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第一节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一、产业结构的概念及产业划分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产业划分是研究产业结构的基础,它是按一定的标准对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归并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划分;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一)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相互依存关系划分1.生产资料生产部类、消费资料生产部类;(马克思)2.农业部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苏联等)3.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建筑业部门,交通部门,商业部门。(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的东方核算体系)(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1.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等)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它各业。克拉克的三分法(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采用)克拉克定理:劳动力转移的一般过程是先由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然后再由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推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2.五次产业划分的探讨在传统经济学框架下从三次产业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基础上提出需要发展的新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资源再利用业和生态维护业。(二)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的划分(三)按各生产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划分主导产业:代表区域经济的根本优势,在全国或较大区域劳动地域分工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核心,主导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带动区域其他产业发展。辅助产业(配套产业、关联产业):是对主导产业的产品进行再加工或对其副产品和废料进行综合利用的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并服务、配套于主导产业的部门。基础性产业:为发展生产和保证生产供应、方便居民生活而建设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部门。(四)按经济活动的各部门中要素密集程度的划分资源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占用或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生产部门。布局一般要求接近资源地,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也在发生变化。资金密集型产业: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高、每劳动力或单位产品所需或占用投资较多的生产部门。特点:基建和生产投资量大,工艺复杂、技术设备庞大,产品原材料消耗大,单位投资能容纳的劳动力相对较少,劳动生产率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低,需大量使用劳动力进行生产劳动的部门。产品成本中劳动所占比重较大,具有投资省、见效快、单位投资吸收劳动力较多、技术操作容易、产品所消耗劳动量大等特点。技术密集型产业:又称知识密集型产业,指需要运用先进的、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进行生产的产生部门。特点: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和设备先进且复杂,科研人员所占比重大,对职工文化水平和科学技能要求高,劳动力和原材料消耗一般较少,污染少。——联合国工业组织分类: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矿业和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供水业;5.建筑业;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7.运输、仓储业和邮电业;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和商业性服务业;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业;10.不能分类的其它活动。——我国现行国民经济部门划分:1.农、林、牧、渔业;2.采掘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8.批发和零售贸易、饮食业;9.金融保险业;10.房地产业;11.社会服务业;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3.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5.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16.其它行业。(五)按社会部门的性质划分1.社会消费(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检验产业结构的实际效益、引导产业结构向符合消费需求的方向变动。2.资源状况:自然资源(组合、种类、数量、质量等)、人文资源(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3.科技水平: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生产领域的扩展、新产业的形成。4.基础与传统:对基础和传统改良、更新。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区际联系(商业流通、资金融通、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动、技术转移、信息传递等)、区域分工——对前四种因素的影响起加强或减弱作用。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一)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应围绕产业结构合理性这个重点展开,重点分析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评价1.是否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重点分析地区资源优势是否得到发挥;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是否合理;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是否协调:重点分析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基础产业的协调关系;4.区域产业结构是否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产业结构能否较容易地适应不太重大的调整或转换;5.现状产业结构的效益如何:即产业机构变动引起的效益变化,反映总的投入产出关系。(反映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综合指标)二、产业结构分析的内容1、配第-克拉克定理劳动力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变动,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由此而导致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关系密切: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随着收入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分布结构变化的动力是经济发展中产业的相对收入差异。2、库茨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3、霍利斯-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和工业化阶段理论制造业发展受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需求规模和投资率的影响大,受工业品和初级品的输出率的影响较小,将制造业分为三种类型,即初级产业、中间产业和后期产业。4、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演替和经济成长阶段论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区域经济成长阶段的演化趋势有方向上的一致性,即产业结构和经济成长阶段有向高级演化的趋势。(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趋势如果用A、B、C分别代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部门,大体上有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类型,即:第二阶段,B占首位,包括:①B>A>C②B>C>A第一阶段,A占首位,包括:①A>C>B②A>B>C第三阶段,C占首位,包括:①C>A>B②C>B>A具体地分析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不但要考察产业结构演化的历史趋势,更重要的还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考察下列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1、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2、区域主导专业化部门市场容量和市场寿命;3、主导专业化部门的技术生命周期;4、区域资源供应状况的变化。(四)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三、产业结构分析的方法(一)偏离-份额分析法(二)结构效益分析法(三)专业化与综合发展分析(一)偏离-份额分析法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thenationa1growthef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industria1nix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shiftshareeffect),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1.基本原理假定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bi,t(可用总产值或就业人数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bij,0,bij,t(j=1,2,…,n);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为B0,Bt;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Bj,0与Bj,t。2.数学模型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rij=(bij,t-bij,0)/bij,0(j=1,2,…,n)所在大区或全国j产业部门在[0,t]内的变化率为:Rj=(Bj,t-Bj,0)∕Bj,0(j=1,2,…,n)以所在大区或全国各产业部门所占的份额按下式将区域各产业部门规模标准化得到:bij,0′=bi,0·Bj,0∕B0(j=1,2,…,n)代号假设:基本参数:这样,在[0,t]时段内区域i第j产业部门的增长量Gij可以分解为Nij,Pij,Dij,三个分量,表达为:Gij=Nij十Pij十Dij(3-1)Nij=b’ij,0·Rj(3-2)Pij=(bij,0-bij,0′)*Rj(3-3)Dij=bij,0·(rij-Rj)(3-4)Gij=bij,t-bij,0(3-5)区域标准化的产业部门如按全国或所在大区的平均增长率发展所产生的变化量。Nij称为份额分量(或全国平均增长效应)Pij称为结构偏离分量(或产业结构效应)是指区域i第j部门增长速度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别引起的偏差,反映区域、部门相对竞争能力,此值越大,则说明区域j部门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区域部门比重与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区域i第j部门增长相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标准所产生的偏差;此值愈大,说明部门结构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愈大。Dij被称之为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或区域份额效果)Kj,0=bij,0/Bj,0;Kj,t=bij,t/Bj,t;分别为i区域j部门在初期与末期占同期全国或所在大区相应部门的比重。i区域对于全国或所在大区的相对增值率L为:在各行业对大区相应行业初始份额不变的情况下,区域i的经济增长速度W,u分别为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由以上各式可知,如若Gi愈大,L大于1,则区域增长快于全国或所在区域。若Pi愈大,W大于1,这说明区域经济中朝阳的、增长快的产业部门比重大,区域总体经济结构比较好,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倘若Di较大,u大于1,则说明区域各产业部门总的增长势头大,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3.计算过程和结果分析(1)明确时间范围以及参照的区域。确定t值,取为5年或10年,即考察区域在近五年或十年内的变化;明确哪一级区域为背景和参照系来分析区域经济结构的变化。(2)划分部门结构,构造Shift-share分析表。把区域经济划分为若干个(n个)完备的部门;收集数据,建造Shift-share分析表(或分析矩阵),原始数据:bij,t,bij,0,Bj,t,Bj,0中间结果:rij,Rj,bij′,bij,0-bij′,rij-Rj最终分析结果:Gij,Nij,Pij,Dij,PDij(3)计算总体效果,对区域总的结构效果和竞争能力作出分析判断。如若Pi较大,W1,则说明区域包含有较大比重的朝阳增长部门,经济结构较好;倘若Pi较小,W<1,则说明区域衰退,夕阳部门比重过大,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假若Di较大,u大于1,则说明区域有较多的部门发展迅速,竞争能力强,地位在不断上升,反之,则说明竞争能力较弱,地位有下降趋势。(4)绘制Shift-share分析图。案例:胶济产业带城市工业经济结构分析刘兆德1,吕宜平2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江苏南京2100082.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中国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