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新加坡规划理念与借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加坡规划理念与借鉴内容1.新加坡的城市建设成就2.新加坡城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3.新加坡规划建设管理的制度、架构4.花园城市建设经验5.新加坡建设的经验借鉴–坚持可持续发展,科学配置土地–强调区域合作,构建区域中心–突出新镇建设–关注社会公平•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最南端,马六甲海峡东口,面积697.1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岛和60余个小岛组成•人口400多万,人均GDP达34152美元(2007)30,81034,15225,19120,77523,04312,1104,854914427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1.新加坡的城市建设成就•ShentonWay金靴子地区裕廊岛化工中心滨海艺术中心效益比较两个指标:“每平方公里土地GDP”,“每平方公里土地地方财政收入”部分城市用地效益比较1.761.180.260.550.250.4111.6212.960.170.050.050.040.031.881.890.1802468101214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苏州市香港新加坡每平方公里土地GDP每平方公里土地地方税收2新加坡的城市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新加坡以各个时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为基调分阶段推行城市建设战略,这些战略涵盖了相互联系的经济、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具体包括服务于经济的工业园、科学园、金靴子等建设,服务于社会稳定的政府公屋建设以及服务于环境的花园城市建设(包括新镇建设、绿地系统建设、旧城保护与水资源保护等)。•土地总体规划提供每个发展区的土地使用及开发密度控制总量,并对各类用地做用地平衡。同时匹配以“园林及水域保护计划”及“保留地方特色计划”。而在各个市镇则辅以开发指导规划(DevelopmentGuidePlan)来详细分析地区发展的优劣势,并从用地结构与布局、公共及休闲设施提供等多方面制定土地开发的指引。•概念规划具有以下三个功能:(1)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指导公用事业;(2)评估长期和短期规划方案的策略轮廓;(3)提供规划研究和建设发展的参考根据。新加坡概念规划10年检讨一次,每年进行修改完善,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2.1以总体规划为基调的分阶段发展战略2.1.11971概念规划•针对当时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主要着重解决住房、就业、交通以及中心区的发展问题。1.规划采取了环状发展方案,发展环的核心是水源的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开发活动;2.城市中心确立发展为一个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沿着快速交通走廊,形成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并将市中心的人口和产业疏散到这些新镇;3.一般工业集中在裕廊工业区。2.1.21991年概念规划•1991年概念规划的目标,是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完美的热带城市和引人入胜的岛国,并建设成为国际投资中心。规划体现了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着重于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规划要点1.在滨海(Marina)湾修建一个新的商业中心,扩大新加坡在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将滨海湾建成世界级城区。2.构建四个自给自足、各具特色的“区域中心”。分别相当于8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并且各具特色。3.建设技术走廊,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4.建设商业园。5.扩大公屋建设,投入巨资提供更多的低层和高层公屋。6.扩展交通运输系统。当人口达400万时,42个地铁车站和轻轨车站将增至132个。2.1.32001年概念规划•2001年概念规划突出了居住、休闲娱乐、商业服务、基础设施和地区特色的发展概念,提出将新加坡发展为21世纪繁荣的世界级都市的目标。规划要点1.继续提供低、中、高层的多样化住宅,新建80万住房单位满足新增的人口(未来人口将达550万),并提供更加方便的配套设施,包括商店、学校、公园、公交站、地铁站等,都将在步行距离之内。2.绿地空间由当前的2500公顷增加至4500公顷,并提高绿地空间的可达性,将公园、体育设施与住宅联系起来。开放中央蓄水池,建设更多的体育、娱乐、文化设施,保留乡村地区。3.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并建设全球商业服务中心。继续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以及更灵活的商业服务产业。4.建设更加密集的轨道网络。为适应建设全球商业、金融中心的需要,继续完善轨道交通网络,铁路线将由94公里增加至500公里。5.更强调各地区的特色。保留遗产建筑,新建更加紧凑和个性化的城镇以及独特的城镇中心。2.1.42011年概念规划•2011年最新的概念计划继续致力于创建一个高质量的生活环境让全体人民生活和工作,抚养他们的孩子,在优雅地变老。战略性地支持人口和经济增长,同时确保高质量生活环境对于所有新加坡人。规划要点1.提供良好的保障性住房提供全方位的设施及绿色生活环境2.满足所有对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需求;3.暂缓同其他主要城市在经济增长上的竞争;4.保证城市货物供应和经济开发的灵活性;5.充分利用地理、历史、气候和文化资产的优势,创造一个持久、美丽、独特的亚洲城市。2.2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的分阶段城市建设重点2.2.1阶段一(1961-1970):工业园区化•这一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发展。•1961年政府在裕廊划定6480公顷土地发展工业园区,并拨出1亿新元进行基础建设。1968年,园区内的厂房,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供水等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同年6月,成立裕廊镇管理局(JTC),专门负责经营管理裕廊工业区和全国其它各工业区,推动工业园区化工作。1968年底,JTC已平整土地达662公顷。到60年代末,许多外资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机场、港口、道路相继建成或得到改善。•由建屋发展局(HDB)主导的公共住宅开始大规模兴建,在这一时期完成了11.7万个住房单位的建设,人民的居住和工作渐渐得到妥善安排,社会趋于稳定。2.2.2阶段二(1971-1979):“金靴子”建设与“公共工程五年计划”中心区-“金靴子”(GlodenShoe)建设•1971年概念规划的出台为中心区的二次开发铺就了道路。伴随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工业和仓储业从中心区向裕廊工业区和其他临近新镇的轻工业区逐步搬迁,中心区的商业开发开始展开,其中,最重要的是集中了金融、贸易和第三产业的“金靴子”的建设。“公共工程五年计划”•为应对经济不景气,解决经济发展停滞及由此引发的就业等问题,在1973-1977年开展该计划。•政府通过税收和债券金子投入250多亿美元兴建和改建基础工程,修建煤气、供水、供电体系、公共交通及政府组屋等项目。同时,改建深水港和集装箱码头,扩建樟宜国际机场。2.2.3阶段三(1980-1989):中心区扩建与科学园建设中心区的扩大建设•为满足全球化竞争对商业服务设施提出的更大需求,政府投入巨资进行填海造地,保证中心商业用地的供应。•政府于1983年对中心区临近的海域进行了实质改造,以进一步扩张中心区的小块土地。•政府加大对交通设施建设的投入,1981年投资建成东海岸公园大道高速公路和泛岛高速公路。为配合新中心区的建设和组成全岛的高速公路网,政府投资新建了7条高速公路。科学园建设•1980年,为推动经济转型与升级,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政府投入巨资建设了肯特岗(KentRidge)科学园区。•自1982年科学园区引进第一家公司开始,至1993年突破100家,至1997年突破200家,达到226家。科学园区创业中心支持的主导产业有:信息技术、电子、制造技术、食品与调味料技术、材料技术及化学技术。2.2.4阶段四(1991-2000):新加坡1号与“新柔廖成长三角”计划智能岛计划-新加坡一号•1986年,新加坡制订了全国资讯科技(IT)蓝图,电脑局成立EDI研发部门,专门负责开发新的IT技术。•1992年,提出IT2000计划,即“智能岛”计划。•1996年6月,为推动“智能岛”计划的进程,新加坡调整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投资8200万新元,开发国家宽带信息高速公路项目“SingaporeOne(新加坡一号计划)”,为新加坡人提供交互式多媒体业务。“新柔廖成长三角”计划•为配合产业升级的需要,新加坡积极推进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柔佛州与印尼廖内省“成长三角”的建立。从建立协调机构、签订经济合作协议和备忘录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等方面,政府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自1990-2000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和印尼开展了大量的投资建设合作,内容涉及到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基础设施、工业建设、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和旅游服务等多个方面(图)。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时间图2“新柔廖成长三角”计划2.2.5阶段五(2001至今):连城计划•在成功建设“智能岛”之后,2003年新加坡制订了“ConnectedCity(连城)”计划,目的是将新加坡与世界上大的国家、大的城市连接起来,成为四通八达的“连城”,进而发展成为亚太地区的电子商务枢纽,使这个城市国家的传统行业从电子商务中得到新生,成为世界信息化强国•2003年7月15日,新加坡耗资13亿新元的“电子化政府行动计划之二”宣布开始实施,该计划着眼于成立一个领先的电子政务系统,把公共服务改造成为一个能为客户及公民提供易取、具综合性及增值性服务的网络化政府,即“多个机构、一个政府”。3新加坡规划建设管理的制度架构3.1有针对性的法定机构法定机构体制是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关键安排。法定机构是一局国会法令的规定设立,其主要职责是推动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支柱产业发展。这些法定机构平均规模较大,自主能力很强,实行公司式的组织,财政收支自行负责,有一个管理委员会监督,附属于相应部委。与产业升级相关的法定机构数量不多,有助于避免部门间的摩擦,创造良好的合作氛围。•URA(市区重建局)•负责总体规划、分区发展指导规划以及其他许可的城市设计规定•政府出售土地的代理机关•策划及指导新加坡中心区的市区重建事宜•URA通过与EDB、JTC等的紧密合作,将产业发展所需用地整合至全岛规划,作为产业升级用地的指导。•JTC(裕廊镇管理局)/JTC集团•原经济发展局工业园区部•主持新加坡所有工业地区的规划、建设、租赁和管理工作•采用公司模式,具有很高的自主权•有批准项目,批准城市规划以及园区规划的权力,同时能发放居民暂住证,管理贸易和市场,征税,发放商业许可证等•HDB(建屋发展局)•负责新加坡居住新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政府组屋•PSA(新加坡港务局)•统一安排所有港口及其后方用地3.2URA管理结构4.1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新加坡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贯穿于城市规划体系的每一阶段,建立了完善的公园绿化规划系统。在各个时期制定不同的绿化目标,不断完善城市的绿化环境。4花园城市建设经验主要的公园绿地专项规划(1)1991年绿地和水体规划(theGreenandBluePlan)•1991年概念规划规划提出将新加坡发展为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为此,规划提出建设一个遍及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串联网络,将24%的土地保留为绿地,其中包含将现有天然森林的82%保留下来。规划将绿地开敞空间系统与河流水系有机联系起来,并采用三个主要策略改善环境:•建设更多的公园;•精心维护自然植被;•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市空间。•规划确定了需要发展的6类开敞空间,这6类开敞空间通过公园串联网络相互连接并与滨海地区连接起来,整个公园串联网络计划用20-30年的时间完成(2)2002年公园、水体规划及个性规划(Parks&WaterbodiesPlanandIdentityPlan)•为落实2001年概念规划提出的建设一个充满活力、休闲娱乐、商业繁荣、更多绿地空间的世界城市,政府于2002年完成了公园、水体规划及个性规划。•新建9个公园,扩建6个现状公园,明确每个镇区应有1个10hm2的公园,每个居住区500m范围内应有1个1.5hm2的公园。•规划决定通过公园串联网络连接所有的公园,并规划2015年前由公园串联组成1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