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音乐心理学概论一、什么是音乐心理学:1、起源: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乐记》(1)、历代哲学家、思想家都十分关注音乐生理、心理的功能,体现在音乐的和谐程度与人身心的关系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形态和情感动态之间的结构对应关系问题(2)、古代哲学家、美学家也很关注听知觉的问题,对听觉心理相关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包括听觉审美以音乐有什么关系,听觉感觉的声音范畴有多大《国语》人对音高感受性的听觉阈限问题(3)、古代的乐类文献及很多记载中阐述了音乐欣赏心理中的感受体验和感悟问题,如“孔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食肉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伯牙子期等都是对音乐感受的描述西方毕达哥拉斯公元6世纪物理、哲学、数学、理论家从物理音响方面研究毕律黄金分割点0.618古希腊哲学家从物理学角度研究现场与声音的关系“声音高低和弦长成正比”赫尔姆霍兹(1821-1894)德国十九世纪中叶欧洲实验心理学代表1863《论乐音感觉——音乐理论的生理学基础》进入现代意义科学心理的标志理论贡献:(1)、音乐理论的发展必然经历三个阶段:○1物理学○2生理学○3心理学(2)、提出“听觉器官解剖”及“听觉共鸣说”两个理论(3)、揭示了音乐的振波与音乐的关系西肖尔美国1897年建立音乐心理实验室“音乐心理之父”1919年《音乐才能心理学》标志音乐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理论贡献:(1)、音乐是一种潜能,是不同个体身上所存在的差异性的能力,且可测量(2)、为怎么测定编创了一套测量工具——侧题,同时有了常模(3)、对教育的早期预测,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教育后的就业指导提供重要依据2、音乐心理学的定义:音乐心理学是研究人从事音乐活动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3、学习目的:进一步了解人的音乐行为,研究音乐与心理的关系,寻求音乐行为的规律与法则及对人音乐行为加以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等研究与探索二、学科建构:1、是心理学的分支,以大心理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又有很多分支,如欣赏心理、表演心理、创作心理等,所以音乐心理学即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2、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心理学、音乐学、音响物理学相互融通形成,所以音乐心理学即是一门社会科学又是自然科学。3、它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独立与19世纪,所以它即是古老学科又是年轻学科。第二节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与方法一、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音乐心理学定义:音乐心理学是研究人从事音乐活动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对象:“音乐活动心理的现象就是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音乐心理现象的内容:音乐的感知音乐的认识过程音乐的记忆音乐活动的心理过程音乐的情感过程音乐的思维想象(共性)音乐的意志过程音乐心理现象音乐的能力音乐个性心理音乐的气质音乐的性格音乐个别属性的反映音乐感知:音乐信息直接作用人的感官,在人脑中产生音乐整体形象的反映音乐记忆:指过去音乐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音乐表象:当感知过的音乐及相关事物不在面前时,脑中出现的音乐形象。音乐视觉表象音乐听觉表象音乐动作表象音乐思维:人脑对音乐对象间接概括的反映。音乐想象:人脑对已有音乐表象加工改造,创造新的音乐形象的过程。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音乐情感:是对音乐及相关事物需要态度的内心体验,是主客体需求间关系的反映。音乐意志:自觉确定音乐活动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实现音乐目的心理过程。音乐能力:人在高效率完成某音乐活动时所必备的音乐心理综合特征。音乐的气质:人在音乐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音乐的性格:是人从事音乐活动中经常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二、研究方法:以实证性研究为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是一门以科学实证方法研究一切与音乐相关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的观察。没有重复性,不可重复实验法:有目的、有计划的严格控制或人为创造条件。可重复但缺乏自然性测量(验)法:编制种种不同的问卷,测题等测量工具,自陈、自我描述等。辅助:调查法、分析法、个案法、谈话法最后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得出数据。第二章音乐心理学的实质第一节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无生物物质植物生物动物动物物质发展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植物到动人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级到高级产区分标志生对信号刺激的反应,就产生心理的新机制。(意识、语言)(反射功能)(感应性)2、神经系统结构与机能大脑丘脑间脑下丘脑中脑脑干桥脑中枢延脑小脑神经系统结构脊髓躯体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大脑:左右半球对侧交叉支配,分为:额叶:运动中枢顶叶:体觉中枢枕叶:视觉中枢颞叶:听觉中枢间脑:丘脑:传递的中继站,视、听、味、肤觉、觉醒下丘:控制内分泌,维持新陈代谢、情绪脑干:中脑:上下通道,视听反应中枢桥脑:调节,控制睡眠延脑:生命中枢,呼吸、排泄、吞咽、肠胃、心跳等小脑: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及随意运动,技能活动脊髓:是周围神经系统和脑信息的桥梁,可完成简单的条件反射3、神经系统活动的方式、过程及规律(1)、方式:无条件反射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2)、活动过程:兴奋外抑制过程非条件抑制(调节)超限抑制抑制消退条件抑制分化扩散速度大于集中扩散与集中过强、过弱易扩散,适度易集中(3)、规律正诱导:抑制兴奋相互诱导负诱导:兴奋抑制4、心理发展水平与脑科学(1)大脑潜力无穷:A、大脑皮层密布140亿以上神经细胞和供其养分和能量的1000亿以上的神经胶质细胞B、神经元的轴突一树突、轴一轴、树一树突建立联系处理传递信息。C、每一个神经元(神经细胞)相当于一台电脑,无时不刻在交流、存储信息,使大脑形成庞大的“电脑”网络和信息处理系统。D、大脑的信息容量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量的50倍,即5亿册书的容量,可见人脑潜能无穷无尽。(2)、勤于用脑:A、大脑潜能无穷,而人们仅使用了它的1/100左右,更有大部分尚待开发而闲置B、大脑能量永无枯竭,达尔文称其为“用进废退”C、脑电波型表明: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老化脑波要早D、加强有氧锻炼,劳逸结合,乐观情绪,勤于用脑,增强智力活动给大脑以充分刺激,以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突触结合,维持脑功能活动水平,有助于延缓大脑衰老。(3)、早期用脑:A、从生理发育角度:新生儿脑重390克9个月600克2-3岁900-1000克6-7岁1200-1300克12岁1400克人脑在早期发育较快,因此早期加强脑刺激有利于脑神经系统的发育。B、从智力发展角度:17岁智力水平为1004岁发展到50%4-8岁又获30%8-12岁获得其余20%之后智力继续成熟智力发展速度不均衡,个性发展早期,智力发展最快,以后逐渐减速。C、关健期:某行为反应在某特定期或阶段最易形成和习得。错过关键期机会,事倍功半,应提倡儿童早期教育,如制订“0岁方案”。(4)、科学用脑:A、脑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脑重仅是体重的1/50,但耗氧量占人体全部耗氧量的1/4,血流量占心脏总排出量的1/5,大脑复杂、高级,但娇嫩、脆弱、容易疲劳受损,对缺血十分敏感,要节能高效,并注意营养与保健。B、发挥大脑潜力,做到有张有弛,轮作间息,否则,以来紧张工作导致局部高度兴奋,血流量加大,代谢加快,耗能增高,影响脑功效,造成大脑疲劳。C、人体生物节律与最佳用脑时间相关,使人与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D、加强手指运动,激发活化大脑皮层,特别是左手运动,有效训练左右脑的平衡。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A、心理依赖物质,存在决定意识,没有反映物就没有反映。B、人具有双重性(自然、社会),心理来自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影响。2、社会实践对人的心理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A、人的心理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B、人脱离社会生活,已形成的正常心里也会消失C、人的心理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得到发展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A、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B、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主体已有客观世界为中介通过折射而产生的,受其经验和个性等制约,带有独特的个人色彩C、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D、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选择性,是积极、主动地并反作用于客观现实,达到改造世界、改造环境的目的4、实践是发展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B、实践是检脸真理的唯一标准C、总之,心理源于实践,经受实践的检验,又服务指导实践,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是主客观的统一第二节音乐与脑科学一、脑科学的研究:1、研究概况:美国1990-1999“脑的十年”日本1995提出21世纪是脑世纪,“认识脑、保护脑、创造脑(机器人)”欧共体1991“欧洲脑十年委员会”2、研究成果:(1)、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历经三个阶段○1、早期大脑是一个整体,不分左右,功能没有分工○2、20世纪50年代,斯佩里(美),左右脑的分工定位○3、上世纪60年代,左右脑协同活动产生各种心理(2)、大脑两半球功能:左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数学运算、擅长求同思维右脑:形象思维、空间知觉、情感理解、直觉灵感、音乐感受、擅长求异思维左脑发达可增进右脑的信息逻辑化;右脑发达可将大量信息更加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右脑信息量比左脑大100万倍;左右脑通过胼胝体进行沟通二、音乐与大脑:1、音乐大脑功能:左脑:音响、音色、音程、和弦、与顺序分析加工相联系右脑:音高、速度、曲调、音乐记忆等、与整体直觉加工相联系人脑对音乐的感知来自左右脑两半球神经通路的相互作用2、音乐大脑模型:(1)、音乐大脑与生俱来它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拥有音乐家的潜质,但每个人都有对音乐的觉察与反应的机制与能力(2)、音乐脑的运作始于胎儿晚期或婴儿(早)期(3)、早期音乐训练对大脑组织有长期影响音乐家脑颞平面大于普通人,小脑比非音乐家大5%,胼胝体比非音乐家大10%-25%爱因斯坦的脑神经元交触众多,大脑胶质细胞较常人多73%(4)、音乐大脑具有认知、情感、运动功能(5)、大脑中的运动系统通过内心演练得到训练,内心演练和实际肢体演练有相同效果三、神经音乐学:由音乐心理学延伸出来,用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段、方法课题切入,以深入人类对自身思维行为、情绪认识为目的,在儿童发展教育,医疗及信息技术等领域发挥重大潜质的新兴前沿科学。1982年,美国出版了《音乐思维与大脑》一书,副标题是“音乐神经心理学”2006年,刘沛译著《音乐心理学手册》第三版,第七章“神经音乐研究”第三章音乐听觉感知与发展一、听觉的生理结构与功能:外耳:耳廓、耳道听觉器官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卵圆窗、咽鼓管(耳咽管)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充满淋巴液,正中有基底膜将耳蜗分隔为二)将声波聚焦并传至中耳外耳利用耳廓对声波定位利用耳道对声波信号进行共鸣放大听小骨杠杆原理听觉功能中耳:将声波放大传至内耳根据压强原理对声波信号进行初级辨析(耳蜗是对音高的识别)“竖琴说”内耳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生物电信号,传至大脑。耳蜗的作用是将传到耳蜗的机械振动转换为感受器电位,再诱发听神经动作电位,即感音换能作用骨传导在音乐中的作用:振动直接作用于颅骨,耳蜗骨壁,传至内耳形成“骨传导”,简称“骨导”。○1、我们每天通过骨传导和外部传导的混合声波感受自己说话、歌唱的声音,所以任何人所听到自己的声音是唯一的○2、声乐中吧,在教学上帮助学生辨别骨传导○3、借助骨传导可以使弱听和失聪者感受声音○4、听觉对声波与固体波叠加产生“临场感”二、声音听觉的心理特征:声音三要素:音高、音强、音色1、音高振动次数多则音高,振动次数少则音少单位:Hz耳朵可感的音域:16—20000Hz钢琴音域:20—5000Hz听觉最灵敏的音域:1000—3000Hz人声与常见乐器声:60—1000Hz男生的声带厚而长:95—142Hz女生的声带薄而短:272—653Hz音乐内心听觉:○1、定义:一种不依赖音响,凭借记忆表象和思维而准确构成内心音乐意象的能力○2、它贯穿音乐活动的始终: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3、特点:表象性、先导性、创造性、内隐性○4、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