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合肥滨湖新城整体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合肥滨湖新区规划背景项目概况目标定位理念原则空间布局道路交通核心区生态景观基础设施产业规划滨湖世纪城规划背景合肥优势分析省会之城、中部之城、滨湖之城、科技之城、文化之城、绿色之城、轻工之城合肥劣势分析1、城市整体经济实力不强:经济总量在中部省会城市处于末位,影响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提升。2、产业结构之间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层次偏低,不利于中心城市综合职能的完善与提高。3、区域整合力度相对薄弱:在全省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省内城市呈现离心状态,省城中心城市地位受到挑战。4、城市特色建设缺少亮点:缺少与省会城市地位符合,与城市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城市特色建设。5、构建和谐社会任务艰巨:城乡差别明显,投资环境、创业环境,人居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因此,合肥的发展需要一个激变和创进。规划背景合肥发展思路:1、三个层次,五条轴线形成了合肥都市圈结构框架(合肥—巢湖—芜湖发展轴,合肥—南京发展轴,合肥—安庆发展轴,合肥—六安发展轴,合肥—淮南、蚌埠发展轴)。2、通过合肥都市圈建设,构成合宁联动的发展趋势。3、强化与巢湖市的联系,是合肥通江的关键性一步。项目概况新城简介:合肥市滨湖新区位于合肥市南部,南起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北至城市二环路,西侧与合肥西南片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望,是合肥“141(一个主城区,四个城市组团,一个滨湖新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主要区域之一。2006年11月15日,滨湖新区建设正式启动。行政区划:滨湖新区用地内现有肥西县、包河区、五个乡镇(烟墩乡、义城镇、骆岗镇、义兴镇、大圩乡),总用地面积为19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12.6平方公里,本规划区的居住人口规模为90万人。有利条件分析第一、独特的区位优势。滨湖新区襟三河而带一湖,区南紧邻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借此与沿江城市相联系,可以使合肥从相对封闭的空间走向更为开放的滨湖发展城市。区西紧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利于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新区处于城市上风口,区域自然景观良好,空气清新,生态优良,水系众多,适宜发展观光旅游、商务居住等。第二、丰富的资源优势。新区面积约占合肥城区的五分之二,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雄厚的自然资源。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情况下,无论是全市的东向发展战略,还是临江指向的城市布局,都有承接产业的空间优势。此外,广阔的水面资源和优美的生态资源,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第三、便捷的交通优势。南淝河、派河水道通江达海,312国道、合安高速、市区一环、二环等高等级道路相互交织,包河大道、淝河路已经竣工通车,二环以南的道路主干网基本形成。第四、一定的产业优势。新区已经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该区以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工业化载体,以机械加工和科研为主,具有高密度经济聚集示范性。项目概况制约因素分析第一、环境压力严峻。巢湖的污染严重,全湖属中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主要环湖河流水质差,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石油类。第二、基础设施薄弱。区内集镇建筑层数低,容积率低,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条件差。区内道路有待进一步拓展。例如,义城镇至今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工业和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缺乏,教育医疗等基础需要得不到保障。天然气、水、电、供暖等管道的铺建工作尚有待进行。第三、资金投入不足。合肥经济发展总量偏低,在27个省会城市中居18位,明显偏后。滨湖新区的建设量大,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尤其是前期建设主要是公共设施,投资大收益小,难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资金的筹集运作,将是贯穿整个滨湖新区建设的重要环节。第四、国家政策环境的限制。目前,国家对大规模新城区建设有诸多限制,如何处理好国家政策与地区发展的关系,合理开发建设滨湖,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妥善解决的软环境问题。项目概况目标定位滨湖新区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联系上海,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因此,新区形象定位围绕核心功能区,采取集中展示,形成完整的视觉效果,来体观城市礼仪界面的属性。新区建筑采取多样化设计,强调富有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品质,核心公共建筑群以高层为主,以利于勾勒出城市轮廓,某些区域可结合旅游项目开发采用徽派的建筑型式。滨湖新区以吸收新增人口,避免老城过度发展为主要目标。功能定位领航功能:省级行政办公主导功能:旅游度假基地、会展中心互补功能:文化体育、商贸办公特性功能: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支撑功能:生活居住、商业服务目标定位理念原则规划理念:高效紧缩、多元和谐、生态网络、时空交融规划原则:整体性、和谐性原则多元化、复合化原则生态性、可持续原则历史性、文化性原则弹性、可操作性原则空间布局空间整合策略——落实城市发展框架,整合城市空间结构遵循整体性原则,通过空间布局、路网结构、交通组织、生态廊道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城市结构的整体性与连续性。结构构成策略——核心引领,纵轴推进,横向延展,点轴片块空间布局新区分为四大功能片区,十大功能板块北部片区:葛大店文教生活综合版块和现代物流综合服务板块中部片区:合肥南部城区中心板块和科教研发板块;结合机场搬迁建设南部城区的商业中心,同时结合十五里河规划奥林匹克公园南部片区:核心功能板块、省级旅游基地板块和高品质居住综合板块东部片区:大圩旅游新市镇板块和现代观光农业板块空间布局道路交通交通组织策略——公交优先,五横八纵,格网布局,水路通达。形成八横五纵的1级主干路网结构,一纵两横的城市快速路。结合有机聚合的布局模式,规划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BRT及大站公交线为骨架,区内环线为纽带,普通公交为辅助的四级公交网络。同时完善对外交通,提高空港,航道的通达能力。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规划:1、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一横一纵两条轨道线2、BRT系统3、大站公交线:补充BRT系统网线不足的问题4、区内环形交通线5、公交枢纽与首末站:规划公交主枢纽2个,辅助枢纽8个,首末站若干道路交通规划快速路:一横两纵一级主干路:五横八纵二级主干路:片区相互联系的主要道路次干路:联系相邻片区支路:满足片区内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和短距离交通道路交通核心区区域协调策略:城湖共生(核心区),合巢联动,滨湖通江,区域共荣核心区规划思路:建立四个活力区域、一个系统的环城生态公园、多样的滨水空间、一条标志性中轴、一个新的天际线、导向湖滨的联结交通系统、TOD引导下的环湖发展中心、绿道建设与都市慢生活、CBD立体城市开发、一个巢湖文化纽带。核心区核心区以滨湖核心为依托,规划设计范围约21.75平方公里。核心区核心区旅游服务:构筑环巢湖旅游与文化传播中心森林公园:利用现有良好植被条件,建设森林公园影视基地:影视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丰富城市内涵总部基地:集企业总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板块主题公园:集主题游乐、商住地产、城市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板块CBD:提供商务办公、娱乐休闲、综合商住等多样功能,打造合肥经济中枢文化展示:以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规划博物馆为基础,建设文化展示区核心区空间格局:展现合肥起伏滨湖新天际。水线、岸线、天际轮廓线所勾画的滨湖风景线,显示出新合肥大气、雄伟的整体形象与气质。核心区车行系统:总体形成“4横6纵1环”的干道系统核心区沿湖特色功能区分别设置道路下穿和人行上跨段,实现内外无障碍联系。建立开放空间慢行环、商业空间慢行环和文化娱乐慢行环三大区域绿道,串联各个功能节点,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结合滨水的绿化及开放空间,构建完善的慢行系统。同时在滨湖区域设置水上巴士站,形成紧凑、复合、低碳的慢行交通网络。慢行系统核心区轨道交通:环湖轨道线为远景规划设想,促进环湖地区开发。核心区旅游规划生态保障策略——强调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城市典范生态景观生态景观生态规划:将滨湖区内的水面、湿地、植被等斑块通过不同规模和结构的廊道相互串联、贯通,以绿干、绿枝、绿叶的层级结构构成一个可以循环流动的网络系统,为城市的持续生存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支撑功能的资源和服务。生态景观绿地系统规划:十大广场、十二大公园充分利用基地内良好的自然资源,如水系、植被、圩区等要素,结合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形成城市公园、广场、道路绿化、滨湖绿化、生态廊道、现代农业观光园、湿地等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网格。生态景观景观风貌规划:一心一带三点十片一心——滨湖新区景观风貌核心区一带——环巢湖景观风貌带三点——三个特色景观风貌小镇文城镇:滨湖旅游特色小镇大圩乡:观光农业特色小镇义兴镇:工业配套特色小镇十片——十大景观风貌区生态景观景观系统规划:一个巢湖景观环两个特色景观区(滨湖新区核心景观区和相爱观光农业景观带)三条交通绿化廊道四条生态滨水绿化带五大主题公园(奥体公园、科技公园、游乐公园、海洋公园、丰收公园)“九横六纵”城市道路绿化体系基础设施社区规划:以美菱大道形成主要的生活片轴考虑低收入人群,规划设置旅游新市镇,提供低价住房的居住用地,满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规划:沿美菱大道纵向展开,形成由南至北城市公共设施服务带。每个片区板块沿横向形成一条片区及的公共服务设施带,公主“纵向推进,横向延展”的发展模式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排水工程污水管道覆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2、给水工程城镇自来水普及率100%3、供电规划规划一座220KV变电站,六座110KV变电站4、通信工程功能构成策略——优势产业集聚,服务功能集聚,多元功能复合;集聚长三角区域性功能,突出城市科技优势功能。产业规划以建设滨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带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环巢湖国家级旅游区为载体,形成长三角区域性特色功能的集聚,包括会展中心、省级旅游基地、会议中心、大型主题公园、区域型总部研发基地、徽商论坛等,并实现各功能的融合互动。产业规划现代服务业生产服务业:拓展创新金融保险业,吸引国内外银行和保险公司到新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对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国内和省内大型企业的招商,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技术服务业:吸引大中型企业技术中心、专业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会展业:提升国际会展中心在展览、会议、宾馆服务等方面的功能,策划和支持举办一批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区域性、全国性乃国际性会展活动,扶持发展会展企业,培育知名会展品牌、促进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旅游休闲业:大力开发滨湖生态度假、农家体验、林地休闲等旅游项目,重点打造义城滨湖景区、大圩休闲体验旅游区、沿南淝河都市水景带等。房地产业:发挥地处城市“上风口”和滨湖依水等地理优势,积极开发水岸、滨湖、林畔的房地产。商贸流通业:加快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和大型连锁超市的建设,发展商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以及连锁店、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和网上商店等新型零售业务。先进制造业汽车及工程机械制造业:从合肥目前的整体情况出发,打造汽车产业集群的条件最为成熟,全市将形成一个以整车企业为核心,以一、二、三级零配件供应商为基础,以各类现代物流企业、研发机构和行业协会为支持的较为完备的汽车产业集群。新区的汽车产业可以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新区可以积极引进和培育一些工程机械、环保设备、智能仪表、数控机床、精密模具等装备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产业:依托合肥海尔、美菱、荣事达等名牌家电企业,积极引进和培育相关配套企业。瞄准国际和国内内先进技术资本的转移,吸引电子信息企业落户新区,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壮大。其他轻型制造业:包括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服饰、木材制品、家居装饰、印刷出版等行业,改造传统轻工业,注重生态环保效应、积极升级为都市型工业。产业规划都市型农业生态农业:适应合肥居民消费需求,重点发展规模化的蔬菜、葡萄、水生蔬菜、瓠子、番茄、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养殖业水面,开辟综合养殖区和鱼鸭混养区。引导农业生态化和种植标准化,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观光农业:将休闲农业作为都市农业的重要领域。加快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带建设,开发一批休闲农庄,加强策划、包装和推介,扩大农家乐旅游规模,定期开展绿色文化节、荷花节、葡萄节等节事活动,集中打造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农业特色旅游产业。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