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阅读题分析(江苏卷)总述2016年江苏语文高考试题着眼于《2016年江苏省高考说明》的相关要求,立足于大语文视野所关注的“传统与现代”的二重关系命题,基本保持了近几年试卷的结构、题型。总体来说,题型规范,难度较前几年有所降低。下面就阅读考查的试题作一评述。惊喜的发现,今年文言文终于没有考佶屈聱牙式的说理的论述文了,而是选用了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记叙类文本。题型与去年一样,文言实词的理解较好解答,对文本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也是表达简洁,意思清楚,没有故意在每个选项上设置重重机关为难考生。古诗词鉴赏,依然是紧贴《考试说明》,材料选择了“唐诗宋词”中的宋词——辛弃疾的一首即兴感怀,借古讽今的词。考题设置上由去年的三道题变成两道题变成了两道,比往年少了一道,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表达效果的分析以及情感的感悟体会。值得注意的是,此词涉及到《史记选读》中《李将军列传》里的相关内容。同时,第11题的命题方式与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第101页“品读与探讨”里第二题如出一辙。可见,语文的教学要回归语文教材、注重知识积累,平时训练要扣本扣纲。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是沈从文的短篇小说《会明》,文本讲的是一个旧时代军队中的伙夫的事情,借他的视角讲述那个时代生命的卑微和老百姓对生活的基本诉求。选材的宽广程度超越了去年《比邻而居》,深入人性的根本,突显悲悯、卑微但又乐观、坚强的双面人格,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认识。四个题目从概括情节、人物分析、情节作用和探究意蕴的角度出题,强调答题的精准度,答题角度的全面性。答题过程中也可能遇到波折,但难度在正常范围之内,需要细心审题、理清答题思路。论述类文本节选北师大教授郭英德的《成人不自在》,以孙悟空为例论述人面对“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境中如何找到最佳位置。选文体现对自由与约束的深层思考,摆脱了去年纯文艺理论的思考,既有文化色彩,又有现实反思意味,是一篇很不错的文化随笔,在设题上与去年类似。试题分析一、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赛二十年。文恭①捐馆[U1],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辕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浩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U2],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浩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浩中忌者言,言大父逆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墨,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文浩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乃姑“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戎,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闲,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②藨蓘:耕耘。【参考译文】我的曾祖父名叫张汝霖,号雨若。自幼喜欢古代的学问,博览群书。少年的时候不肯临池学书法,字显得又丑又拙,到负责学校教育的机构去考试,常常不成功。于是就捐钱给太学,做太学生,困顿了二十年。文恭(曾祖父)先生去世后,家中的困窘慢慢到来了。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拿走了梯子,用辘轳吊食物,三年没有下楼。江西的邓文杰先生到了绍兴,来吊唁文恭先生。曾祖父文恭先生的墓边树木已经一拱粗了,邓先生拉着枝条流下了眼泪,悲悲切切的呜咽着离开了。祖父送他到了邮亭,文杰先生面对祖父郁郁不乐,原来文杰先生被嫉恨我的祖父的人蒙蔽了,说我祖父违背意愿开酒馆,不写文章已经很久了,所以见到我的祖父就唏嘘不已。这天将要告别,回头对我的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我的祖父哭着说:“我也是读书的,只是读书多年而没有收获罢了,我一向是不敢不勤勉的”文浩说道:“有这样的情况吗?我将要来试一试你。”就姑且用“六十而耳顺”做题目,祖父笔走龙蛇,文字没有一点修改。文杰又惊又喜,放下拐杖说:“您的文字应当闻名于世,何止考中功名?阳和子没有真正死去了!”甲午正月初,就去了南京,在鹤鸣山读书,读书夜以继日不停止,以至于眼睛生了毛病,离开读书的地方静养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上的题目和他商量,他只用耳朵听听文章就立刻写成了,后来的人谈到这个,就塞住耳朵不敢听了。在闲暇的日子里,时间还没有到中午,就写完了文章,文章落在一个老教谕的房间内。这个老教谕拿文章给大主考官李九我先生看,被李先生骂太差,命令他再次送一些,送上去又不好,又送上一些,甚至第四第五次,房间里的文章将要送完了。老教谕气愤的哭起来,李九我先生检查文章少了七卷,就问老教谕怎么回事,老教谕说:“还有七卷狗屁不通,留下来作为笑料罢了。”李九我先生说:“赶快把你的笑料拿来!”李九我先生一见,拍掌高叫太好了,排列卷子用红色的笔批阅,在《易经》科准备给祖父第一名,龚三益第二名,其余人都评了高等第。乙未年,祖父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清江县令,又调到广昌,同僚有很多名士。黄贞父喜欢戏谑嘲弄别人,轻视祖父说他是纨绔子弟,巡检司正好发下了一个疑案,要求五个县一起会审,黄贞父对同僚说:“按照以往的惯例,应该是我来审理,我就不接受,你们也不要接受,我将要用这个案子,来让广昌县令受受罪。”祖父知道他的意思,也没有坚决辞谢,下笔几千字,都是引经据典,就像一个积年的断案老手一样,黄贞父惊奇的张开了嘴巴,说“奇才,奇才!”于是就和我的祖父定下了交情,成为没有年龄差别的好朋友。做满了六年县令,经考察政绩突出位列第一名。【透视分析】如何读懂文言文语段?一、总体读法1.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三遍。2.查看文段后的有关注释。3.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4.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5.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二、读文要诀1.以题解文。文言文阅读相对是难点,一般同学往往读了一遍不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要求,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判断题,仔细阅读,能够了解全文大致内容,因为这道题往往有一项不符原文,其他三项都正确,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细节问题。那么通过解读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2.以文解文。以文解文,就是用文章中的话来解题。文章中的诸种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3.以注解文。文言文命题者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4.以理解文。在解答翻译句子时,要与语境结合,更要善于了解事理。三、解题要诀1.文言实词题。如: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2.概括分析题。如:下列对原文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再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主观概括题,要根据要求找准有效区域,在此基础上分条加以概括。3.翻译题。通读全句抓住干,在此基础上根据福分情况踩得分点,重点在实词和特殊句式上。采取直译为主的方法翻译,然后对特殊句式进行调整,使译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试题详解】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已事:从事B.病目眚病:疲惫C.詈不佳詈:责骂D.令五县会鞠之鞠:审讯【答案】B【试题解析】解答文言实词题,首先可依据“词性为先,动词为重”的原则进行判断,即首先判断加点词的词性是什么,然后再看它与该句中动词的关系。其次,可运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察是否与语境相吻合,该题可运用此法解决。题中,B选项错误在于,“病”应解释为“患病”之意。“目眚”即眼病,怎能说是“眼睛疲惫”呢?【考点及能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等级为理解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答案】D【试题解析】解答此题,可采用“答案在文中对”的方法。首先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再同文本内容进行仔细比较,以发现问题。题中,D项错误在于,根据文本,并不是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而是黄贞父“将以困张广昌”。【考点及能级】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答案】(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着耳朵不敢听了。【试题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根据文本中该句子的上下文认真揣摩句子大意,然后找准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翻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已”是“结束、完结”之意,这里可译为“完了、算了”;“还”是回家之意;“以”作连词,表目的;“期”是希望之意;“坠”是“损害、毁掉”之意;“先业”即祖先的事业。第(2)句中的“经书题”即谈论经书的文章的题目;“相商”即商量;“文立就”即文章立马就写好了;“言及者”指谈到此事(考题)的人。【考点及能级】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答案】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试题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归纳句意的能力。答题时,应抓住题干中“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这个要求和题干中“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的范围限制,在文本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比如,根据“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一语,可知“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这个特点;根据“遂输粟入太学”可概括出“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这个特点;根据“乃姑‘六十而耳顺’题”可概括出“考题出自经书经”这个特点;根据文本中关于“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等叙述,可知“交卷后先由一人预选,最后交大主考审定”这个特点。【考点及能级】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二)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