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原电池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化学组肖微微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判断形成原电池的条件。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心理品质;加强同学间的协作;体验研究过程的愉悦。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教学重点:判断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实验。教学过程:引入:(1)知识准备——回顾知识(2)列举生活中用到的电池,质疑激趣:电池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即电池的工作原理!演示实验:稀硫酸分别Cu片、Zn片,请观察下面系列实验的现象:步骤现象(1)Cu片插入稀H2SO4无现象(2)Zn片插入稀H2SO4Zn片上有气泡(3)Cu片、Zn片同时插入稀H2SO4Zn片上有气泡(4)Cu片、Zn片同时插入稀H2SO4,并用导线(接有灵敏电流计)相连Cu片上有气泡;指针偏转教师边讲边实验(针对上表中的1~4提问):(1)为何Cu片无反应?(2)Zn片有何现象?气泡的成分是什么?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表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3)为何Cu片无反应?(4)Cu片上的气泡是什么?H2为何在Cu上产生?请大胆猜测。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测。(接上灵敏电流计)教师:实验证明如此:灵敏电流计的指正偏转方向代表了电子的转移方向;电子的确是从Zn片流向Cu的。我们一起为这位同学的创意鼓掌。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在该装置中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化?----化学能→电能幻灯片板书: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其中,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叫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叫正极。教师:那么,在Cu-Zn原电池中,正、负极上各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并填空:在Cu-Zn原电池中,正、负极上发生的变化:电极电极反应式氧化-还原反应质量变化情况负极(Zn)Zn_2e→Zn2+被氧化减少正极(Cu)2H++2e→2H2H→H2↑被还原不变总反应式:Zn+2H+→Zn2++H2↑教师:原电池仅此一个吗?若现在你研究的课题为:探讨组成原电池的条件?你会从何处着手呢?(同学讨论)案例分析:某同学受Cu-Zn原电池的启发,试图探讨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做了如下系列实验:(1)探究组成原电池中对金属的要求:将Cu-Zn原电池装置中的Cu、Zn换成如下组别,结果如下:组别Mg-CuZn-FeZn-Zn指针是否偏转是是否组别Cu-CuCu-AgFe-C指针是否偏转否是是教师:组成电极的两极有何条件?能否判断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的标准是什么?结论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可组成原电池的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作负极,另一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2)探究组成原电池中对液体的要求:将Cu-Zn原电池装置中的稀硫酸换成如下试剂,结果如下:组别蔗糖酒精NaCl(aq)NaOH(aq)指针是否偏转否否是是教师: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结论2:原电池中的液体为电解质溶液。教师:请同学归结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学生讨论并得到有关结论。)幻灯片板书: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作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做负极,另一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2)有电解质溶液;(3)要形成闭合回路。练习题:1.X、Y、Z、W四种金属片进入稀盐酸中,用导线连接,可以组成原电池,实验结果如下图:则四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2、下列装置能否组成原电池?说明理由。若是,指出电极正、负极。3、试将下面这个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Zn+2AgNO3=Zn(NO3)2+2AgFe+2Fe3+=3Fe2+课堂小结:幻灯片板书:一、原电池1、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3、原电池的正、负极及及电极反应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4、组成原电池的条件(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作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做负极,另一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2)有电解质溶液;(3)要形成闭合回路。作业:课本91页,二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