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云南电网公司安全监察部目录第一部分目的第二部分术语理解第三部分作业风险评估第四部分区域外部风险评估第五部分故有高风险的管理•一致性与可比性。–对公司作业风险评估方法和手段进行统一。–正确的评估结果具有可对比性,能反映班组之间安全生产的管理状况,暴露班组、基层和局(公司)的安全生产薄弱点。•可重复性与可审核性。–利用成熟的定量分析方法与公式,大家必须坚持循环使用。–通过针对高风险作业制定的控制措施并严格实施,再次评估时,根据风险值的升降,反映出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具备可审核性要求。–利于各单位对标或公司统一进行管理。•目的:通过定量对标找差,确保班组、基层、局(公司)和省公司对风险管理决策的准确性。第一部分目的•公司目前的风险状况:1.2008~2010年,公司主要存在3个“不可控”——突破公司安全目标的事故不可控、责任事故不可控、州市供电公司事故不可控。2.截至2011年四季度,突破公司安全目标的事故不可控仍然存在,责任事故时有发生,州市供电公司事故和责任事故双降。•存在问题:2008年以来,对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持续改进工作,仍有一些细节需要大家一起实践来逐步完善。术语要求:理解并使用统一的术语。必须掌握的术语:--危害、危害辨识--风险、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管理--基准的风险评估--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持续的风险评估第二部分术语理解伤害:人员伤亡;疾病(职业病)等。损失:财产(设备、电网);环境破坏;无形损失(社会责任)等。危害(可理解为前因)可能导致伤害或损失的条件或行为。风险(可理解为后果)伤害或损失的可能性。危害变成为事实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举例一:危害:高压柜上带电的母线(条件)。风险:临近带电母线作业时,作业人员存在触电的可能性。举例二:危害:不核对编号的一次设备操作(行为)。风险:误操作一次设备。成为事实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为:带负荷拉隔离开关、误操作断路器、带接地线合闸等等。可能会造成的伤害或损失,包括:--人身触电,电弧烧伤;--电网停电;--设备损坏等。•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理解“特性”含义:–危害的种类;–危害的物理特性(大小、形状、温度、体积、数量);–危害的分布;–产生风险的条件或途径;–暴露的人数、频率。含人员知识、技能、资质。•确定危害特性就是要对以上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并用量化的信息描述。•辨识时要考虑本单位外部和内部方面因素。–内部:本单位生产活动所带来、可能影响企业安健环的因素。–外部:不受企业控制,可能给企业电网、设备、人员、环境带来损害的因素。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与疾病、外部危险设备设施、人为破坏因素等。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找出(辨识)危害的具体方法:•找出危害时,需分析一切和工作有关的细节,找出人、机、物、法、时、空和不同环境独自或相互引起的危害。•人:工作分配、经验、训练、能力、可预计的人为错误。•机:设计、安装、摆放、操作、使用、能源、机械的危险,作业时或无意中启动设备所产生的危险。•物:物料的搬运、应用、储存、废弃,物料的化学及物理特性,重量、大小、形状等。•法:作业流程、紧急情况的考虑与应变能力。•时:工作时间、作息规律、天气变化。•空:进行作业的空间、条件及位置。如临近带电体、高空作业、密闭场所、狭窄空间、水中(岸边)作业、陡坡作业。•不同环境:有毒有害、潮湿场地、人口密集、交通状况等等。•事故发生的原因统计表明:80%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只有20%的事故是其它原因造成的。•第一个重点查找人的不安全行为:查找导致事故产生的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行为、作业方法、作业流程等。•第二个重点查找不符合标准的条件:查找导致事故产生的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条件、环境、设备、物料等。理解:风险评估本质是将现有的风险水平与法律法规、上级下达的安全目标等进行比较,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实际工作中,是确定危害的可能性、暴露和后果严重程度,判定风险等级的过程。风险评估有“定量”、“定性”判定方法。定量——基于数据,精确分析,通常针对局部或部分。定性——基于逻辑,通常对整体进行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值判断的整个过程。•风险等级:•特高风险:400≤风险值,考虑放弃、停止。•高风险:200≤风险值<400,需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中等风险:70≤风险值<200,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低风险:20≤风险值<70,需要进行关注。•可接受的风险:<20风险值,容忍。理解:使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辨识、选择与执行得到常态、动态的管理。风险管理一种管理方法,通过降低发生的频率以及遭受风险后果的严重性,保护组织及其资源和收益不受所遭受风险的负面影响。风险控制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为消除或降低风险实施管理或技术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风险管理流程图准备外部影响•法律要求•社会要求•技术•医疗调查•国际标准•最佳实践危害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辨识后果暴露可能性XX=风险措施停止容忍处理转移工程/隔离PPE行政管理替代风险财政分析风险措施实施与管理补充措施测量/监测(事故/变化出现)对结果的评估或调查可接受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可理解为——风险管控的“五个步骤”1.找出危害3.订出方法找出危害须分析一切和工作有关的细节,然后找出人、机、物、法、时、空和不同环境独自或相互引起的危害。2.评估风险在找出作业的潜在危害后,把危害可能导致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一起考虑进行评估,计算出风险值,再以风险程度的高低,排列危害的优先控制次序、制定应对对策。当评估风险完成后,管理人员须有系统地制定有关控制危害的方法及措施,并让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制定过程,使控制方法及措施更符合实际应用。4.实施制度实施制定的安全工作系统前,对安全工作系统进行宣传和培训,让所有员工、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明白自己的责任,了解潜在的危害和需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必须掌握的技术。在工作进行时如遇突发性的问题或事故,应该有一套应变措施。如情况非常危险,工作应立刻停止,直至找出安全的解决方法。这种应变措施应成为安全工作制度的一环。5.监察制度监察制度。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检讨:就是利用检查、观察、评价、评审等等发现问题的机制。•理解:为确定本单位当前风险状况而进行的全面评估,相当于一次全面“体检”。–包含电网、设备、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的评估。–相当于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体检”方法——PHA与ISR。基准的风险评估对照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场所范围和具体的作业任务,全面评估电网、设备、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中危害所产生的风险影响等级,为制订本单位风险概述提供依据,为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提供输入。•风险状况分析PHA与管理绩效评估ISR。–基准状况的分析与评估,是找出各本单位安全管理现状的方法。–PHA相当于对评估出的风险进行排序,以明确管控重点,优先投入资源解决“不可承受的风险”。–如昆明局承包商的管理案例。关于PHA和ISR——作业人员素质差安全投入低教育培训少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管理薄弱承包商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承包商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ISR相当于“对标找差”全方位评估安全管理现状(体系所要求“管理评审”)。回顾本单位全年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对以下因素开展评估:–法律法规或外界影响因素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偏重局级或公司级)–体系运作资源的保障情况和改进方向。(偏重局级或公司级)–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和绩效的完成情况及差距。–安全生产管理覆盖的充分性。–检查、审核结果及改进情况。–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及问题。关于PHA和ISR——PHA——持续运用风险评估找到风险管控的重点。ISR——通过与先进单位(可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标找差,找到提升管理的重点和方向。PHA和ISR——•风险评估的作用与目的:–本单位风险概述的依据。《昆明局作业风险概述案例》-风险排序部分–基于问题的输入。重大风险问题的管理方法。《昆明局作业风险概述案例》-重要作业风险控制方案部分–持续改进情况比照的基准。确定安全生产的努力方向。《昆明局作业风险概述案例》-风险评估状况对比分析部分理解:对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更细致、更精确的分析、研究、评估。•评估来源于(输入):–基准的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概述)中的高风险对象(重要作业风险控制方案部分)。–事故/事件中暴露的高风险问题。如凤庆县公司“2012.01.15”事故所暴露出不执行最基本的技术措施(核对杆号、接触设备前验电),导致的人身触电高风险问题。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对基准风险评估确定的高风险对象,或针对事故/事件暴露出的高风险问题实施详细的评估研究,为管理层提供清楚的建议以控制风险的重复发生。•评估结果应用于(输出):–形成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措施(可执行的),以及满足5W1H1S要求的落实计划。–对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持续监测、评估,满足PDCA的要求。•作用与目的:防止事故重复发生。持续的风险评估重点在作业的全过程,通过组织、个人不间断地识别面临的安全风险,培养员工日常的危害辨识和及时进行风险处理的能力。是确保降低工作场所作业风险最有力、最重要的手段与方法。•理解:不间断、不考虑位置,组织与个人对风险进行的动态评估。它是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的一部分。•通常表现为:--日常的巡查(如发现缺陷与处理缺陷)。--安全区代表(安全员)的检查、任务观察。--交接班检查(风险状态的交接与确认的过程)。--使用前检查(如工器具、仪器仪表等安全完好状态的确认)。--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准备的危险点分析与作业前“2分钟”思考法)。--任务观察(体系提出新的检查方法)。•持续的风险评估没有复杂的评估技术,是降低工作场所作业风险最有效和最重要的手段,重点运用于作业全过程。•其目的为:–立即发现与处理漏控的高风险问题(如通过现场勘查);–立即发现与处理生产条件发生变化,导致的高风险问题(如作业前交底);–发现与纠正不良的作业习惯(如任务观察或安全检查);–检验工作标准或作业指导书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如作业文件的编制);–对发现的某些风险进行深入的基于问题的评估分析,有效控制风险(如风险评估的回顾)。–反馈、更新基准的评估(动态调整)。“2分钟”思考法在作业时,凡一经操作或触及设备就有可能导致人身伤亡或恶性误操作的步骤,必须执行“2分钟”思考式的风险评估,思考评估重点为执行该步骤的危害与风险后果,执行该步骤是否需办理作业许可或需执行的最基本安全措施,以及需采取的特殊防护措施。理解:作业全过程必须使用的风险评估方法。用于:–员工在作业前。–在接触设备前。(如“2.27”事故)–作业的重点步骤:•如作业中一经操作或触及便极有可能导致恶操和人身伤亡的步骤。思考的内容:--执行该步骤的危害和后果。--是否有许可手续。--基本安全措施是否具备。--特殊的防护措施。案例1——“6.24”事故作业人员独自从某10kVI段开关柜后的空隙爬上4321隔离开关柜顶进行清扫作业,在柜顶移动过程中,意外失去平衡,向带电的10kVII段母线方向摔倒,与带电的10kVII段母线安全距离不够发生放电,引起10kVII段母线三相弧光短路,作业人员身体大面积弧光烧伤。案例2——“2.24”事故案例3——南华“5.22”事故也许一块警示标识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案例4——牟定“12.02”事故也许更换一根铁钎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遗憾的是……这样的作业情况也许每天都在发生——案例5——“2.27”事故勘查人员擅自进入高压室,看到0631隔离开关已拉开,误认为该间隔不带电,用螺丝刀打开063断路器开关柜前柜门,并触摸由线路反送带电的A相TA接头,造成人身触电。该出线间隔无出线隔离开关,开关柜与线路不能有效隔离,有反送电风险。其它事故案例--“5.19”恶操事故中,下令时,调度与现场接地开关编号出现不一致时,没有思考,未避免事故。--“2.23”220kV某变电站检修时,继保人员走错间隔,没有思考,不核对编号,在机构箱上误分运行断路器。•准备–1.人员准备建议•部门与基层:–由领导、管理人员、班组长、技术骨干

1 / 1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