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6号)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X府〔20XX〕76号)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促进体育消费、增加社会就业、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本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体系,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二)发展目标。到20XX年,我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相对完善、门类比较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超过2%。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体育信息服务、体育会展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业态创新。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多样,供给充足。——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以市场为主导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达到50%,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水平以上的比例超过95%;公共体育服务实现全民全覆盖,总体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二、重点任务(一)深化改革,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1.进一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依法依规全面规范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定,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全面向社会开放。加快全市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行业审批。及时公开年度市级体育赛事与体育活动综合目录、竞赛规程,对允许社会资本参与的大型国际国内赛事承办权实行公开招标。强化政府统筹规划和监管职能,建立行政监管、服务认证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体育市场管理体系。推动形成以政府引导为保障、以体育行业协会和服务组织为支撑、以体育企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发展机制。2.进一步推进竞技体育项目职业化发展。鼓励条件成熟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构建职业俱乐部对外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现有职业俱乐部在管理、运营机制上与国际接轨。加快现有的职业俱乐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引导社会资本独立或参与组建体育职业俱乐部,再打造1至2个国内著名的职业俱乐部,如推动及支持游泳、乒乓球、武术等项目发展职业俱乐部。政府在建设训练设施、引进高水平运动员和教练员、申办和参加职业联赛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重大职业赛事政府奖励机制。(二)优化布局,逐步完善体育产业体系。1.统筹规划体育产业布局。加强规划引导,全面覆盖、重点建设“一中心四个组团”的体育产业布局,打造十分钟体育圈,培育沿绿道、沿江、沿海、沿山体育产业带,建设覆盖面广、便利性强的带状体育产业功能区。分别以XX大城区为中心,围绕XX市体育中心、XX篮球中心两个核心场馆,打造一批集全民健身、体育培训、竞赛表演、休闲娱乐、展示展销于一体的体育产业示范区。加快建设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片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常平、塘厦、麻涌、长安作为四个片区的中心,发展高端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休闲业。到20XX年,全市力争培育2个以上省级体育产业基地、5个以上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优化体育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体育休闲业、体育彩票业、体育培训业、中介服务业、体育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鼓励我市体育行业协会参加全省开展体育产业“十强评选”活动,重点扶持一批优秀体育服务品牌、龙头企业和赛事活动。做强体育用品制造业,支持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体育产品开发机制,大力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业。推动我市体育及相关企业积极参与X港澳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暨XX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我市体育用品制造业林立,但来料加工、零部件制造较多,成品制造较少,按照“中国制造20XX”的要求,积极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支持体育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研发科技含量高的运动器材装备,重点扶持本土体育品牌的创立与发展,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单纯制造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推动体育制造业业态创新。3.优先发展XX球类品牌体育项目计划。重点支持我市篮球、羽毛球两大品牌体育项目,加强市场化运作,重点提升我市业余篮球联赛和羽毛球联赛的品牌效应,逐步加强足球、篮球的学校业余训练体系建设。加强场地建设,依托基础较好的东北组团的镇,组织开展各级别的比赛,形成政府支持、市场参与的投入机制,推动足球、篮球项目的社会化发展。通过体育彩票公益的扶持打造镇街(园区)竞赛机制,形成中小学有机衔接的训练和联赛体系,打通人才持续成长的通道,建立健全人才储备体系。深入贯彻国务院与省政府推进的足球体制改革工作,推动体育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联合足球协会、业余足球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共建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基地,以分级分类的原则构建足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专业人才的培训体系;大力推广中小学校的校园足球,制订青少年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新型足球学校。鼓励发展社会足球,培育打造社会足球赛事品牌。4.积极发展新兴潜力产业。鼓励各类新兴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利用我市沿海、沿江、山地丘陵较广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发展登山攀岩、射击射箭、越野徒步、滑冰、马术、航空、航模、汽车、潜水、极限运动、武术等体育项目。5.加快建设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加快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步伐,推进全市体育类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推进协会实体化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承担部分公共服务事项。重点扶持发展体育培训业协会,规范体育培训市场,完善各体育培训机构及教练员的资质认证,保障群众的消费权益,夯实群众体育基础。(三)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协同创新。1.大力支持“互联网+”体育产业。鼓励体育产业利用互联网整合开发资源,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体育场馆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手机应用程序(APP)、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产品的开发应用。支持企业借助大数据及互联网交易模式拓展业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服务模式。规范体育用品销售电商平台发展。2.推动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发沿绿道、沿江、沿海、沿山的体育休闲运动线路和体育旅游项目,支持山区和水乡发展体育旅游项目的优化布局和科学开发。以我市众多森林公园为基础,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体育训练、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体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和景区。积极打造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3.推动体育与文化融合发展。大力支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在市中心区域加快培育和发展体育动漫、体育游戏、电子竞技、运动在线指导等体育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体育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扶持现有体育职业俱乐部加快发展,探索利用并充分发挥其现有资源,加速形成体育文化集聚区。4.全力促进康体结合。认真组织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督促中小学切实保障体育课课时,实施学生课外活动计划,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积极与港澳及我市的国际友好城市青少年体育组织、学校合作,开展体育夏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交流活动。引导青少年培育体育爱好,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让青少年正确掌握2项以上的体育运动技能。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运动康复、体育托管等各类机构。加强和完善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建设居民体质体能测定与健康档案大数据平台,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和青少年体质体能监测报告。(四)丰富供给,引导促进体育消费。1.多渠道建设完善体育设施。各镇街(园区)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并完善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重点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和社区体育中心、小型足球场建设,完善绿道体育配套设施。到20XX年,全市各村(社区)均至少建成一个设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活动区等运动项目场地的社区体育公园,完成绿道体育设施配套,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实现各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加快重点体育项目建设,到20XX年,各镇街(园区)均建有公共体育场馆或全民健身中心。2.推动场馆设施开放利用。落实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向学生开放的同时,要加快向社会开放的步伐,到20XX年,具备开放条件的全市公办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比例要达到80%。利用全市体育彩票公益金,建立并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和市民体育健身工程设施维护保养机制,并实行安全与管理维护属地责任制。3.打造体育赛事和活动品牌。举办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活动,加强与国家、省体育组织的交流合作,引进和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国家性、区域性专业赛事。丰富业余体育赛事,广泛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鼓励在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农村之间举办各类业余体育赛事,探索实行赛事备案与资助机制。利用XX传统项目资源,大力推广龙舟、舞龙舞狮、武术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镇街(园区)发展各自的特色体育项目。4.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加强对外体育交流,配合XX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大学生体育节”、“海上丝绸之路马拉松邀请赛”等赛事和游泳、羽毛球、太极拳、跆拳道等体育交流活动。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和台湾地区的沟通协调,联合举办跨市赛事,鼓励开展多样化的体育交流。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各镇街(园区)、各部门要将体育产业发展摆上议事日程,根据省的部署和本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抓紧研制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要加强行业管理,加快完善体育统计制度,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市体育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二)强化宣传引导,提高群众体育消费意识。加大对发展体育产业相关政策和成果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增强体育消费观念、养成体育消费习惯,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在本地主流媒体设立科学健身栏目。利用全民健身活动月活动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共同推广科学健身方式。(三)鼓励社会投资,加快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体育产业运作,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体育企业,在规划建设、规费减免、融资服务、财税政策、补贴奖励等方面,给予非国有体育企业享受与国有体育企业同等待遇。完善体育赛事活动安保审批程序和服务标准,采取措施降低赛事和活动成本。(四)落实政策支持,推动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各镇街(园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有关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工作,特别是涉及体育建设用地、税费优惠及减免、场馆的水、电、气、热价格等政策。各镇街(园区)要持续加大支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将全民健身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设立市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益,规范其使用范围,扩大公共体育设施和服务供给。市财政要安排一定比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