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读《哥达纲领批判》第一部分笔记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继《共产党宣言》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纲领性文献。这部著作马克思写于1875年,发表于1891年,原题为《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德国工人党纲领就是德国工人运动中的爱森纲赫派同拉萨尔派合并时草拟的纲领。这个纲领草案是一个极其糟糕的机会主义纲领,在1875年5月哥达召开的两派合并的代表大会上,这个草案只作了个别文字上的修改就通过了。马克思对草案的批判,也就是对通过后的纲领的批判,因此称为《哥达纲领批判》。《哥达纲领批判》既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广义政治经济学的一部经典文献。马克思在批判《哥达纲领》草案中拉萨尔机会主义路线及其经济、政治观点和策略思想的同时,深刻地阐明了关于共产主义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而在第一章中,马克思批判了纲领空谈“劳动”和“社会”的机会主义观点,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学说。在批判了纲领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观点的同时,马克思又科学地论证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产品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1、文章开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马克思批判《哥达纲领》只谈抽象的劳动。它离开生产的物质条件,空谈“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源泉”。马克思说“这句话只是在它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明确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这就是说,劳动要创造财富,必须和自然相结合。因为劳动过程包括三个简单的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后两者又构成生产资料。劳动作为人们控制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个过程,只有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创造财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接下来讲“有益的的劳动只有在社会里和通过社会才是可能的”。所谓“有益的劳动”是一种没有阶级内容和科学内容的词句。马克思说:“什么是‘有益的’劳动呢?只不过是能产生预期效果的劳动。”这是劳动的社会性的,因而个人劳动都必须对社会有用。在商品经济中,这一有用性表现为商品交换的成功,商品价值的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的利益与劳动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不存在共同的益和害。对有益劳动和无益劳动,不同阶级有不同理解,没有一个共同标准。任何社会都离不开劳动,而劳动也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劳动的性质。因此,离开生产资料所有制和阶级关系,空谈“劳动”和“社会”只是起到掩盖阶级剥削关系,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作用。2、第一章也着重批判纲领草案中的拉萨尔派小资产阶级分配观点,即所谓“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分配原则,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在《哥达纲领》中把拉萨尔的所谓“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地”“公平”地分配给“社会一切成员”作为斗争的口号,这在理论上是十分荒谬的,在实践上是十分有害的。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只有在扣除了生产性消费部分和集体消费部分之后才谈得上消费品的个人分配。所以,拉萨尔要求分配给一切社会成员“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有折有扣的”了。很显然,拉萨尔的那种所谓“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即要求把社会产品全部分光吃尽的观点,是完全违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反动观点,是小资产阶级世界观在分配问题上的反映。社会总产品在作了马克思所述的六项基本扣除之后,剩下的才能用来进行个人分配。而从这点便可清晰的看出,拉萨尔的“不折不扣”是违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不仅说明了这些扣除的必要,而且还说明了这些扣除的性质,在社会主义社会“从一个处于私人地位的生产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会直接或间接地用来为处于社会成员地位的这个生产者谋福利。”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是怎样分配的呢?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lO页.)所以,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即每个生产者将以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作为衡量他获取消费品的尺度。“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马克思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按劳分配,指出它即是平等的,又不是平等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ll页,)。它比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有着巨大的历史进步性。同时,“这个平等的权利还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同上。)即在表面上是平等的。而实际上是不平等的,因为各个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不同,家庭负担不同,因而各个劳动者所享受的消费品是不一样的。马克思认为,这些缺点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中“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这种不平等的现象才能最后消灭,因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这样,马克思便从经济上论证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特征。接着,马克思又论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条件和特点。他说:“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原理和两个阶段中不同分配原则的深刻论证,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在《哥达纲领批判》这篇文章里,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路线,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拉萨尔机会主义的界限。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路线和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学说,所论述的关于共产主义两阶段理论、关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关于共产主义不同阶段的分配理论等,极大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我主要是读了文章的第一部分,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学说以及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产品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