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姚市姚北工业新区长泠江滨江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前言把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是当今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一个新的思路,在本区绿地系统规划中运用城市规划学、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关原理(如:基质、廊道、斑块景观模式)来指导、构建科学、稳定的绿化系统结构,进一步分析各个绿地的地位作用,给整个绿地系统作出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针对长泠江从生态角度出发,将水体、堤岸、滩地、湿地、植被、生物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统一规划和设计、恢复这些自然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水域生态恢复、洪泛控制、水质自净、生物繁衍和人体休闲娱乐的综合目的,整个滨江景观设计体现了“以理为主(自然景观),以造为辅(人工景观)”的设计理念。一、设计依据1、余姚市姚北工业新区要领规划文本2、姚北工业新区长泠江两岸景观方案征集文件二、区位分析余姚作为杭州湾南岸的重要城市之一,将成为长江三角洲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姚北新区地处杭州湾大桥南岸的桥头堡,开发建设姚北新区,有利于加快北部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集聚,促进该地区土地及空间资源的集约使用和合理配置,推动余姚工业区、城市化进程。余姚市区由于周边山体及铁路、高速公路等设施的限制,城市进一步发展受到用地条件的牵制。依据余姚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1~2020中规院)与政府战略决策,余姚未来发展将形成北园南城的空间形态结构。即通过工业-2-用地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疏解,将余姚主城建设成为以行政、商贸、金融、生活居住为主导功能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姚北建设工业新区,作为余姚主城现有工业向外疏解的目的地以及余姚未来城市发展的工业产业基地。三、基质概况余姚市姚北工业新城位于余姚市北部的低塘、朗霞镇内,是杭州湾南岸宁绍平原的组成部分。本区块东靠低塘镇区,南接老方桥镇,西邻朗霞镇区,北靠慈溪市的周巷镇。区块内的地势平坦,南高北低,地面标高一般在3.4~4.2米左右,区内河道纵横,有临周长、长泠江、长庆桥江等,水位为2.5~2.7米(黄海高程,下同),历年最高水位(1962年)为4.63米,历年最低水位(1967年)为0.00米。现状用地主要为农田村庄、工业用地和水域;本区块用地平坦,河道密布,水网河道提供了优良的自然生态景观;梁周公路、329国道、余慈公路从用地边缘经过,为初期开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基地南部山体绿化植被较好,可以作生态绿地的组成部分加以利用。另外,基地东侧,群山环绕,可以作为新区的景观背景。四、新区整体系地系统规划(一)绿地系统结构能够使城市绿地系统化最关键的是能够构建一个巩固的系统结构系统,结合姚北工业新区的概念性规划,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姚北工业新区的绿地系统是网格结构,具体讲就是由“一心、二带、三廊”构成的“册”字形绿化系统格局,这样的一种格局是在新区外围将两个大型的自然植被班块规划为生态涵养区,在新区内部按绿地相应的服务半径而设置一定数量的中小型绿地,用以保障景观的异质性,通过城市绿色廊道将新区内外部的绿色班块联系起来,成为完整的新区绿地系统。主要是以两区生态涵养区为生态腹地,通过三条南北流向水系构成的绿色廊道与工业新区相互渗透,和一条人文景观轴东西贯穿;利用新区的河道,交通系统构筑新区绿地网格格局,在此基础上以绿色斑块(如科技广场、体育公园、文化休闲绿地等)丰富完善整个新区的绿地系统从而形成“南北水映绿,东西绿相通,处处临绿水,自然流入城”的生态环境.-3-(二)功能作用依上绿地系统结构分析,针对“一心、二带、三廊”这新区绿地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作出功能的定位。“一心”即:即中心公园,是中心区行政商务、商业金融旅游服务的休憩场所。中心公园通过开挖水面与适当堆造小山体丰富中心区景观,同时布置广场及其它休闲设施,形成本区特色景观。体育公园是以体育休闲运动为主题的特色公园。“二带”即:生态防护隔离带,是结合河流所形成工业园区的公共游憩绿地,防护绿带规划控制50~100m以上,在规划设计上,确定了“以护为主(生态防护)、以景为辅(人工景观)”的设计理念,注重植物群落的设计,从生态的角度将整个绿带结合河流,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设计,以更好地提高生态效益,而在功能空间上完成了由一般工业区空间向生活空间的过渡。在植物群落设计上以防护林、抗污性强的乡土树种,如香樟、杜英、臭椿等为主。“三廊”即是:生活休闲绿地,长泠江自然景观带,城市人文景观大道。生活休闲绿地:处于新区的中心位置,依托于其周边的环境,确定了“以造为主,以理为辅”的设计理念,注重塑造不同的休闲空间、景观空间、活动空间,以满足周边的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消费者等的生活、休闲要求。在功能空间上形成为新世界区的集休闲、活动、娱乐的绿色共享空间。在植物种植设计上,以能释放健康因子式苔香气味的有利身心健康的树种,如银杏、木瓜、石榴等为主。长泠江自然景观带:结合长泠江,自北向南形成150米左右的生态绿廊,在设计上确定了“以理为主(自然景观),以造为辅(人工景观)”的理念,将长泠江的水体、堤岸、滩地、湿地、植被、生物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统一规划和设计、恢复这些自然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水域生态恢复、洪泛控制、水质自净、生物繁衍和人体休闲娱乐的综合目的。在整个绿地系统中的作用是完成了从生态防护到生活休闲,又回到了自然生态空间的过渡,而在长泠江滨江景观设计上在通过功能分区设计,在内部景观结构上,从自然空间到休闲空间又回到自然空-4-间,完成了由“静”到“动”再回到“静”的形态设计。城市人文景观大道:该段包括东侧入城景观绿地、中心公园、中央景观绿带及西侧入城绿化景观大道。结合两侧150米的绿化带设计城市小品、道路广场铺装、休息设施,强调人文景观和地方特色,同时整个景观设计强调以人为本。五、长泠江滨江景观设计(一)环境分析根据规划的功能分区,可以看到未来的长泠江将从南部的生态涵养区一起流经自然山水生态公园、高教园区、教育体育中心、别墅区、新城中心、居住片区、工业园区等几个功能区,而这个功能区的功能景观各不一样,因此这为长泠江滨江景观的变化、丰富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指导思想及原则综上所述,确定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长泠江滨江景观设计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周边的功能布局,按照“以理为主(自然景观)、以造为辅(人工景观)”的设计思路,将长泠江设计成一条集自然生态、生活商业休闲等以体现自然生态景观为主的滨江景观,代表了姚北工业新区未来城市新形象。2、规划原则(1)生态原则:以改善和调节生态环境为根本目标,在技术上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杀菌、滞尘、减噪的功能,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土等环境资源,形成疏密有度、错落有致的不同植物群落、构成一个和谐、稳定、健全、并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的植被系统。(2)以人为本原则:-5-以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行为需求为中心,把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融汇于规划设计中,景观环境的空间划分,景点布置等考虑人的行为方式,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创造具识别性、归属感、宜交流的共享人性空间。(3)多样性原则:物种多样性:采用群落式种植手法,构成复层结构植物群落,并形成绿色生态网络,以保证多种生态进程的整体性和连续体,促使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提高,增进生态系统的抗逆性和稳定性。景观多样性:充分利用现状条件,综合运用环境艺术处理手法,创造出景观层次丰富的特色空间,形成多样的景观。如阴处多植洒金桃叶珊瑚、八仙花、白玉簪、鸢尾等耐阴灌木;阳处则多植杜鹃、南天竹、金丝桃、栀子花等;水边则多菖蒲、枫杨、乌桕等耐水湿植物。适当增加常绿量。利用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整体形态,层次变化,根据空间类型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并加大常绿量,力求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形成春花烂漫,夏日浓荫,秋日如染,冬季常绿的丰富景观。空间多样性原则:采用现代园林多种类型的空间塑造手法。应用现代园林多种要素,创造出开放、半开放及私密性等多种类型的空间。(三)总体构思根据余姚姚北工业新区的概念规划要求和上述的新区的整个绿地系统的规划构思,把长泠江定位于集自然生态、防护隔离、生活商业休闲的一条体现自然生态景观为主的滨江景观,成为姚北工业新区未来城市新形象的特征。在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指导下,从生态角度出发,将水体、堤岸、滩地、湿地、植被、生物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统一规划和设计,恢复这些自然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水域生态恢复、洪泛控制、水质自净、生物繁衍和人类休闲娱乐的综合目的。按照“以理为主,以造为辅”的设计理念,结合周边的功能布局,把长泠江滨江景观分成三段:生态空间、休闲空间、工业空间。(四)分区介绍-6-综上所述,把长泠江滨江景观分成三个空间:生态空间、休闲空间、工业空间。生态空间:在本空间内主要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主题,在本区内以保护和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恢复河流滩地和湿地的畜水功能,保护和恢复上游的生态平衡为主要目的。首先对长泠江河流进行改造,恢复了自由弯曲的河流体系,并按照自然规律重新构造了滩地和湿地。在对驳岸处理上结合滩地、湿地,采用草坡、要地等自然式生态堤岸,沿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湿地景观。需要时摆设栈道,将平台设在水中,人可以在栈桥上、柳树丛中、芦苇丛中、花丛中漫步观赏,或在水中泛舟探幽。在竖直设计中,首先保护了生态湿地的需要。同时,尽可能减少方工程重,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平衡,将挖湖取出的泥土用场地微地形的改造,设计场地总体地形、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场体整体向水中缓缓倾斜,通过场地排水和道路排水,将整个园区的雨水收集到长泠江中去。在园区的上方,利用场地内微地形设置了植物园,以科普教育、以保护涵养生态为目的,按照生态群落进行组合,注重乔灌草搭配,讲究林相变化、季相变化,给植物挂牌、命名,增加科普成分。休闲空间:位于长泠江的中部,与人文景观轴相交叉,是人流最集中,功能多样的一个区域。整个园区是以“动”的情景进行设计的,注重于通过人们的流动、活动来带动景观上的变化,在空间塑造上体现了以人为文的理念。整个空间由一个连贯长泠江、中心公园、人文景观轴的大圆形广场统领全局,广场内分别以植物、水、铺装为素材,设计了不同的小空间,疏林广场、水广场、集散广场、表演平台等。在堤岸设计上采用了亲水性设计,让人们与江水接触式交流,一是采用亲水花岗岩大台阶,二是挑入江中的缘木挑板,三是表演平台。在铺装小品设计上,吸取“只言片语”的传统园林形式移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选用河姆渡文化中的一些传统图案作为铺装小品的基本构成,并加以抽象,形成现代感十足的抽象几何纹样。工业空间:位于长泠江下游,两侧均为一般工业区,在该区主要以防护隔离为主的生态设计,结合地形变化,重新设计了湿地、栈道等景观,在其中适当增设些能够代表余姚工业发展进程的一些工业构件,丰富了工业空间的-7-工业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生态湿地、滩地的净化水质的功能,将工业园区排出的污水予以净化,为周巷组团的绿地景观创造条件。六、技术指标用地总面积115.97公顷100%广场.园路铺装面积19.51公顷16.8%水面积22.51公顷19.4%绿地面积73.95公顷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