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病因的定义。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围素,又有生物因素。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生物(pathogen)。病原生物的种类很多,有动物界的线虫和原生动物,有植物界的寄生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有菌物界的真菌和粘菌,有原核生物界的细菌、放线菌和支原体,还有病毒界的病毒和类病毒。由病原生物侵害植物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病害。没有病原生物侵染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2.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寄生性是寄生物从寄主体内夺取养分和水分等生活物质以维持生存和繁殖的特性。一种生物生活在其他活的生物上,以获得它赖以生存的主要营养物质,这种生物称作寄生物(parasite)。供给寄生物以必要生活条件的生物就是它的寄主(host)或宿主(parasitifer)。寄生是生物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是寄生关系。植物病害的病原物都是寄生物,但是寄生的程度不同。有的是只能从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专性寄生物。其营养方式为活体营养型(biotrophe)。有的除寄生生活外,还可在死的植物组织上生活,或者以死的有机质作为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非专性寄生物,这种以死亡的有机体作为营养来源的称为死体营养型(necrtroph)。只能从死有机体上获得营养的称腐生物(saprogen)。植物病原物中,如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以及寄生在植物上的病毒和种子植物,都是专性寄生的活体营养型。绝大多数的植物病原真菌和植物病原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的,但它们寄生能力的强弱有所不同。寄生能力很弱的接近于腐生物,寄生能力很强的则接近于专性寄生物。致病性是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寄生物从寄主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起着一定的破坏作用。但是,一种病原物的致病性并不能完全从寄生关系来说明,它的致病作用是多方面的,如病原物的产物以及植物对这些产物的反应,都可以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一般来说,寄生物就是病原物,但不是所有的寄生物都是病原物。例如,豆科植物的根瘤细菌和许多植物的菌根真菌都是寄生物,但并不是病原物。寄生物和病原物并不是同义词,寄生性的强弱和致病性的强弱没有一定的相关性。专性寄生的锈菌的致病性并不比非专性寄生的强。如引起腐烂病的病原物大都是非专性寄生的,有的寄生性虽弱,但是它们的破坏作用却很大。抗病性是植物抵抗病害的特性。植物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变化着的环境产生了很强的适应性,对一些不良条件产生了忍耐性和抵抗性,这种适应、忍耐和抵抗性有时统称为抗逆性。无论是对非侵染性病害或是侵染性病害,植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可称为广义的抗病性。有人把植物对非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性称为忍耐性或抗逆性,如对低温、霜冻、烟害的抗性,把植物对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性称为狭义的抗病性,如水稻对稻瘟病的抗瘟性等。3.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按照植物或作物类型有果树病害、蔬菜病害、大田作物病害、牧草病害和森林病害等;按照寄主受害部位可分为根部病害、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按照病害症状表现可分为腐烂型病害、斑点或坏死型病害、花叶或变色型病害等;按病原生物类型又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等,如按传播方式和介体来分,有种传病害、土传病害、气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但最客观也最实用的还是按照病因类型来区分的方法,它的优点是既可知道发病的原因,又可知道病害发生特点和防治的对策等。根据这一原则,植物病害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因为病原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而又称传染性病害;另一类是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在植株间不会传染,因此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4.爱尔兰饥馑、孟加拉灾荒的原因及后果如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古今中外都不乏因缺粮而出现饥荒的教训。历史上最有名的是1845—1846年的爱尔兰饥馑(Irishfamine),由于爱尔兰岛上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马铃薯发生了严重的疫病而绝产,饿死了几十万人,迫使150万人逃荒而移居到美国。整个西北欧人心惶惶。1942—1943年印度的孟加拉饥荒(Bengalfamine)亦非常严重,在1942年大面积的水稻遭受胡麻斑病的侵害而失收,到1943年有200多万人被饿死。5.Tillet,deBary,E.F.Smith,土居养二,Diener,Milladet,Stanley,Bawden,Mayer,Cobb等人对植物病理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1755年梯列特(Tillet)提出用种子处理的方法可控制小麦黑粉病。德巴利(DeBary,1853)是病原学说的创始人,他提出黑粉病和霜霉病是真菌侵染的结果,而不是植物生病以后才有真菌滋生。1845年爱尔兰饥馑发生后,大家对马铃薯为何会死亡不了解,他花了5年时间研究,于1861年证实是由于一种疫病菌侵染所致。他研究了锈病发生规律,提出锈菌有转主寄生的现象。史密斯(ErwinF.Smith),他与德国的费休(Fischer,A.)就细菌是否引起病害的争论持续了10年,史密斯以大量事实和实验结果证实了病原细菌的侵染性,他写的三本巨著“细菌和植物病害的关系”等奠定了植物病原细菌学,被美国人尊称为“细菌学之父”,他写的“植物病原细菌导论”是这一领域最早的教科书。土居养二(Doi,Y)最早从桑萎缩病切片中发现了植原体,当时称作类菌原体(MLO)。迪内(Diener,T.O.)于1971年通过多种化学方法提纯了一种小分子的核酸(RNA)是引起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的病原物,由于没有蛋白质外壳,他称作“类病毒”(Viroid)。1885年米拉德(Millardet,PMA.)正式提出用波尔多液可有效地防治葡萄霜霉病。事实表明,古老的波尔多液可有效防治数百种植物病害,是迄今仍广泛使用的杀菌剂。迈耶(Mayer,A.)在1886年报道了烟草花叶病,磨碎的汁液能够传染,但未看到病原物。斯坦利(Stanley,W.M.)于1935年用化学的方法提纯得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结晶,并证实具有侵染性,他因此获得了194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鲍登(Bawden,F.C.1936)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真正具有侵染力的是核酸而不是蛋白质。1907年Cobb在美国农业部内建立第一个线虫学研究机构,对植物线虫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二章植物病原真菌第一节真菌概述1.什么是真菌?大多数真菌的个体很小,通常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真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广,种类很多,已描述的约10万个种,在淡水、海水、土壤以及地面的各种物体上都有真菌存在。真菌的主要特征有:(1)为真核生物,有固定的细胞核;(2)营养体简单,大多为菌丝体,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的为纤维素,少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不具细胞壁的原质团;(3)营养方式为异养型,没有叶绿素或其它可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4)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真菌营养方式有腐生、共生和寄生的三种。大多数真菌是腐生的,生活在死的有机体上。寄生的真菌,主要寄生在植物上,植物病原真菌指的就是那些可以寄生植物并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已记载有8000种以上。植物病害中,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数量最多,是第一大植物病原物。作物上常见的黑粉病、锈病、白粉病和霜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2.真菌的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与功能。大多数真菌的营养体是丝状体。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作菌丝(hypha),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称作菌丝体(mycelium)。菌丝呈管状,有固定的细胞壁,大多无色透明。不同的真菌苗丝粗细差异很大,多数直径在5~6μm之间。大多数真菌的菌丝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许多长圆筒形的小细胞,这种有隔膜的菌丝称作有隔菌丝,如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菌丝的隔膜上有孔洞,细胞内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可以通过隔膜的孔洞进入相邻的细胞。有些真菌的菌丝无横隔膜,称作无隔菌丝,如低等真菌的菌丝,整个菌丝体为一无隔多核的细胞。3.真菌无性繁殖、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或过程,以及所产生的常见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类型。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在植物病害发生中所起的主要作用。真菌的繁殖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真菌无性繁殖的基本特征是营养繁殖。繁殖过程中没有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产生的无性繁殖体在脱离母体后,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萌发形成新的个体。真菌的有性生殖是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多数真菌都具有性生殖阶段。真菌进行有性生殖时,营养体上分化出性器官或性细胞,有性生殖就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结合完成的。真菌的性器官又称配子囊,性细胞称为配子。大多数真菌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作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往往可以连续重复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在病害传播、蔓延和流行中起重要作用。真菌的有性孢子大多在侵染植物后期或经过休眠期后产生,如—些子囊菌越冬后次年春天才形成成熟的有性孢子。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结构和有性孢子具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同时,有性生殖的杂交过程产生了遗传物质重组的后代,有益于增强真菌物种的生活力和适应性。4.什么是准性生殖?准性生殖的过程、内容和意义。真菌的准性生殖(Parasexuality)是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准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性生殖是通过减数分裂进行遗传物质重组和产生单倍体。而准性生殖是通过二倍体细胞核的有丝分裂交换进行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通过产生非整倍体后不断丢失染色体来实现单倍体化的。半知菌是一类末发现有性生殖的真菌。其中有些是以准性生殖的形式起着类似一般有性生殖的作用。准性生殖对于没有有性生殖的半知菌的遗传重组具有重要意义。5.真菌生活史的含义及生活史类型。植物病原真菌无性繁殖阶段的特点及其与植物病害蔓延的关系。真菌的生活史(1ife—cycle)是指真菌孢了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例如,真菌的无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通常在营养生长后期进行有性生殖产生有性孢子,有性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体经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后进行无性繁殖,又产生了无性孢子,这就是真菌的一个完整生活史过程。因此,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真菌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就进行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这是它的无性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真菌无性繁殖阶段在它的生活史中往往可以独立地多次重复循环,而且完成一次无性循环所需的时间较短,产生的无性孢子数量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蔓延作用很大。6.在传统的“三纲一类”分类基础上,Ainsworth分类系统在高级分类单元上做了哪些调整?Ainsworth传统的“三纲一类”分类基础上,在高级分类单元上做了调整,取消了藻状菌纲,将相应的纲提升为亚门,这就是目前普遍采用的5个亚门系统。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an)、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ntina)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五个亚门。第二节鞭毛菌亚门真菌1.各类群鞭毛菌的营养体、无性繁殖与有性生殖有哪些共性及差异?鞭毛菌的营养体形态变化较大,从比较原始的原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