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庐山风景区为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以庐山风景区为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杨婷婷51130801081目录一、研究背景二、研究目的与意义三、研究内容四、结语一、研究背景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重要价值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文化双重遗产、文化景观。•我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至2013年6月,先后有45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其中文化遗产28项,自然遗产10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文化景观3项。中国列入“世界级”的遗产名录类型个数名称文化遗产28长城1987、明清皇宫198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敦煌莫高窟1987、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1987、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1994、曲阜孔庙-孔府-孔林1994、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平遥古城1997、苏州古典园林1997、丽江古城1997、颐和园1998、天坛1998、大足石刻1999、青城山-都江堰2000、龙门石窟2000、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2000、明清皇家陵寝2000、云冈石窟2001、高句丽古迹2004、澳门历史城区2005、安阳殷墟2006、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福建土楼2008、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2010、元上都遗址2012、云南红河哈尼梯田2013自然遗产10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992、黄龙风景名胜区1992、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992、三江并流200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2008、中国丹霞2010、中国澄江化石地2012、中国新疆天山2013双重遗产4泰山1987、黄山1990、峨眉山-乐山大佛1997、武夷山1999文化景观3庐山风景名胜区1996、山西五台山2008、杭州西湖文化景观2011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北京故宫回眸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山西平遥古城福建土楼回眸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四川黄龙国家名胜区新疆天山云南哈尼梯田回眸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泰山回眸黄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武夷山中国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五台山西湖回眸一、研究背景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成为旅游资源的两个条件:•其一,对旅游者来说要有游览价值,即自然地或经开发后可作为旅游者参观游览的对象;•其二,对旅游业来说要有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特征独特性必须具有观赏价值。不仅能使人产生旅游动机,而且能使人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区域性可持续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区域差异是促使旅游者进行区际乃至国际旅游的重要原因。通常旅游资源不能向旅游者出售,也不能转让。正是其可持续性,所以加强保护和管理,才能得到长期的开发和利用,真正发挥其潜在价值。如何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间取得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研究目的与意义•《世界遗产公约》在保护世界遗产的同时,也为遗产地带来了商机,“世界遗产”成为遗产所在地区的一块金字招牌,大大加速了遗产地的经济发展,其中以旅游业的发展尤为显著,自然文化遗产一旦入选“世界遗产地”就会极大地提升遗产所在地的旅游形象,旅游收入也随之而来。•然而,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也对世界遗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当游客人数超过景区的旅游容量时,会给遗产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旅游业的发展在给遗产地居民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也对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造成了冲击,导致遗产地商业化过度的倾向。三、研究内容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为我们保留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资源以及人类以其聪明和才智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结晶。文化景观•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邻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于1996年作为文化景观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简介(二)庐山的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气候与天象景观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物古迹宗教文化资源现代人造设施地文景观类锦绣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春时杂英百千种,灿烂如炽,至冬初苍翠不剥,丹枫缀之,亦自满眼雕缋。”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地文景观类五老峰全山形势最雄伟奇险之胜景。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便把这原出一山的五个山峰统称为“五老峰”。五老峰根连鄱湖,峰尖触天,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山姿不一,有像诗人吟咏,有像武士高歌,有像鱼翁垂钓,有像老僧盘坐。地文景观类冰川遗迹庐山在2004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科联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庐山成国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主要遗迹有:大校场冰川谷地,又称U型谷;小天池附近的冰擦痕;第四纪冰川搬运巨砾;莲花洞前的新桥第四纪冰碛物等王家坡冰川“U”行谷冰桌巨石(飞来石)水域风光类庐山瀑布群古人云:“泰岱青松,华岳摩岭,黄山云海,匡庐瀑布,并称山川绝胜”。庐山之美,素享“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而庐山之美,瀑布居首。庐山瀑布群主要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历史文物古迹白鹿洞书院爱莲池花径公园宗教文化资源从公元四世纪至十三世纪,庐山宗教兴盛,寺庙、道观一度多至500处。本世纪初,二十余国的基督教教会汇集庐山。至今,庐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东林寺道观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清真寺现代人造设施庐山别墅庐山别墅群的出现,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具象体现,又是在庐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中所出现的产物,是建筑艺术与幽美环境的完美结合,并形象地融入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成为可居、可游、可赏的统一,创造出特有的风景景观群落。(三)庐山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庐山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开发是从1982年国务院审定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后开始的,20多年来,庐山的旅游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一系列殊荣: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4A级旅游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世界地质公园、我国最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全球惟一“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庐山旅游开发取得的成绩2、经济规模迅速扩大3、行政管理逐渐加强4、资源开发步伐加快5、对外促销广泛展开1、产业定位基本实现经过多年的努力,庐山通过入股、合资和外资等形式改造了景点、宾馆、饭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实现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旅游目的地的经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下的会议接待型向市场经济下的旅游经营型转变,已经行程了“以旅游为主,旅、工、贸、文综合发展”的经济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庐山的决策者们摒弃了以前单纯保护的传统观念,形成了以开放开发达到积极保护,并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并取得了在江西旅游和全国山岳旅游中保持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的成果,连续多年地方财政收入以两位数的比例递增。1997年,庐山成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后,江西省颁布了《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使庐山的管理和保护规范和科学化,为此后国内其他地区成功申报世界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服务质量、文化市场和旅游区安全等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旅游目的地建设上,庐山管理局注重完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日常规划的编制工作。庐山引进外资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系列开发和成片开发,以开发推动老景点、旧别墅、老馆店、落后设施的更新改造,并开发一批新景点、新馆店、现代化新设施。庐山基本形成了旅游及相关部门和旅游企业相结合的宣传促销机制,既通过积极组织或参加国内外大型旅游促销活动以培育客源市场;又通过承办国内外大型比赛和文化艺术节庆活动来扩大影响,吸引游客;还通过制作电视风光片、旅游地图等旅游宣传品和设立旅游网站等手段,丰富了宣传载体,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客源市场。庐山旅游开发的消极影响超载开发只追求眼前利益,没有合理考虑到环境保护和接待量的考虑,庐山已经多次在黄金周和旅游旺季时出现游客量井喷式增长,导致道路堵车、游客滞留的现象,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过于商业化可持续性我国很多世界遗产地开发过分商业化城市化,成为目前最大的顽症。庐山的商业化也比较明显,很多建设使景区的自然度、自然美和自然资源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过多的人工设施和人工景观,既破坏了风景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庐山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大部分世界遗产都是由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及其执行机构管理局管理和经营的。部门之间认识和处理问题上的分歧使世界遗产地的管理成为各种管理目标相互妥协的产物。庐山多年以来一直处于多个部门分管状态,各部门有时可以自行决定辖区范围内的自然景观资源的开采与开发,长期以来,使得整个风景区旅游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缺乏有效管理世界遗产地旅游收入的一个主要部分应该用于遗产地的保护和维护,但是目前很多世界遗产地的收益更多的用于开发新项目、新建旅游设施,甚至用于地方财政,而用于保护和维护遗产的比例相对较少。庐山在这方面尤为突出,部分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遗产保护不到位(四)应对策略1、对遗产地进行功能分区•根据旅游资源及其空间组合,结合遗产地本身的旅游资源时空演变规律,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功能空间布局。将世界遗产的保护范围划分为核心区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区,实行分区保护,且实行不同的旅游发展策略。2、适当控制旅游接待人数•遗产旅游者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因此门票价格只是调节高峰时期游客量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还应当采取其它手段辅助调控,例如建立旅游预警系统,提前限量预售门票等。(四)应对策略3、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建立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法制手段进行管理,建立完整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依靠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4、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一方面加强国家对世界遗产地的宏观管理•另一方面,加强世界遗产地政府和景区管理经营机构的微观管理•同时,应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四)应对策略•作为世界遗产的名山风景名胜区因为其遗产属性,比城市绿地系统更具有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一系列不同时期的文件中提到的自然文化遗产,和我国传统的“文物”概念,名山风景区都应该被看作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其遗产价值是无价和永久的。针对中国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以下几点措施建议:(四)应对策略5、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重点的推广一批成熟的先进技术,提高遗产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清洁卫生技术,提高遗产地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技术,提高决策科学化的评估技术等;针对遗产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未来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等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超前研究;编制遗产地保护性开发建设旅游项目设计的相关技术规范。四、结语•我们不能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和珍贵文物为代价换取旅游业的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保护而拒游客于门外,而是要在切实保护自然环境和管理好文物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以长远眼光来看,从整体利益出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之间存在一致性。遗产保护工作进行得好,遗产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才会持久,旅游事业才能得以持续发展;旅游业的繁荣也能够促进遗产的保护和新生。参考文献[1]张瑛,孔令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J].思想战线,2006,(2):125-128.[2]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