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试大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0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考试大纲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3、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的基本历史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内涵及其关系。(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1、时代课题的哲学解答哲学和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思想理论来源。哲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2、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及其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创新性、开放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们确立辩证的思维方式、确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中的重要作用。2、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二、物质与世界(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物质哲学物质观的形成和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及其重大意义。2、时间和空间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1、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社会基础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前提。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存在是一种物质存在。(三)从物质到意识1、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社会基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意识的结构和功能意识的复杂结构。意识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4、意识与人工智能2人工智能的本质,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同源性的辩证统一。2、物质形态的层次性和同构性物质形态的层次性。物质形态结构的同构性及其特点。3、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及其实践意义世界统一性问题。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实事求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三、实践与世界(一)实践的本质和结构1、实践的本质旧哲学的实践观。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2、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3、实践的理性结构和社会结构实践活动中的理性结构及其功能。实践的社会结构及其作用。(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1、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实践主体及其能力结构和社会结构。实践客体及其基本类型。2、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及其实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实践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3、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实践运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实践目的的提出;实践手段的运用;实践结果的完成、评价和反馈调控。实践活动的继承机能、选择机能和自我革新机能。(三)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及其对立统一。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2、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共同点和区别。实践活动中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关系。3、实践的世界观意义世界的二重化和人类世界的形成;人类世界即感性世界的不断发展。实践的世界观意义的确认及其意义。四、社会及其基本结构(一)社会的本质和整体性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神学历史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自然主义历史观。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特征。3、社会结构人类交往活动的基本形式。社会结构是人类交往活动的规范化、制度化。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二)社会的经济结构1、生产力生产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生产力的属人性、客观性、社会性、历史性。2、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内在结构。生产关系的客观性、历史性。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33、阶级阶级的起源、实质和区别标准。阶级和等级、阶层的联系和区别。(三)社会的政治结构1、政治结构及其核心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国家的起源和特征,国家的本质和职能。国体和政体及其关系。国家的消亡。(四)社会的文化结构1、意识、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文化结构是指哲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艺术等社会意识的联结方式。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2、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文化结构的构成要素:艺术、道德、政治思想、宗教、哲学等。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3、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功能。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及其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文化和文明。4、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传统文化及其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传统文化与社会现代化的对立统一关系。五、个人与社会(一)人的个体存在与社会存在1、人的个体发生与社会遗传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个体的发生、发展。个体的生物遗传性和社会遗传性及其区别。2、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个人以及人成为现实主体的基本条件。尊重个人的现实性与承认社会的现实性。3、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人的社会化及其功能。人的个性及其形成。个性与自我。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二)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1、人的社会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及其表现。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及其评价尺度。2、人的个人价值人的个人价值及其表现。3、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相互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社会创造人与人创造社会1、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的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精神或信息的生产和再生产。2、人的本质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的异化。六、联系与发展(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方向性1、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联系。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及其客观性,普遍性。系统论和普遍联系观点。2、物与物的关系和“为我而存在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为我而存在的关系”及其特征。3、运动、变化、发展及其方向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发展及其实质。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关系。事物变化的多向性。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4物。(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1、反映联系与发展相统一的决定论决定论与目的论、非决定论。机械决定论、统计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2、规律及其实现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实现是从可能到现实的转化过程。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3、联系和发展的规律体系及其核心规律的类型。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4、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与实践辩证法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实践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的内在一致性。七、发展的基本规律(一)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度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事物存在的质、量、度及其方法论意义。2、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3、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及其与突变的关系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的表现。量变、质变与突变的关系。(二)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作用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内因和外因及其辩证关系。矛盾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3、矛盾论与系统论系统和要素,系统论及其与矛盾论的关系。(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与否定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辨证关系。辨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2、否定之否定及其实质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否定性的辩证法”与实践观、矛盾观否定性的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矛盾观的一致性。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及其意义。八、历史规律与社会形态的更替(一)历史运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性1、发展过程的自在形式和自为形式自然发展形式与社会发展形式的区别。社会发展的自为性与社会发展的客观性的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内容和意义。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内容和意义。54、阶级斗争的规律及其历史作用阶级斗争及其根源,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二)历史规律的实现途径1、科学技术革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和根本途径。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发展与“全求问题”2、社会革命和改革社会革命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改革。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辩证关系。3、伟大人物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社会制约性。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4、人民群众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创造者问题地科学解决。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社会形态的更替及其多样性1、社会、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2、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和选择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和选择性及其关系。“五种社会形态”理论。3、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及其辩证关系。九、认识与实践(一)认识的发生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以工具性、社会性为特征的人的实践活动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和决定因素。2、认识的种系发生认识的发生表现为认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两种形式。认识的种系发生及其“相关建构”的必要因素。3、认识的个体发生儿童认识能力发生的三个阶段。认识的个体发生与认识的种系发生的关系。(二)认识的本质。1、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关于认识本质的观点。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反映性、摹写性特征与认识的能动性、创造性特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2、认识的本质与人的社会性人的认识活动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3、反映客观世界与创造客观世界人的认识所具有的反映世界的功能和创造世界的功能及其关系。(三)认识的结构1、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同构性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同构性的表现。认识主体的社会构成形式及其意识要素。认识客体系统。认识中介的要素构成。2、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