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赤壁之战》知识点归纳沙洋中学龚昌元•【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卒、治、事、次、计、略、济、数”等的含义;•2、理解重点文言虚词“于、以、而、者、其、乃”等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并掌握被动句式;•4、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重点】•1、常用文言词。•2、容易误解的语言现象——二字相连却并非双音词。•【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直击高考●《赤壁之战》是高中文言文的重中之重,知识点多,考查频率高,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用耐心和细心把它攻克!●因此在复习中要特别加强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记忆。•【知识链接】•1、《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0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费19年的时间编纂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2、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夏县(今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著名历史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髙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yè)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号文正,有《司马文正公集》。•3.“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可以是包括东汉丞相曹操南下后一连串战役;亦可单指于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所发生的战事,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曹操追击从荆州逃亡的刘备,后刘备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孙权派遣大将周瑜、程普率军开赴前线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以火攻大破曹军。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4、《赤壁之战》人物生卒年份大战时的年龄•曹操155-22054岁•刘备161-22248岁•孙权181-25128岁•诸葛亮181-23428岁•周瑜175-21034岁•鲁肃172-21737岁•5、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曹军失败的原因是:①劳师远征,士卒疲敝;②北方之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③降卒心怀狐疑,内部不稳;④北方未平,北方不宁;⑤战线过长,粮草不济;⑥军纪不整,骄傲轻敌。第6条是最根本的原因。•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①能客观分析敌我形势;②团结一致,共同对敌;③部署有方,准备充分;④能抓住有利战机,正确采用战略战术。其中②是最根本的一条。•6、感受人物形象。(1)孙权──关键人物•有政治远见,虚心纳谏,深思熟虑,多谋善断。•(为宋朝皇帝提供学习榜样)•(2)鲁肃──重要人物,思度弘远的伐交高手•有见识,多谋略,达权变的战略家。•(坦率诚恳,持重谨慎)•(3)诸葛亮──深谋远虑的战略家•机智善辩,忠心为主。•(4)周瑜──运筹帷幄的军事家•慷慨豪迈,机智勇猛。•(骄傲矜夸──少年得志)正语音辨通假通古今懂活用积实词知句式理虚词能翻译一词多义现象正语音刘琮(cóng)枭(xiāo)雄与操有隙(xì)恶(wù)其能亳(bó)州会(kuài)稽长(zhǎng)史芟夷(shānyí)强弩(qiángnǔ)鲁缟(gǎo)必蹶(jué)上将军旌麾(jīnghuī)奄(yǎn)有更(gēng)衣番(pó)阳刀斫(zhuó)以实校(jiào)之难卒(cù)合邂逅(xièhòu)燥荻(dí)走舸(gě)最著(zhuó)前烟炎(yàn)张天蹈藉(jí)正语音(禽——擒)1.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卒——猝)(炎——焰)(雷——擂)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辨通假•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荆州与国临接•2.备南走•3.致殷勤之意•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国都)(逃跑)(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中原地区)(表面上,实际上)通古今•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7.鼎足之形成矣•8.刘琮束手•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末,尽头;势,力量.)(形,形势;成,形成)(投降)(会战的婉曲说法)(投降)•11.权起更衣•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3.地方数千里•14.当横行天下•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上厕所)(他实际上)(土地方圆)(纵横驰骋)(妻子和儿女)•16.邂逅不如意•17.初一交战•18.去北军二里余•19.北军大坏•20.北面而事之(假设)•(初,刚刚;一,开始)(距离)(溃败)(面北称臣)•指出并解释活用词.1.敬贤礼士•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必蹶上将军•4.乘犊车,从吏卒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可烧而走也•7.瑜等率轻锐•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名作动,以礼相待)(使……立)(使-----受挫)(使-----从)(使……失)(形作名,轻装的精锐部队)(旧交,形作名)(使---走)懂活用•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10.操悉浮以沿江•11.英雄乐业12.备南走•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偏僻地居住,形作动)(使……浮)(意动,以……为乐)(向南)(名作状语)(表面上;实际上)(名词作状语)(从水、陆两路)(名作状)(名作状,在江中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此帝王之资也2.二子不协•3.与操有隙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6.肃请得奉命吊表子•7.如其克谐•8肃宣权旨•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凭借)(和睦)(嫌怨)(嫉妒,厌恶)(打算)(慰问)(能够)(圆满顺利)(传达)(交情)积实词•10近者奉辞伐罪•11.权以示群下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13.不复料其虚实14今以实校之•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17.上建旌旗18.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皇帝的命令)(给-----看)(完全)(估计)(核对)(顾及,顾念)(辅助)(插,竖起)(率领)•1、卒:鲁肃闻刘表卒。•乘犊车,从吏卒五万兵难卒合•2、士:聪明仁惠,敬贤礼士。•士皆出营立观。•3、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死亡,动词)(兵、士卒,名词)(通“猝”,仓猝副词)(读书人)(操军吏士)(打算、想)(率领)一词多义现象•4、抚:及说备使抚表众。•权抚其背曰。5、治:同心一意,共治曹操•今治水军八十万众•6、足:岂足托乎•兵精足用7、次:引次江北•余船以次俱进(抚慰、安抚)(抚摩)(对付)(部署)(值得)(充足)(驻扎,停驻,动词)(次序,名词)•8、数:统兵数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9、烈:兼仗父兄之烈•火烈风猛10、事:去亲戚而事君者•不足与图大事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11、计:窃计欲亡赵走燕•备用肃计(数词,几)(计算,动词)(功业,名词)(大,形容词)(侍奉,为……服务)(事业)(事情、事物)(考虑、打算,动词)(计策、谋略,名词)•12、难:今操芟夷大难•五万兵难卒合13、略:略已平矣•助画方略14、方:操军方连船舰•地方百里15、济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同舟共济•为求援救,以济其患(灾难、患难)(困难)(大致)(策略)(方才,副词)(方圆,名词)(成就)(成功)(过河,渡)(接济、帮助)•单义虚词:1.比至南郡•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3.向察众人之议•4.累官故不失州郡•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6.顷之,烟炎张天(等到)(都)(刚才)(本来,仍然)(只是)(音节助词)理虚词多义虚词:1、而:若据而有之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备必喜而从命事急而不断2、以:权以示群下蒙冲斗舰以千数挟天子以征四方宜别图之,以济大事余船以次俱进3、为:今为君计为操后患安能复为之下羸兵为人马所蹈藉(并列)(因果)(修饰连词)(转折连词,却)(介词,把)(介词,用)(顺承连词)(目的连词,来)(按照)(替,介词)(是,动词)(处在,动词)(被)理虚词4、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其若是,孰能御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5、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蒙冲斗舰乃以千数骑乃得过乃罢会6、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语气词,同义复用,如果)(那)(如果)(我,自己)(是,动词)(甚至、竟,副词)(才,副词)(于是,连词)(在,介词)(跟,介词)(向,介词)•六.特殊句式:1.刘备,天下枭雄•2.我,子瑜友也3.田横,齐之壮士耳.•4.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5.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6.曹公,豺虎也7.愿意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8.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省略)判断句知句式•9.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10.行将为人所并.11.羸兵为人马所蹈藉.•1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13.操军破,必北还.被动句•14.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15.人马(烧溺死者)甚众.16.荆州之民附操者.•17.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判断)定语后置句•18.交游(于)士林•19.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20.豫州今欲何至•21卿欲何言.•22何以言之.•23.欲安所归乎.24.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25.豫州虽败于长坂.•26.裹以帷幕.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句省略句怎样翻译文言文?•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注:高考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能翻译七.翻译下列句子: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译: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译: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译: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力量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译:孙权把(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能翻译5.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6.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7.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8.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译: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拿朝廷(的名义)为借口.译:曹操想必会把我送回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个)最低等的曹里的从事.译: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丰裕,英雄们都愿意为国效力,正应当纵横驰骋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译:您能对付曹操请(同他)决战,假若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这里。•【课后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解析:这首诗是杜牧的怀古之作,意思是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第(2)个问题可以与原诗对比鉴赏,原诗将情感寄予想象,以小见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