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全整理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梳理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定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①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②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但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兼得。消费者获得使用价值,生产者获得商品的价值。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3)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4)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②如何执行: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③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表现形式:商品——货币。(2)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②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③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3)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定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3)纸币的优点:制造成本低;防止贵金属流失;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4)纸币的发行量: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5)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6)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5、货币与财富(1)货币出现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货币可以买到一切商品。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2)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26、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是指核算在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情况。(2)结算方式:通常使用两种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帐结算。(3)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7、外汇和汇率(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商品价格或高或低是由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①供不应求,商品短缺,销售者趁机提价,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出现“卖方市场”。②供过于求,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出现“买方市场”。2、价值与价格(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就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就越低。(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现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指从较长时间看,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量基本相符,而不是指每次的价格与价值相等)(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1)一般说来,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3)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将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其互补品需求量减少。【总之,商品价格与本商品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需求量成正比,与互补品需求量成反比。】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规模。价格下降,生产缩小;价格上升,生产扩大。(2)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3)促使商品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3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1)根本制约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2)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收入越多,消费量越大。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的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②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消费量会减少;物价下跌,人们的购买力普遍提高,消费量会增加。(3)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之外,还要稳定物价,控制家庭人口数量,以及注重商品性能、质量、广告、服务态度等。2、消费的类型(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三种。钱货两清的消费强调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租赁消费强调不变更商品的所有权,而获得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贷款消费强调“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对超出消费者当前支付能力的高档商品,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2)按消费对象不同:可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3)按消费的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满足人们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3、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随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2)①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②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它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4、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及求实心理(1)从众心理:受别人评价的影响、行为的带动。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2)求异心理: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有时可推动新工艺、新产品;但要考虑社会认可,考虑代价。(3)攀比心理:盲目炫耀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4)求实心理: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但不要过于紧缩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持冷静头脑,避免盲目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现,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