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改下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摘要]从分析目前提问存在的问题与误区,探讨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摸清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提炼问题,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善于把握提问、启发思维最佳时机与方式。[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策略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人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与误区1.推广范围有限由于大多数教师未能科学认识这一教学方法的含义极其重要作用,因而认为“学生基础差,启发也白搭”,“启而不发,不如填鸭”,“满堂灌”的教学法被一部分教师仍采用。2.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把提问视为简单形式上的一问一答,所提问题很少经过严密的思考和过滤,或所提的问题低思维度,或所提问题过难又不懂得启发,或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3.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并处于极度被动地位,主体作用无从发挥。二、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通过课堂提问来组织教学活动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深入研究教材,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采用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教师必须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并使自己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懂”就是理解教材的基本结构;“透”就是掌握教材的系统性、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做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启发帮助,师生共同解疑,达到启发式教学的要求。2.摸清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动机情绪、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有了这些方面的基础,教师方有可能针对性地提问启发,既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又做到面对个别学生,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使得班内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这就是老师们经常说的:“我们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3.精心设计提炼问题,使其更具有科学性课堂提问是属于语言的方法。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启发性教学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因此,教师务必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使其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主动探索、尝试的积极性,蕴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达到培养和锻炼他们思维能力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所提问题的启发性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4.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挥主体作用思维来自疑问。宋代张载认为读书“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他主张读书时,要从没有疑问的地方发现疑问。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般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在看似平常的内容中自己发掘出问题来,是一种要求更高的训练,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精神。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并通过师生的活动来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正确对待学生质疑问难,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核心。5.善于把握提问、启发思维最佳时机与方式恰当的时候提问与启发,实际上起着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时机产生于下列情况: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教师应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地提问,适时、适度地启发,形成一条问题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同时,课堂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启发性提问、质疑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发散性提问、悬念启发、动作启发、故事导入、类比启发等。合理运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提问方式,有利于营造出民主艺术的课题提问氛围。教师把问题提出后等待的时间稍稍加长,并减少对学生回答做出对与错的直接反应时,就会发现学生答案的长度增加了,学生被引发的答案的数量增加了,不回答的情况减少了,推论性和推测性思维的数量增加了,学生提问的数量增加了,“迟悟”学生的参与增加了,课堂纪律问题减少了。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