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00~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07、115、145、212、280、338和413万。在毕业生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则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次对205位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性重点大学大学生的调查显示,62.2%的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4.9%的有明确的设计。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比如,一年级为试探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但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不宜过多参加实践活动;二年级为定向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冲刺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求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都应该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近年来,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家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是打牌这样的小事,几句争执、一场误解便上演了一出震惊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大学生自杀、虐待动物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无数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才有了“马家爵”,“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分低能者。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界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则期求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一批新型适应非正规就业方式的职业正在不断涌现,自由演艺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美工设计者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一些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我国2006年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2006年全国共有413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较去年增加22%。这一增一减更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怎样穿透求职障碍提高就业能力来源:中国人事报时间:2005-06-13浏览:242200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发现,无工作经验和缺乏求职技巧,是大学生求职的主要障碍,构成比例分别达到66%、30.5%。大学生,你的就业能力能不能穿透这些障碍?在熙熙攘攘的大学毕业生求职人潮中,你的就业能力怎么样?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2005关注中国大学生就业”系列活动日前正式启动,一些专家学者、人力资源经理等业内人士,道出了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的全攻略。大学生就业需要提高哪些能力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度很大。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却认为,尽管存在“难”的问题,但事实上夸大了这一困难的程度。影响初次就业率的因素很复杂,有结构性矛盾,也有供求偏好的矛盾,但有一个矛盾不能不提,那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适应。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看重大学生的素质中前5个指标: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学习意愿强、可塑性高,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能力。但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不相适应,大学生最欠缺的指标排序中,敬业精神排第一位,基本解决问题能力排第二位。曾湘泉认为,大学生培养问题,特别是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非认知技能的培育是当前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提高大学生的非认知技能需从长远出发,最起码应从大一就开始,大四找工作时再补会很难。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高校很少关心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特别是一个大学生在求职前,究竟应当具有什么素质和能力,并不清楚。曾湘泉列举了1993年美国缅因州对求职人员胜任素质的8个要求,以供大学生参考,即:自尊、成就动机、基本技能、特殊职业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技能和组织认知技能。提高就业能力需多方帮助就业成功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小,而市场的要求日益挑剔。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杨伟国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需要政府、大学、企业等部门单位的支持和帮助,比如为大学生提供技巧辅导、招聘模拟、职前实习等服务。杨伟国介绍了一些国外做法。英国牛津大学职业服务不仅为现在的毕业生服务,而且也为所有在校学生服务,还为毕业4年之内的毕业生服务。设立专门信息室,提供所有空缺职位信息并能有效搜索,每周发送电子简报,每周编印空缺职位快讯,并寄送给每一位最终使用者。日本政府从立法上保障就业机会的平等,而且为大学生提供3个月的实习计划,每接收一个实习者向雇主提供每月24000日元。到二线城市提高就业能力2005年最近的调查发现,选择北京与其他发达城市的学生,合计占到了全体有就业意愿毕业生的79%。尽管今年选择到中西部、西南地区的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大大增多,达到11.3%;另有9.7%的学生选择回生源省市,但总体而言,就业意愿矛盾仍很突出。徐中奇,是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发展部经理,他向大学生谏言:不如到二线城市去就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对大学生的择业目的地产生了影响。随着省会城市及一些地市级都市等二线城市的社会环境,开始与北京、上海等十余个一线城市接近,大学生可以退而求其次。因为,二线城市的舒适程度正逐步高于一线城市,随着其价值被发现,人才竞争程度将加剧,要记住“物以稀为贵”、“先入为主”的道理。选择二线城市可以大大延伸自身的职业链条,增加人生旅途的风景线。现代的大学生要不断调适自我,要看到人类生活发展的趋势,择地而居,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学历宜中不宜高,越高路子越窄;就业宜早不宜迟,越迟机会越少;择业宜先不宜后,越后越没可能;跳槽宜少不宜多,越多基础越差;读书宜多不宜少,越少越被淘汰;城市宜大不宜巨,越巨生活越累。这是徐中奇对大学生的忠告。借助现代测评工具来自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的职业测评专家庄明科建议,大学生不妨借助现代测评工具,以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个人特质,为选择合适职业提供决策参考,从而提高就业能力,科学设计职业生涯。调查研究表明,职业测评的效用比较明显,约有七成大学生认为准确地描述了个人性格,并有益于对自己深入了解,约六成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有了较好的参考性。什么是好的职业测评,庄明科提醒大学生,要看看测评工具常见的指标有哪些,比如常模、信度、效度等。可以用一种测评工具对自己多测几遍,看看测评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准确性如何。其他还要注意测评报告的详细程度,有的测评工具会对你所适合的行业和职业进行排序,非常直观。大学生对测评结果一定要重视,据此还可以对自己进行一系列调整,强化训练弱项,将有利于就业能力建设和生涯规划。关于在校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的分析关于在校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根据麦可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