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关系科学社会主义———————目的和归宿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1.社会经济根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C40s,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资产阶级统治日趋巩固。一方面,生产力大发展经济—————→迅猛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本态势另一方面,基本矛盾开始激化→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日趋保守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主要矛盾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时代的课题:1.资本主义社会向何处去?2.无产阶级向何处去?3.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结论一:产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大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前提。结论二: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政治前提。2.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创新。2.1自然科学基础搜集材料的阶段————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5-18C)整理材料的阶段—————辨证唯物主义(19C至今)19C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20C自然科学三大发现:量子力学、相对论、DNA双螺旋结构)。结论三:19C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其中的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2.2人文科学基础2黑格尔:辨证唯心主义(运动+绝对精神)——————→合理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抛弃辩证法+否定宗教)→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劳动—→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空想社会主义:托马斯·莫尔《乌托邦》(15、16C)科学社会主义←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实业制度)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傅里叶(和谐制度)欧文(公社制度)结论四: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3.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政治立场:革命民主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1844年)主观条件世界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马克思的自白您所珍重的品德:一般人——纯朴,男人——刚强,女人——柔弱您的主要特点:目标始终如一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您最能谅解的缺点:轻信您最厌恶的缺点:逢迎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您喜爱的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特伦西)您喜爱的座右铭:怀疑一切(笛卡尔)三、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普遍联系世界观——物质世界规律辨证唯物主义永恒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方法论一切按辩证法办事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代表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系统化理论化★3.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1基本特征实践性(最基本)、革命性(或阶级性)、科学性。3.2根本要求体现时代性党的执政规律与时俱进把握规律性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协调、可持续)富于创造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丛林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剥削人的社会、摧残人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人道法则: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康有为《大同书》:无国家、无私产、无家庭·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核心问题:1.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世界在本质上又是怎样的?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问题:1.世界有无共同的本质?(有:哲学;无:佛学)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物质:唯物主义;精神:唯心主义)3.世界的本质能否认识?4.我是谁?5.谁是我?6.人生有无价值、意义?……范围:个别→一般总的看法实践最高原理世界观哲学层次:现象→本质根本观点1.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关系唯心主义一切从主观出发,自以为是方法论也体现或反映世界观(注: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问。)4★1.3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形态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本体论:何者第一性客观唯心主义道、理念、绝对精神(更为根本)唯心主义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主观唯心主义费希特可知论认识论:有无统一性不可知论休谟、康德、庄子2.物质的客观实在性2.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古希腊:具体的物质形态旧唯物主义近代:具体的物质层次辨证唯物主义————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列宁)实物反物质(狄拉克)具体物质形态物质暗物质(罗宾)物质客观实在性场…………………(能指)(所指)具体物质层次★(物质定义)理论意义:(1)它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从而同一切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限;(2)它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从而同一切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3)它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从而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2.2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2.2.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形而上学运动/物质物质是运动的实在基础(×)唯心主义2.2.2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或者平衡的状态。静中有动(×)形而上学运动/静止动中有静(×)诡辩论2.3辨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广延性:一定的体积和存在的规模。三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方位性:相对于其他物质处于一定位置。持续性: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一维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不可逆性)顺序性:前后相续。5统一性问题现实意义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不是物质运动在时空里,而是物质运动具有时空性。运动/时空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形而上学结论一:时空既是无限的(整个世界→无限),又是有限的(具体事务→有限)。结论二:时空既是绝对的(物质运动之存在具有绝对性→时空之存在具有绝对性),又是相对的[物质运动之形式具有相对性(多样、可变)→时空之形式具有相对性]。时空的相对性+,球形空间——————e.g.三角形内角和180O→黎曼几何多样:广义相对论——曲率-,伪球面(马鞍形)——e.g.三角形内角和180O→罗氏几何0,平坦空间——————e.g.三角形内角和=180O→欧氏几何低速运动——牛顿经典力学可变:狭义相对论尺缩效应高速运动——相对论钟慢效应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有,一元论有无统一性(万物归一)?无,二元论→笛卡尔精神,唯心主义统一于什么(一归何处)?物质,唯物主义★物质统一性原理(1)世界具有统一性;(2)世界统一于标志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理解:①世界统一于标志客观实在性的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②世界是具有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统一场论(爱因斯坦)——→弦论——→膜论(威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理论意义物质统一性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原理的意义客观实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运动发展—→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运动规律性→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时空统一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注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物质统一性原理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64.1意识的起源4.1.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界的反应形式四↓个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阶↓段动物心理↓人的意识可能性4.1.2意识还是社会的产物手脚分工人的大脑:物质基础劳动直立行走人的语言:物质外壳现实性4.2意识的本质4.2.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大脑×)★4.2.2意识的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客观映象×)(1)意识就其形式而言是主观的,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感性形式———→外在现象主观形式客观内容理性形式———→内在本质(2)意识有主观差别,但主观差别有其客观依据;主观性先天的素质意识客观依据差别性后天的实践★(3)由于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因此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反映只能是近似的,有时是歪曲的;但不管是近似的反映,还是歪曲的反映,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4.3意识的作用(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反映意识统一过程创造(3)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一定控制作用;冯友兰:不着急,生死两忘,想起来怎么得了、放下去便是自然。(4)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最为突出)——通过实践。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烦:过去——现在——未来被抛沉沦向死而生——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7物质力量(生产力)物质工具(生产工具)1.实践的涵义、特点和形式1.1实践的涵义实践,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1.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体客体自觉能动性横向:社会性社会历史性纵向:历史性(或历史局限性)1.3实践的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文化创造活动。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2.1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人↔自然实践人↔人(社会)人↔意识2.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物质生活实践社会政治生活社会精神生活2.3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科学学说。│联系└—→总特征有规律发展一、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事物的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1.1联系的客观性微观:贝尔理论宏观:混沌学——蝴蝶效应1.2联系的普遍性因陀罗网(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附加量算术相加→加和关系系统效应(Δ)非加和关系(2)我爱你我爱你身上的某件东西施虐狂←萨德←S/M→马佐赫→受虐狂为了得到这件东西,必须加以摧毁└→《朱丝蒂娜》81.3联系的多样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抽象联系单一直接↔间接具体内部↔外部多样偶然↔必然本质↔非本质……………宗教与心理因素直接联系,与社会背景间接联系,但后者更为本质。1.4联系的条件性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联系,对其产生、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客观存在唯物的态度急躁、冒进“左”条件具体可变辨证的态度消极、无为“右”冯友兰评价毛泽东的思想:科学→空想(大跃进运动)→荒谬(文化大革命)2.事物的永恒发展2.1发展的涵义倒退的运动低级→高级运动方向简单→复杂(依方向分类)前进的运动无序→有序性质: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发展,是指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2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较为稳定的联系。2.2.1规律具有必然性2.2.2规律具有稳定性(可重复性)2.2.3规律具有客观性★2.2.4规律具有多样性自然规律特殊规律规律社会规律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源泉和动力(依领域分类)思维规律(依范围分类)一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形式和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道路和方向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所揭示的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世界观: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方法论:矛盾分析法→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立统一规律。9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1.1矛盾的涵义矛盾,是指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实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