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学年初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一、全卷书写(5分)积累与运用(25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2分)A.鄂(e)疟(nuuml;e)子鞠(jū)躬杜聿(li)明B.阻遏(e)拂(fo)晓仄(ze)歪央(yang)告C.豫(yu)寒噤(jīn)地窖(jiao)颤(zhan)巍巍D.箱箧(qie)阴惨(cǎn)赃(zāng)物转弯抹(mo)角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2分)A.瓦利肃穆锐不可挡B.制裁荒谬荡然无存C.绥静悠闲张皇失错D.能奈建忘月明风清3.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B.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唯有分道扬镳,共渡难关。C.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容置疑。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B.她用废品制作了两个孩子喜爱的玩具。C.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D.看到眼前的出游照,小李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C.《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现当代作家,著有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D.《蜡烛》和《亲爱的爸爸妈妈》这两篇文章讲述的故事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一位父亲对孩子说:“我能告诉你人生的真谛,_______;我能告诉你真挚的友谊,_____;我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_____;我能告诉你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_____。”①但不能替你物色朋友②但不能给你永恒的生命③但不能替你赢得声誉④但不能替你做出选择A.③④①②B.③①④②C.④①③②D.②③①④7.填空默写(每题1分,共12分)⑴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⑶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⑷乡泪客中尽,_________________。⑸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⑹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⑺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⑻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⑼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⑽_________________,幽径独行迷。⑾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⑿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8.读下面消息,用简洁的语言拟写标题。(1分)截止23日10时许,迫于中国海监现场执法压力,日本渔船陆续驶离钓鱼岛领海。中国海监的维权执法行动,有力地挫败了日本右翼分子的企图。目前,中国海监编队仍继续在钓鱼岛领海内巡航监视。(一)阅读《桃花源记》中的文段,完成练习。(13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交错相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2.“咸”、“并”、“具”、“皆”,在文言中有时跟“都”的含义相同,有时又不同,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带点字跟“都”的含义不同的一项。()(2分)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皆叹惋。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B.村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C.村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4.翻译句子(2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5.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2分)6.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3分)(二)文言文(12分)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①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②____________;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把上面横线中所缺的句子写在下面(1题1分,共2分)⑴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题1分,共2分)⑴可爱者甚蕃⑵亭亭净植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B.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翻译句子(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我们称这种写法为_________________(1分)6.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61472;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甲□□□□,树老根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还能不听?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动作呀!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造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乙□□的情肠。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良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1.根据文章语境分别将甲乙两处所缺的词语补出来,填写在下面。(1个1分,共2分)甲:乙:_________________2.第①段中,“年近花甲”是什么意思?(1分)3.第6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1)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1分)(2)这种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4.第⑦段中“我”会对“母亲”说什么呢?请你设计一句话写在下面。(2分)5.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2分)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候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将炽烈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D.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6.这篇散文写得很感人,(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情节是什么?(2分)(2)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3分)作文(50分)请以“几分_________________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横线处可以填写:“感动”“惬意”“思念”“豪现在是不是感觉为大家准备的初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对于初中期末的复习,在背诵一些课本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做一些练习题,欢迎点击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初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带答案)2016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试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