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校园生活的的影响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校园生活的的影响分析文化是以人类物质创造为基础的一类精神创造,它的发展受到人类社会物质发展的推动,同时超越现实的物质存在方式。网络文化则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精神创造,它以网络为媒介,以信息为核心,自由地获取、交流、创造多样文化信息。虽然是网络文化是一种虚拟空间文化,但它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全球性的特点并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技术新,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改变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应该讲,自从计算机网络出现,网络文化即开始出现。最初的网络文化还有较多的地球上其他人类社会文化的特征以及计算机文化的特征。[1]因此,网络文化可以说是现有文化的一种隐射,中小学校园生活所特有的文化氛围也会在网络文化中有所体现,因此针对网络文化对中小学校园生活影响的分析有助于为研究学生思想动态开辟新道路。一、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渗透的原因分析2007年7月1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了《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国青少年学生网民已达到5800万人,占总体网民的35.8%,青少年学生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6.9%,在各种网名职业成分中比重最高。青少年学生上网时间每周平均时长11.6小时,其中每周上网超过20小时的青少年学生占网民总人数的16.6%,超过40小时的占5.9%。[2]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青少年学生正在长时间的上网过程中,逐步接受网络文化的熏陶,我们可以观察到,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常常使用网络语言,诸如“(尴尬无奈)”、“大虾(大侠)”、“斑竹(版主)”等词,如同接头暗号般让不上网的人无法理解。事实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网络文化渗透中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原因在何?笔者将从三方面入手分析:互联网本身特点是导致网络文化渗透校园的根本原因。互联网的特点有:1.资源共享性资源共享包括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信息)资源,是计算机网络最有吸引力的功能。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来支持专业学习,互联网就如同巨大的资料库,使学生能便捷地获取。除了学习之外,生活、社会实践、交友等也需要资源共享,互联网能满足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2.自由平等性在互联网中不存在上下级关系,不分老幼,不分贫富,每个使用网络者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享用网络。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在互联网上不用受到束缚,可以发挥个性,而个性的张扬对于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的他们是需要被理解却又难以受鼓励的,他们的喜怒哀乐需要宣泄,网络当之无愧成为最好的平台。3.虚拟性网络中的不真实性可以给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特别是在网络游戏中,可以尽情操控人力、财力、物力,虚幻飘渺的网络世界具有神秘色彩吸引青少年学生。他们所寻求的是一种自我肯定,特别是那些在长辈和老师眼里不出色的孩子,更容易为了填补心里些许的自卑,而通过网络的虚拟世界来树立自信。4.校园为网络文化提供生长环境中小学校园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统一思想目标、统一作息安排,使得学生朝夕相处中有了相同的话题和兴趣爱好,无形中也就产生的某一学校特定的一种文化氛围,这种文化不仅是显现于表面,而且隐藏于学生精神之中,当学生通过网络交流时文化也在传递。校园网络的完善也使网络文化的发展更迅猛,BBS、校内网、博客、QQ、MSN等网络平台、交流工具是网络文化的催化剂。另一方面,校园生活并不能完全合乎学生心意,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也有非主流文化的存在,对于学校的不满敢怒不敢言者,就会通过网络,利用其自由性、虚拟性来表达。5.青少年学生的特质是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生理发展表现为身体急剧的生长和变化。肌肉、骨等组织全面地急剧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第二性征逐渐显露。随着身体的发育,青少年必须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同时还必须适应别人对于他的新形象所表现出的反应。然而,由于身心方面的成长不一定能平衡发展。因此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在”幼稚”与”成熟”的尺度上会有大幅度的徘徊。随着身体的变化和性成熟的过程,逐渐产生一些新的体验,也感到周围人对他们的新的反应。他们将力求发现自己现在真实情况以及将来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伙伴的来往,新的社会关系的产生,也使他们扩大了自我活动、自我探索的空间。他们也要弄清世界是什么样子?社会又是什么等。在这种不断认识和探索中,使理想的我逐步接近现实的我,使自我意识达到积极的统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变得强烈,与家庭的联系逐渐疏远,对父母的权威产生怀疑,甚至发生反抗行为。他们要摆脱家长和其他成人的监护,摆脱由这些成年人规定的各种形式的束缚。由于价值标准受到同辈和社会的影响逐渐大于来自父母的影响,因此,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出现”摆脱家庭束缚”的倾向。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展,青少年对家庭的依恋逐渐转向伙伴群体,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他们的言行,爱好、衣着打扮等相互影响。信任伙伴胜过信任家长和老师。在伙伴关系中,同伴之间对共同问题的讨论及反面的经验提供了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术。正因为青少年希望了解社会,试图摆脱束缚,渴求得到朋友,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去观察世界,可以无拘无束畅游网络,可以广交朋友,所以网络对青少年影响更大,而网络文化也同时灌输到他们的脑海中。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相对大学生而言较为枯燥,严谨的教学课程、短暂的课间休息基本构成学生在校生活。中小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上网,但笔者认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所谓校园生活可不仅指在校的八小时,离开校园,有网络通讯的存在,与同学老师的沟通交流构成了虚拟校园,这是对在校生活的一种延展。那么网络文化对校园生活又有怎样的作用呢?二、网络文化对校园生活的积极推动作用(一)从教育教学角度来看网络教育能实时或非实时任意交流、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及协作学习;教学空间的无限扩展、教育对象的空前膨胀,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欲。网络促进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更方便、轻松地学习他人的经验,寻找各种信息和教学材料。网络教育有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我国教师资源分布,其素质、能力、学术水平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差异,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我国教育资源尤其是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和大城市,一般中小城市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教育专业门类不齐全,高等学历人才极度缺乏。而网络教育则不受地域限制,能够集中最优秀的教师资源,使最优质的教育传递到全国各地,推进师资力量薄弱地区的教育发展。(二)从生活娱乐角度来看网络拓宽了中小学生人际交往范围。学生原本的人际交往只局限在学校和家庭,但通过网络可以使他们接触到那些日常生活中并不熟悉的群体。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擅长与人交往的学生来说,网络能使他们暂时放下自己的羞涩,大胆地与人交朋友,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的拓宽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自身的眼界和思路,更加全面地、客观地看待生活和社会。网络让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网络覆盖面的广泛,使学生离开了校园仍然能通过与老师和同学的网上沟通,感受校园群体的气氛。网络能带给学生更多共同话题,例如:如何使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都可以成交谈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培养与发展。网络还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宣泄内在的情绪,使老师家长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三、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一)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武汉某中学初三学生晓辉自从家里购买电脑后,就迷上了网络,先是上网闲逛、聊天,继而疯狂地迷恋上了网络游戏。现在,到街头网吧泡上四五个钟头是他每日的“必修课”。“明知沉迷网络会影响学业,多次告诫自己不能再泡网吧,可还是身不由己,也会觉得对不起父母。可是越是自责越想逃避,越愿意躲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这样就不会想那些烦心事了。”晓辉觉得网络就像精神鸦片,一旦上瘾向戒除非常困难。在那个世界里,晓辉过五关斩六将,获得快慰和满足,但在现实世界中,却是学习成绩一路下滑,已经有7门功课“红灯高悬”,面临着被退学的危险。美国罗切斯特大学2006年12月27日前公布的研究成果表示,人们之所以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主要是因为网络游戏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像上述案例中的晓辉就是为了逃避“烦心事”,才在网络中越陷越深,网络世界的奇妙无穷能弥补青少年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足,但同时让他们无法自拔。(二)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性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统计,2006年2月,在对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中关押的500名失足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有28.2%的失足少年经常去网吧上网聊天、玩游戏或阅览色情内容;因在网吧玩网络游戏或浏览黄色网站而直接导致犯罪的占33.5%。[3]不可否认,网络文化有其消极、堕落的一面,充斥着暴力血腥黄色内容的网页往往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负面影响。青少年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还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很容易被诱导犯罪,加上教师家长管理的不到位,没有及时将青少年从消极网络文化的阴影中拉出来,青少年因模仿而导致犯罪可能性大大提高。(三)网络语言引发的交流障碍伴随这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隔着屏幕交流,认为这样更轻松自在。并且,网络语言以简练形象生动增添了网民之间交流的幽默感。但是,打字飞快的青少年当他们提笔写字的时候却常常惘然。字迹歪歪扭扭,词不达意,说话拿腔拿调,都是需要纠正的问题。一种源自台湾的交流语言深受90后的喜爱,谓之“火星语”,例如:鸥孩油拌歌笑事菜克讷(我还有半个小时下课呢);?l赖佩龌廖添(谁来陪我聊天);呕惠嘉贾喽(我回家了),如果用这些语言和长辈交流,估计没有人能看得懂,但不少青少年学生却乐此不疲,认为这类语言够个性、够神秘。无可厚非,这是属于年轻人的语言,但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语言进行交流,是否会造成语言表达能力的弱化,以及交流障碍?四、如何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对中小学生校园生活的管理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在上文中,笔者分析了网络文化渗透校园的原因,阐述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如何利用网络文化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校园生活的管理是更需要探讨的一个话题。青少年学生的校园生活牵涉到方方面面,小到上学要准备什么必需品,大到升学择校、招生录取,管理者再细致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满足学生要求。然而,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资源共享,互相帮助解决疑问,也能使管理者清楚了解到学生对什么满意,对什么有意见,从而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网络文化透露出的是青少年学生最单纯的需要,管理者应该把目光投向校园网络,不仅利用校园网络来公布学校的动态新闻,更要利用网络来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感。从网民的文化程度分布(见表1)来看,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网民占到了49.4%,大专本科生占47.7%,而硕士博士学历的网民只有2.9%,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络文化的主导者并不是高学历高水准之人,更多的是普通学历人士营造起来的一种氛围,没有高深的学术问题,没有奥秘的理论分析,青少年学生在这样的网络文化中得到的是轻松愉悦,但是否在网络文化中得到积极的教育就需要有人加以引导。[4]因此加强学校网络建设的管理十分必要,对于一些不良的信息要采取必要的手段加以屏蔽,使学生在校园中上网能够避免吸收“垃圾”。强制手段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要建立更有意义的网络平台,以其独特的魅力来吸引学生,在网络中寓教于乐。例如,校园网BBS,校内网等以校园为主题的网站,不仅能让学生在其中互相交流,可以通过发帖来发表自己的大作,或者是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可以说出自己遇到的麻烦,通过与其他学生探讨得以疏解,加上网络管理员制度的完善,使得学生能在这样的平台中得到更多积极影响。网络所具有的快捷方便、信息丰富、交互性强等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载体和新途径,但网络上信息庞杂、交往匿名、空间虚拟、技术含量高等特点,又使得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等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抢占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要而又紧迫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