国输入橡木、绳索和帆布,所以无法容忍上述诸国参加武装中立,乃派遣波罗的海舰队,以武力来打破拿破仑的武装中立政策。在哥本哈根海战中击败丹麦海军舰队取得进出波罗的海的自由後并进入芬兰湾,打破武装中立的政策。(参阅『中外战争全史』第九册第二十二篇第四章)。一八0五年在特拉法加海战中,英国舰队击败法西联合舰队,建立英国海军的无敌霸权。(英国指挥官纳尔逊将军在此役中殉职)注:请参阅『中外战争全史』第九册第二十二篇第四章。(二)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权则以防御为主。(三)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1、马汉认为海军的目的在于会战,而最终的目的则为取得制海权以控制海洋,因此舰队所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强力的攻击火力,拥有优势的海军,才能控制海洋。2、拥有广大又富饶的海外殖民地及优良海港,有利于舰队补给、维修,对延伸海军战斗能力有很大助益。马氏认为海权必须能确保自己的交通线安全,并同时能切断敌人的交通线。交通线愈长,则海权所能赐予的利益也就愈大。而交通线的建立,就依赖线上的各个海外基地(殖民地)与海港了。英国在十八世纪在地中海南岸拥有众多海外基地,因此方能封锁法国海岸,拥有地中海制海权;法国拿破仑远征埃及,其目的即欲切断英国经地中海到印度之交通线。(四)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与西兰岛控制北海与波罗的海的航道咽喉;直布罗陀海峡紧扼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通;苏彝士运河为地中海与印度洋的海运衢道,若能掌握这些战略要地,就可发挥以海制陆的优势。四、海权控制陆权的地带:(一)海峡:海峡是交通枢纽地带,掌握海峡即可控制敌人之海上运输,阻止其海权之发展。如独立国协从波罗的海出大西洋之交通线受制于松德海峡;从黑海出地中海又受制于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致使其海权发展自帝俄迄今仍无法独霸于世。(二)半岛:半岛伸入海中可享海上交通、运补之利,亦可发挥陆海协同作战之效果。如十九世纪拿破仑时代的西班牙半岛战争,英藉海上运补远优于法军藉陆路运补,致法军在半岛战争中失败(详见『中外战史』第九册第五章)(三)岛屿:岛屿如获有优势的空权与海权,则可发挥其控制陆权之战略据点价值。如日本、台湾、菲律宾各自拥有坚强的空权与海权,才使中共势力无法向太平洋及印度洋伸展,其战略位置举足轻重。地中海北岸的一系列岛屿亦是以海制陆的战略据点,为世界霸权争夺的对象。五、海权国之基本条件:(一)海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