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真人秀”节目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蔓延,它俨然已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电视文化新奇观。最早是始于荷兰,后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18个国家广泛移植的《老大哥》,此后一系列类似节目相继出现,如美国CBS的《幸存者》、FOX电视公司的《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等。它们几乎都成为西方世界最火爆的电视节目。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一些“真人秀”节目雏形,如《美国家庭滑稽录象》;1973年公共广播公司电视台制作的《一个美国家庭》追踪拍摄了一个家庭一年内的真实生活;1992年美国有线电视音乐台推出《真实世界》,7名20多岁的青年男女住在一起,摄像机24小时跟踪拍摄他们的起居生活。这些节目大多数在当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直到出现大型的真实电视节目《老大哥》、《幸存者》,才使得“真实电视”节目迅速在西方世界风行。更有欧洲媒介学者称:“真人秀看上去已经成了挽救电视的灵丹妙药。”①受众注意力资源的营造提及“传播”一词,很容易使人以为它是单方面付出的一种行为。其实,它一直是带着一根看不见的“倒钩刺”的,它所回收的就是受众的注意力。事实上,早在30年前加拿大的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就已经注意到了传播的这一特点。他指出,电视台实际上是在不动声色地租用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做生意。电视台实际上是通过隐性收费——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以其对节目的关注来“交费”。因此,如何有效地吸纳受众的注意力,并且将这种注意力稳固地维系下去,便成为现代传媒市场竞争中殚精竭虑的焦点所在。受众的心理机制1944年,赫尔塔·赫佐格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理论”。施拉姆在谈到这一模式时说:“很明显,大众媒介的效果部分是为传播对象怎样使用它们来决定的。”1、接近性心理。“真实电视”以普通人为主角,这样就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受众由于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更关注代表自己阶层的竞争者。2、对真实的渴望。“真实电视”本身就是真实与虚拟的重构。同时,人们又大可以一笑置之地把它当成一种游戏。3、对隐私的窥探。4、对人性阴暗面的展示。5、博彩心理。在“真实电视”中,一般都有巨额的奖金刺激,这也抓住了人们的投机心理和对财富的欲望。《学徒》内容分析《学徒》(THEAPPRENTICE)2004年1月开播,由马克·伯奈特制片公司与特兰普制片公司联合出品,是一个将商业运作技巧作为真人秀竞赛主题的节目,共15集。《学徒》前3集平均收视率为9.4%。18~19岁观众的收视份额为23%,平均有1910万观众收看,是2003-2004年播出季连续前19周18~49岁成年观众收视率排名第3位,所有观众收视率排名第6位,是NBC新节目播出史上创造了最佳收视率的节目之一。下面我对《学徒2》中的第1集做内容分析。1、目标受众节目选取了18位来自美国各地的一流人才,有的是名牌商业学府毕业,如普林斯顿、哈佛;有的虽然只有中学文化,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企业家的风范;他们的专业各异,性格各异,所以这些精英之间的竞争怎么能不好看?2、“大制作”的心理暗示节目中介绍了与之合作的公司都是资产值以十亿计的公司,如美孚、百事等,初见节目的大制作,也给人以节目制作精良的收视心理暗示。此外,参赛者都住在特兰普大楼一幢高级公寓里,而且屋子里有享用不尽的香槟、鱼子酱等奢侈食物。每周获胜的团队将会奖励去超豪华的皇家餐厅吃饭等等,处处宣传其大制作的理念。3、理念的象征物片头特兰普的介绍完后的最后一个镜头,是他站在一个平台上,说“Whowillsucceed?Whowillfire?Andwhowillbetheapprentice?”然后镜头一拉开,是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这是美国梦的象征,只要拼搏就会成功。这个表示一出现,强化了前面提到的节目理念,而且也让电视机前的美国观众热血沸腾。4、体现人的因素——性格的鲜明揭示从参赛者checkin的时候竞赛就开始了,节目一直是用当时的画面+每个人对别人的评价的方式,他们的评价有时是恶性攻击,但这就是节目好看的地方,观众可以赤裸裸地看见他们之间互相攻击、谩骂、竞争,并从中学到职场上的生存法则,难怪《学徒》被哈佛商学院定为学生必看的课业辅导资料。5、悬念的设置,突然的转向有的参赛者在压力之下通常会有出乎意料的反映,比如在大家等待玩具的最后结果时,Stacle突然从兜里拿出一个水晶球开始占卜,这种非理性的行为竟然在这时候出现是多么有趣,也可以想象大家对Stacle的反感会有多大。再比如前面提到的Bradford本来具有豁免权,是唯一一个最不可能被淘汰的人,可他却再最后关头一时冲动放弃了权利,而特兰普也出人意料地没有淘汰已经引起众怒的Stacle,而淘汰了Bradford,这种出人意料的转向使节目的情节性大大增强了。注释:①罗明主编:《电视媒介的市场对策——中国电视经济节目运营》,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