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和难点新医改预示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重大变革时代的来临,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实施的重大转变,体现了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理念。随着《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视实施方案(2009年—2011年)》的相继公布,标志着讨论多年的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了明确的政策目标和基本思路,也预示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重要变革时代的来临。新医改方案的中国特色合民意合国情,既是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其推出分步骤实施的重大投入和调整,更是最终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一、新医改方案中的创新点(一)理念创新,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也是新医改方案的最大亮点。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是医改的一个鲜明特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理念,既符合中国国情,也符合国际潮流。从全世界看,绝大多数国家都把维护医疗卫生的公平性放在首要位置,因为健康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是强化政府责任,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善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公平。(二)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国家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老百姓少生病。同时意味着不论性别、年龄、民族、职业都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就是说,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既是医改惠民的起点,又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终点。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保障是国际通行做法。在推行均等化的过程中,要重点解决服务质量的差距。要从根本上建立新的统筹城乡的卫生筹资和投入模式,做到城乡卫生均衡发展,保证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等服务、获得同等补偿。(三)确立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体制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需要政府履行其应尽职能,以政府增加投入的途径来弥补“市场失灵”、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意见》提出,“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同时,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意见》指出,“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机制”,“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家将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四)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上比较普遍的形式,对于降低药价、保障基本药物的供应有重要作用。《意见》提出,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和数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基本药物是指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意见》提出,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五)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多元化,国家制订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多种方式参与,包括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并且,2009年4月7日出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里提出,“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业内相关人士分析,“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说明给予了民营医院国民待遇,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六)新增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国将“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新增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3年内中央政府重点支持2000年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再支持改扩建500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二、新医改方案中的难点(一)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我国农村居民占有一半多人口,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稳定。而且,现在的城乡差别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如果我们不尽快扭转这个局面,不加快农村发展,势必会动摇我国根基。另外,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普遍不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多产生在他们中间,只有先解决了农村的事情,才能去解决其他问题。而且,我国一贯是“以农村为重点”,因此农村卫生服务亟须加强。(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随着“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势必要逐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使之能够适应我国医改,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当然,在这当中,我们应当处理好一些关系,其中政府主导支持是十分关键,仅靠单个医院的力量很难支撑起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医疗器械的购买到医护人员的工资都应由政府投入专项的资金,并且给予社区卫生机构和人员相应的待遇和保障,这样才能构建好社区服务体系。另外,相关政策配套很重要,还有就是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市民就医观念的转变。这样三管齐下,社区服务体系才能真正建立。(三)公立医院的改革公立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力量,看病难、看病贵和老百姓的抱怨,最直接体现在医院这个层面,而绝大部分医药卫生改革的措施,最终都要通过医院这个平台来实现。比如,对于医疗保障制度而言,提高覆盖面和覆盖水平,要靠制度建设,但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靠公立医院的改革;在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方面,研发、生产和供应要靠相关政策解决,但最根本的问题是,医院必须有动力,主动使用基本药物和控制药物费用,而这必须要靠医院改革来实现。如果便宜的、廉价的、可靠的药生产出来,医院不用,这个制度就形同虚设;而要发展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也涉及现有医疗资源的重新布局,重新调整公立医院的职能。不管如何改革,我们都应保证公立医院真正公立,医疗卫生的公益性绝对不能缺失。无论是“医药分开”的形式还是其他形式都应从普通百姓的角度出发,使医院真正成为“人民的医院”。“新医改方案”文件,无论从方向、目标还是定位,都是值得赞赏的。从长远来看,“新医改方案”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强调政府主导、强调公益性目标、强调公正公平……可以说“新医改方案”已经打破了坚冰,开启了新的航向。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最终的实施效果,以及配套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方案最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