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了解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2002-2007年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2002-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19.79/10万,居全死因第1位,男性死亡率为160.71/10万,女性死亡率为75.86/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0310.9,P0.01),男女死亡率比为2.12。恶性肿瘤排名前五位是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不同类别恶性肿瘤变化趋势不同,肺癌、肝癌呈上升趋势,而胃癌、食管癌等死亡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不同年龄组恶性肿瘤死因不同,且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我省居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当今导致疾病负担加重的主要疾病,严重危害我省居民健康。今后要从加强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入手,采取以“三早”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随着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居民的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传染病和营养性疾病逐渐被控制,恶性肿瘤迅速成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20%左右[1],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类疾病[2]。本文对2002-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恶性肿瘤对我省居民健康危害程度,为我省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死亡资料来源于2002-2007年四川省共20个卫生部死因统计调查点的死因监测数据。人口资料采用各监测点公安部门统计数据,率的标化采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1.2死因分类标准采用ICD-10疾病分类标准和我国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分类标准(卫统8表-1)进行死因分类。1.3统计分析采用卫生部指定的死因登记报告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指标有恶性肿瘤死亡率、构成比和主要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等。2结果2.1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趋势四川省死因监测点2002-2007年居民恶性肿瘤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19.79/10万,居全死因第一位;死亡率上升明显,由114.31/10万上升至134.51/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由153.14/10万上升到184.59/10万,平均死亡率为161.71/10万,女性死亡率由73.31/10万上升到82.15/10万,平均死亡率为75.86/10万,且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χ2=10310.9,P0.01),男女死亡率比为2.12(表1)。2.2不同类别恶性肿瘤死亡情况男性居民恶性肿瘤排名前五位是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女性居民恶性肿瘤排名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肺癌分别是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第一死因,性比值是2.39,性比值最大是肝癌,为2.75,其次是食管癌,为2.72。男性和女性的白血病死亡率差距不明显,分别是3.92/10万、2.98/10万。在消化系统的主要恶性肿瘤死亡中,结直肠癌排位相对较低,占所有恶性肿瘤的7.31%(表2)。2.3不同类别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2002-2007年,肺癌为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死因,且死亡率上升明显,2002年为26.89/10万,2007年升为38.08/10万,上升了41.61%,年平均上升6.93%,肝癌排第2位,死亡率由26.03/10万上升到28.74/10万;食管癌替代胃癌,排第3位,死亡率由21.62/10万上升到24.15/10万;胃癌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排第4位;结直肠癌排第五位,死亡率由7.61/10万上升到9.86/10万(表3)。2.4不同年龄段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各类恶性肿瘤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前4位主要死因是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在15~64岁年龄段中,肝癌是第1死因,40~64岁前4名主要死因是肝癌、肺癌、食管癌、胃癌;15~39岁组,前4名主要死因是肝癌、白血病、肺癌、胃癌。白血病多见于0~14岁儿童,死亡率排第1位,死亡构成比占85.26%(表4)。3讨论四川省死因监测点2002-2007年居民恶性肿瘤平均标化死亡率为119.79/10万,占总死亡19.32%,居全死因第一位[3,4,5],成为我省疾病死亡的头号杀手。近年来,死亡率上升明显,除了一般性的社会经济、教育因素外,车辆迅猛增加致使大量尾气排放,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建设若加重了环境污染都会使肿瘤的发病和死亡增加,导致肿瘤发生的行为因素还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男性死亡率为160.71/10万,女性死亡率为75.86/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X2=10310.9,p0.01),男女死亡率比为2.12,与全国报道一致[1,6,7]。这可能与男性暴露于危险环境机会多有关,比如从事的工种,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以及吸烟、喝酒和生活欠规律等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导致男性恶性肿瘤高发。提示更应关注男性人群的心理健康等问题,加大对这类人群健康宣传与教育,促进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肺癌、肝癌的死亡率高,占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1和第2位,而且上升迅速,主要是人们的行为和环境等“非人口因素”的作用,其中肺癌的上升,非人口因素的贡献率达到63%,显然与烟草使用密切相关[1],饮食因素是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危险因素[8],肝癌与食物中的霉变(黄曲霉素)有关,结直肠癌与食物中缺少纤维素有关,另外,体力活动减少影响前列腺素分泌、肠蠕动的时间和抗毒素水平,从而增加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从年龄别看出,恶性肿瘤死亡主要发生在65岁以上人群,由于我省人口老龄化,恶性肿瘤死亡率上升比较明显。尤其是肺癌随着年龄的增加上升十分明显,提示不良生活行为习惯或不良生活环境长期积累,可能是肺癌的诱因之一,肝癌是青壮年人第一死因,可能与青壮年人社会交往应酬多,有着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白血病死亡在各年龄段呈相同水平,与国家报道一致[1],但在0-14岁儿童组为第一死因,应引起高度重视。总之,对于肿瘤死亡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吸烟、饮食和体力活动等行为,以及三级防治措施执行的综合作用,与相应的经济水平和卫生服务的提供密切相关。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我省居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当今导致疾病负担加重的主要疾病[9/10],严重危害我省居民健康。今后要从加强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入手,采取以“三早”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