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量体裁衣各展其能-------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实施策略这一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小班化教学是在小班和小班教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小班化教学与二者又是截然不同的。小班化教学是以缩小班级规模为前提的,但是仅仅缩小班级规模是不够的。小班化教学的教育理念要求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特征,为学生提供全面而优质的教育。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实行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由于人口流动等复杂原因,我国农村地区小学要实施小班化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座位编排僵化,班级气氛沉闷;公平、个性、优质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完全确立;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程度低;教学评价注重成绩,忽视学生个性特点等等问题,为此文章研究讨论出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资源倾斜,均衡师资;转变培训方式,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内化;建立有效机制,提高教师进行教学的积极性;运用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僵化的组织形式,开设多种多样符合小学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游戏竞赛、辩论互动等,让小学生在充满乐趣与智慧的教学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积极转动大脑、勤于动手、积极发问的习惯。优化教学评估,实现全面提高。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成果评估倡导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多少,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特征、情感体验、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课题的研究步骤以及人员进行分工和合理的安排,再根据一系列措施改进之后得到较好的反馈,学生不断个性化发展,教师团队不断强大,学校越办越有特色,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本研究的创新点重在发现问题角度的创新,突破单纯对农村小学的小班化教学研究理论的分析和课堂教学现状的质性描述,力图围绕小规模班级这个出现在农村小学的小班化的现象来发现教学问题,并阐述教学缺乏生命活力的原因并试图提出解决农村小学的小班化教学研究问题的对策以供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参考。总之,小班化教学是小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小班”的天然优势,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对实现农村地区小学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主报告一、研究背景意义1研究背景我校地处兰溪西部边缘,地理位置偏僻,目前学校有6个教学班,学生150人左右,生均班额25人,为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提供了天然条件。传统的大班条件下授课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不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便于因材施教等诸多不利。小班化课堂将更加突出师生、生生的互动交往,教学空间更加灵活多样,课堂场地和器材使用布置充满生机,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小班化教学较之以往,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综合性的变革,体现了“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小班化教学模式在保留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优势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差异,着重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由于小班化在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优越性,课堂教学变得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进行更贴切的设计,如同服装设计的度身定做。小班化课堂教学对学生个体受教育的机会更加充分,体现了教育上的人文关怀。因此,单纯学生人数的削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实现以人为本,这是与传统班级授课制相比较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之一。经济的发展,带来教育的提升,本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以及对孩子期望值较高的家长都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往城区小学就读,这样致使大量的本地学生外流,导致本校生源逐年减少。再加上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及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我国农村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保障农村地区学生的权益,必须大力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组织形式,自引入我国以来,在城市地区的学校中得到了很好地验证,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城乡教育不平衡,要求实现教育公平,物质生活提高,人们渴望优质教育。当今社会发展中,传统教育批量式培养的千篇一律的人才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的是有自己独特个性,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现代3教育改革要求培养学生个性,进行差异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随着部分地区及学校探索小班化教学的成功,使小班化教学成为现在的热门教育话题。我校教师也呈现出积极研究并尝试小班化教学的热潮。在校长带领下,我校教师于2016年1月起开始进行“农村小学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的课题研究。本课题研究参与的老师共5人,研究对象共涉及6个年级(1—6年级),到目前为止已进入了结题阶段。2研究意义小班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本文根据农村实际教学情况,发现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实施问题并提出对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对充实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农村地区实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农村地区的学生充分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有助于农村小学一线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由此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小班化教学中关于农村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小班化教学的资料。农村小学本来就是中国教育的“滩涂地”,不仅体现在外部设施设备上,还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改变和个体发展的形势等,农村家长要求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而现在国家也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并逐步有效的推行。以上种种都对农村小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机遇,同时更是挑战。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学校必须主动求变、主动求发展,走在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队伍的前列,那样才会推进学校发展,促使学生成功。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1国外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1978年,美国学者通过对班级规模和学生成绩关系验证的实验研究,发现当学生人数小于20时,小班教学的优势显著。在小班中学习的学生相比没有参加实验的学生,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后者,并且在小班中学习时间越长,效果越显4著。随后又有学者研究指出,小班教学不仅在学生的成绩上效果显著,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热情,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环境的优化都有显著效果。1989年后,学生返回正常班级规模的班级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持续记录,最终得出结论,小班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提高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成绩,课堂参与性等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并且这种效果在回到普通班级中会持续进行。随着研究的深入,70年代以后,小班与学生情感态度的关系成为一个研究重点。在这个方面,许多研究都证实,在小班中,教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得到提高。班级中的纪律状况得到改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和友好。2国内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教育家对学生个别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与教授行为间互相影响的深刻认识。过去的教育主要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在班集体中如何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也研究得很少。“分层教学”、“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铺”、“异步教学”、“小组教学”等为我们在班集体教学中照顾学生的差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如何在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还缺少全方位的系统的深入研究。差异教学是一种创新教学的策略,这种教学试图打破僵化的传统班级教学,创新地设计教学,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多样化地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使其在功能上能够发挥适应个别差异的作用,而不流于形式上是否表现为一对一的教学,也不单单考虑教师是否放弃了教学的角色而让学生自己去学。就现有的研究成果而言,我们已经知道学习存在许多差异:比如学习途径的差异,有人擅长于听觉途径的学习,有人更喜欢实际操作的方式;再如学习组织形式的差异,有人倾向于独立学习,有人倾向于小组学习;还有认知风格的差异,如有人为冲动型思维,有人为沉思型思维。我们也知道,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会因不同的主题而被激发,而好奇心和兴趣正是学习的动力,优质的教学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国内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有很多成果,但关于小班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人各有所长,智力的优势和弱势之处各有不同。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看待多元智力5和成功智力的全新视角。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又都有多种表现方式,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特长,并且会以不同的方法来学习、表征与回忆知识。因此,有效的教学应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我国的小班化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90年代,中国才最早开始小班化教学的研究,所以文献资料并不是非常丰富。在中国知网的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截止到2016年11月底,以“小班化教学”为篇名,可以搜到801多篇文献,其中期刊搜索为60多篇,硕博论文10多篇,报纸5多篇,年鉴5多篇。我国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大致从2000年开始,2000年以后教育期刊中关于小班化教学的内容开始逐渐增加,2013年达到一个高峰。在学术著作方面,国内关于小班化教学的专著目前还很少。在读秀网以“小班化”为书名进行搜索,显示有28本图书,但就能收集的资料来看,最新的著作是董蓓菲的2014年出版的《小班化教育的中国模式一实现教育过程公平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出版社)。比较经典的有张雪珍的《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毛放的《小班化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以及邱训平编著的《小班化教育》(东南大学出版社)。对我目前所有能搜索到的资源进行归纳和整理。我国的小班化教学是外来文化,是80年代由国外传入我国的,所以,有很多文献的内容都是介绍国外的小班化的实验和研究,主要是介绍美国。如《美国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及启示》《美国小班化教学研究综述》。这些文章的主旨就是学习经验,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经验,由此,避免走了许多弯路。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1课题研究的内容研究当前农村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包含:“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并未完全确立;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主体间缺乏真正的交往和互动;传统的教学评价制约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等问题,研究校园环境文化;班级多元文化;师生情谊文化;家校融合文化以及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等的教学模式研究;探索小班化教案、学案与个案的设计。2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6(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加强个别关注的意识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应面向全体。一个班级的孩子不尽相同,要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光彩,就需要教师对不同层次孩子的关注更具体。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在家庭教养、文化背景、知识积累、独立人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实行切合实际的教育,使每一个体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的主张并躬行之。国外有实证研究表明,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随年龄增长,个性差异也越大,遵循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教学原则并赋予新的涵意尤显重要。小班化教育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实施个性化教育。当代美国教育家、心里学卢姆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和现实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生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差生,只有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小班化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中国古代的私塾采用的是个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